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日的佐渡岛,海风裹挟着暖意掠过银矿矿区。朱棣身披银白色鳞甲,站在矿场高处,看着下方忙碌的景象——数千名工匠、战俘正有序地开采银矿石,改良后的采矿工具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矿车沿着新铺设的轨道穿梭,将银矿石运往冶炼工坊。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对身旁的朱能道:“照此速度,不出三月,首批规模化开采的白银就能运往南京。”

朱能躬身道:“殿下英明!自您组织工匠改良工具、规范开采流程后,银矿日产量已从三千斤提升至五千斤,是之前的近两倍。战俘们为了减刑,干活格外卖力;当地工匠也因工钱翻倍,积极性高涨。”

朱棣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冶炼工坊:“走,去工坊看看冶炼进度。”

走进工坊,炉火熊熊燃烧,工匠们正将银矿石投入熔炉。一名老工匠见朱棣到来,连忙上前躬身道:“殿下,改良后的熔炉效率极高,每日可冶炼白银两百余两。咱们还采用了新的提纯工艺,白银纯度比之前提升了三成。”

朱棣拿起一块提纯后的银锭,入手沉甸甸的,银光璀璨。他满意地说道:“做得好!只要你们继续保持这个效率,本王定会上奏父皇,为你们请赏。”

“多谢殿下!”老工匠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磕头谢恩。

随后,朱棣前往矿工宿舍巡查。宿舍内干净整洁,每间宿舍住四名矿工,床上铺着崭新的被褥。食堂里,矿工们正排队领取饭菜,米饭、鱼肉、蔬菜一应俱全。朱棣走到一名战俘面前,问道:“在这里吃得饱吗?住得习惯吗?”

战俘连忙放下碗筷,躬身道:“回殿下,吃得饱,住得也习惯。多谢殿下不杀之恩,还让咱们有饭吃、有床睡。咱们一定好好干活,争取早日减刑,回家与家人团聚。”

朱棣点头:“只要你们安分守己,好好干活,本王定会兑现承诺。但若有人敢偷懒怠工、煽动闹事,定斩不赦!”

“是,殿下!”战俘们齐声应道,眼中充满了感激。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首批规模化开采的白银终于冶炼完成。一万两白银被铸成标准银锭,装在特制的木箱内,由明军士兵护送,运往港口。朱棣亲自来到港口,看着装满白银的船只缓缓驶离,对身旁的张玉道:“传令下去,派水师沿途护送,确保白银安全抵达南京。”

“是,殿下!”张玉躬身应道。

船只抵达南京后,负责押运的士兵将白银送往皇宫。朱元璋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听闻首批白银运抵,连忙让人将银锭呈上来。他拿起一块银锭,放在手中掂量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朱棣果然没让朕失望。有了这笔白银,大明的国库空缺就能填补不少,各地的赈灾款、军饷也有了着落。”

他对身旁的太监道:“传朕旨意,赏赐朱棣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表彰他治理银矿有功。另外,下令户部,妥善安排这笔白银的用途,优先填补国库空缺,剩余部分用于赈灾和军饷。”

“是,陛下!”太监躬身应道,立刻去传达命令。

此时的日本京都,局势已基本稳定。徐达完善了都司府制度,设立了军政、民政、司法等部门,各司其职;整顿了明军军纪,严惩了几名违纪的士兵,确保军队秋毫无犯;同时,处理了战后抚恤事宜,为阵亡的明军士兵家属发放了抚恤金,妥善安置了受伤的士兵。

朱元璋见日本局势稳定、银矿收益可观,决定返回南京。临行前,他在皇宫内召开军事会议,徐达、朱棣等将领悉数到场。朱元璋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朕决定明日返回南京。日本的治理与银矿的管控,就交给你们了。”

他看向徐达,语气严肃:“徐达,你身为日本都司府都指挥使,要严守边防,防范外部势力干涉。尤其是北方的虾夷人,还有西方的倭寇,必须加强戒备,确保日本的安全。同时,要继续完善治理体系,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让日本早日走上正轨。”

