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联的江山,全是梗!!! > 第29章 病榻上的将军与御书房的地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章 病榻上的将军与御书房的地图

石亨“病重”,请求“另遣良将”?!

舒良送来的这份来自宣府的普通塘报,像一块被烧得滚烫的石头,猛地砸进了林锋然刚刚因制定好反击策略而略显平静的心湖,瞬间蒸腾起一片带着焦糊味的白雾。

“病了?还病得这么是时候?”林锋然捏着那份措辞恭顺、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诡异平静的塘报,指尖冰凉,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近乎狰狞的弧度。他感觉自己胸腔里那股压下去的邪火,又“噌”地一下窜了起来,烧得他喉咙发干。

昨夜刚拿到通敌的铁证,今天一早就“病重”辞职?这他妈是巧合?骗鬼呢!这分明是试探!是石亨那只老狐狸在嗅到了危险气息后,抛出来的一个以退为进的诱饵!他想看看朝廷,看看他这个皇帝,会作何反应!是顺势剥夺他的兵权?还是好言安抚,求他“带病坚持”?

“陛下,这……这该如何批复?”舒良看着皇帝阴晴不定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问道。

林锋然没有立刻回答。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落入对方的圈套。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晨凛冽的寒风灌入书房,吹散了些许燥热,也让他混乱的思绪清晰了一些。

石亨这一招,狠辣至极。如果自己顺水推舟,同意换将,石亨完全可以借口病情拖延交接,甚至可能暗中煽动部下闹事,把“朝廷鸟尽弓藏、逼反忠良”的屎盆子扣过来,为他可能的叛乱制造借口。如果自己好言慰留,那就等于默认了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助长其气焰,以后更难制约。

进退两难!这老狐狸,是在逼他表态,逼他亮出底牌!

“更衣!即刻召内阁、五军都督府、兵部堂官议事!”林锋然猛地转身,声音斩钉截铁。他不能独自决定,必须看看朝臣们的反应,尤其是石亨那些党羽的反应!

半个时辰后,乾清宫正殿。收到紧急召见的重臣们匆匆赶来,脸上大多带着惊疑不定的神色。显然,石亨“病重”的消息已经像风一样传开了。

林锋然高坐龙椅,面无表情地将那份塘报让舒良当众宣读了一遍。果然,话音一落,底下顿时像炸开了锅。

“石都督劳苦功高,积劳成疾,陛下当遣太医速往诊治,并予优渥抚慰啊!”一个显然是石亨一党的官员立刻出列,声情并茂地喊道,就差直接说“皇上您可别趁机夺权”了。

“荒谬!大同战事正紧,身为主帅,岂能因小恙而卸责?此举置国家安危于何地?!”另一方立刻激烈反驳。

“石亨此前逡巡不前,已有贻误军机之嫌!如今又突然称病,岂非畏战?陛下当严旨切责,令其戴罪图功!”御史言官们也开始喷吐沫星子。

朝堂上再次吵成一团,支持和质疑石亨的两派针锋相对,互相攻讦,场面混乱不堪。林锋然冷眼看着底下这群人的表演,心中冷笑。果然,石亨的势力盘根错节,想要动他,阻力巨大。

他耐着性子听他们吵了半晌,直到声音渐歇,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石亨乃国之干城,久镇边陲,劳苦功高。如今偶染微恙,朕心实为轸念。”

他先定了调子,表示“关怀”,稳住石亨一党。接着,话锋一转:“然,大同战事,关乎国本,确不可一日无主。朕意已决,即刻派太医署最好的太医,携带宫廷珍稀药材,前往宣府为石爱卿诊治。同时,为稳妥计,着武清侯石彪(石亨之侄,在京营任职),暂代大同军务,以便石爱卿安心静养。”

这道命令,看似关怀备至,实则暗藏机锋。派太医是名正言顺的监视,看看石亨是真病还是装病。让石彪暂代军务,则是明升暗降,石彪年轻资浅,难以真正掌控石亨经营多年的边军,而且人在京城,等于变相成了人质,既能安抚石亨一党(用的还是他自家人),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石亨。

这道旨意一下,底下大臣们神色各异。石亨党羽们面面相觑,一时找不到反对的理由,毕竟皇帝表现得“仁至义尽”。反对派们虽然觉得不够解气,但也算部分达到了分权的目的,暂时偃旗息鼓。

“退朝!”林锋然不给众人再争论的机会,直接起身离开。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平衡,真正的较量,在暗处。

回到御书房,林锋然屏退左右,只留下舒良。他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朝堂上的勾心斗角,比连夜批阅奏章还要累人。

“皇爷,您这招……高啊!”舒良小心翼翼地奉上参茶,低声赞道。

“高什么高?”林锋然苦笑,“不过是勉强稳住局面罢了。石亨那边,绝不会善罢甘休。”

他现在急需有人帮他分析石亨接下来的可能动作,以及如何利用这短暂的“稳定期”,加快搜集证据的步伐。他的目光,再次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官邸的方向。

“舒良,”他沉吟道,“去库房挑几幅……前朝的古画,要山水意境开阔些的,再选一些新进贡的湖笔徽墨,给江姑娘送去。就说……朕观其整理典籍辛苦,聊以解乏。”

他需要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再见她一面。

下午,舒良回来了,带回了一个精致的锦盒和一句话:“江姑娘谢陛下赏赐,她说……近日整理前朝舆图,偶见一本《九边险要图说》,其中关于宣大地势、隘口记载颇详,或对陛下……了解边情有所助益,已一并整理出来,请陛下御览。”

林锋然心中一动,立刻打开锦盒,里面除了笔墨,果然有一叠整理得工工整整的笔记,上面用清秀的小楷详细标注了宣府、大同周边的山川地形、关隘要塞、甚至还有一些历代在此发生的经典战例分析。图文并茂,清晰直观,远比兵部那些冗长的文书来得有用!

这姑娘……真是太懂他的心思了!她似乎总能预判到他的需求,用这种不着痕迹的方式,提供最关键的帮助。这份“了解边情”的助力,此刻对他来说,无比珍贵。

他如饥似渴地翻阅着那些笔记,结合之前看过的军报,脑子里对宣大地区的战略态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酝酿。

傍晚时分,他再次以“请教舆图细节”为由,召江雨桐入宫。

这次见面是在御书房偏殿,气氛比上次深夜密谈要轻松一些。林锋然摊开那本《九边险要图说》的抄本,指着宣府周围的地形,虚心请教了几个问题。江雨桐一一解答,言辞精准,见解独到。

问答间隙,林锋然看似随意地提起了石亨“病重”之事,并说了自己“派太医、以侄代职”的处理方式。

江雨桐安静地听完,微微颔首:“陛下处置得宜。此举可暂安其心,亦可视其病情真假,更可……以石彪为质,稍作掣肘。”

“可这终究是权宜之计。”林锋然皱眉道,“石亨称病,无非两种可能。一是真病或装病,以退为进,试探朝廷。二是……他可能已经察觉到风声,在拖延时间,暗中布置更阴险的后手!朕担心……夜长梦多。”

江雨桐抬起眼帘,看向林锋然,目光深邃:“陛下所虑极是。然,无论其真病假病,陛下已争取到时间。当下之要,在于‘快’与‘准’二字。”

“如何快?如何准?”林锋然身体前倾。

“快,在于抢在石亨完成布置之前,坐实其罪证。陛下需加紧审讯已控制之人,并设法拿到其与瓦剌往来之铁证,如书信、信物等。准,在于……陛下或可借此‘关切’其病情之机,再做文章。”江雨桐轻声道。

“再做文章?”林锋然眼中精光一闪。

“陛下可密谕前往诊治之太医,仔细查验其病情真伪,并……留意其身边亲信、往来人员,尤其是……是否有疑似瓦剌之探子或信使出入。同时,陛下可明发上谕,对石亨‘病情’表示‘深切关怀’,并言‘边关苦寒,不利静养’,暗示可准其‘回京调治’……”

林锋然眼睛猛地亮了!妙啊!如果石亨是真病或装病,这道“准其回京”的旨意,就是一道催命符!他敢回来吗?回来就是自投罗网!他不回来,就是抗旨不遵,坐实了心中有鬼!这简直是阳谋中的阳谋!能极大程度地逼迫石亨现出原形!

“好!太好了!”林锋然兴奋地一击掌,看着江雨桐,目光灼灼,“你真是朕的……!”他一时激动,差点把“女诸葛”三个字说出来,赶紧刹住车,改口道:“……朕的良师益友!”

江雨桐微微垂首,耳根似乎有些泛红,轻声道:“陛下过誉了,民女愧不敢当。”

策略既定,林锋然心中大定。他看着灯下江雨桐沉静秀雅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依赖。在这个杀机四伏的深宫里,能有这样一个智慧与冷静并存的女子相伴,是何其幸运。

又商议了一些细节,天色已晚。林锋然虽然不舍,还是让舒良安排人送江雨桐回去休息。

送走江雨桐后,林锋然立刻按照商议好的策略,密令太医和加紧审讯,并起草了那份暗藏机锋的“关怀”圣旨。

一切安排妥当,已是深夜。林锋然站在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宣府、大同的位置。棋局已经布下,接下来,就看石亨如何接招了。他感觉自己也像一张拉满的弓,蓄势待发。

然而,就在他准备就寝,以为今夜能稍作安歇时,赵化却像个幽灵般,再次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御书房外,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陛下,密报。”赵化的声音低沉急促,“审讯有重大突破!抓获的一名石亨党羽,受刑不过,招认……招认石亨确与瓦剌有密约!但……但密约内容,并非简单的军械交易,而是……而是涉及……皇位!”

(第29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