徐达躬身道:“臣遵旨!臣定不负陛下所托,严守边防,好好治理日本,绝不让外部势力有机可乘。”

朱元璋又看向朱棣,眼中充满了期待:“朱棣,你兼任日本银矿总管府总管,要管好银矿,确保源源不断为大明输送财源。要深入各地银矿巡查,打击贪腐与怠工,确保开采流程规范。同时,要防范矿工逃亡与反抗,善待矿工,让他们安心干活。”

朱棣躬身道:“儿臣遵旨!儿臣定当尽心尽力,管好银矿,为大明输送更多的财源。绝不让贪腐、怠工现象出现,也不会让矿工逃亡与反抗的事情发生。”

朱元璋点了点头,继续道:“你们二人要相互配合,同心协力,将日本治理好。徐达主外,负责军政事务与边防安全;朱棣主内,负责银矿管控与经济发展。只有你们二人齐心协力,才能让日本长治久安,成为大明最忠诚的藩属国。”

“臣等遵旨!”徐达和朱棣齐声应道。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京都城外的港口就已热闹起来。明军士兵们整齐地列队,护送着朱元璋的銮驾登上船只。徐达、朱棣等将领站在岸边,目送着船只缓缓驶离。

朱元璋站在船头,看着岸边的众人,高声道:“徐达、朱棣,日本的未来就交给你们了!朕在南京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臣等定不负陛下厚望!”徐达和朱棣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

船只渐渐消失在海平面上,徐达和朱棣才转身返回京都。徐达对朱棣道:“燕王殿下,陛下已返回南京,咱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接下来,你要集中精力管好银矿,我则继续完善治理体系,整顿军纪,处理战后事宜。”

朱棣点头:“徐将军放心,银矿的事情交给我,绝不会出任何差错。咱们相互配合,定能将日本治理好,不辜负父皇的嘱托。”

随后,徐达返回都司府,开始着手完善治理体系。他召集了各地的官员,制定了详细的行政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同时,整顿了明军军纪,颁布了《明军军纪条例》,规定士兵不得擅闯民宅、抢夺财物、欺凌百姓,违者立斩不赦。

一名明军士兵因醉酒闹事,砸毁了百姓的商铺。徐达得知后,立刻下令将这名士兵斩首示众。他对全军士兵道:“咱们是大明的军队,是来保护百姓的,不是来欺压百姓的。谁要是敢违反军纪,这就是下场!”

士兵们见状,纷纷吓得不敢出声,军纪也因此变得更加严明。

与此同时,朱棣则深入各地银矿巡查。在一处银矿内,他发现一名管事克扣矿工的工钱,还纵容亲信怠工。朱棣大怒,下令将这名管事斩首示众,亲信们也被杖责五十,发配到最艰苦的矿洞开采。

他对所有银矿的管事道:“本王设立‘矿工奖惩制度’,是为了提高开采效率,让矿工们能安心干活。谁要是敢贪腐、怠工,欺压矿工,定斩不赦!”

管事们吓得连忙磕头:“属下不敢!属下一定严格遵守制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矿工。”

朱棣还加强了对矿工的管控,在矿场周围设立了哨卡,防止矿工逃亡;同时,改善了矿工的待遇,提高了工钱,增加了饭菜的种类,让矿工们能安心干活。一名老矿工感激地对朱棣道:“殿下,您不仅不欺压咱们,还处处为咱们着想。咱们一定好好干活,为大明开采更多的白银。”

朱棣笑着道:“只要你们好好干活,大明绝不会亏待你们。等你们开采的白银足够多,本王会上奏父皇,为你们减刑,让你们早日与家人团聚。”

在徐达和朱棣的努力下,日本的局势越来越稳定。各地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百姓们安居乐业;银矿的产量日益增加,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运往大明国库。明军的军纪也变得更加严明,与百姓们相处融洽。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京都的街道上。徐达和朱棣并肩站在皇宫的屋顶上,看着下方繁荣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们知道,只要继续努力,定能不辜负朱元璋的嘱托,将日本治理好,让它成为大明最忠诚的藩属国,为大明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