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的上元节,秦淮河畔的花灯如海潮般涌动。一盏“万国灯”格外醒目——灯架是西域的胡杨木,糊着江南的桑皮纸,上面画着蒙古的草原、新疆的沙漠、黑龙江的林海,甚至还有几个金发碧眼的欧洲商人在码头卸货。朱元璋站在文德桥上,看着各族百姓挤在灯前说笑,一个哈萨克少年正用刚学会的汉语,给汉族姑娘讲解灯上的骆驼商队,姑娘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陛下,您看那卖糖画的,”内侍指着不远处的摊位,摊主是个蒙古汉子,正用铜勺在青石板上画“奔马”,糖丝在月光下闪着琥珀色的光,“他原是草原上的牧人,迁来应天后,跟着老艺人学了这手艺,现在每天能赚两贯钱。”
朱元璋接过侍卫递来的糖画,是匹带着翅膀的“天马”——蒙古汉子说,这是把中原的“龙马”和草原的“神骏”合在一起画的。“甜吗?”他问身边的哈萨克使者,使者舔了舔糖画,用生硬的汉语说:“比蜂蜜甜,比我们的奶疙瘩还好吃。”
蒙古草原的春季牧场,徐天德正主持一场特殊的“盟会”。汉族移民的羊群与蒙古部落的马群混在一起吃草,栅栏上挂着汉蒙双语的木牌:“共用水源,轮换牧场,盗一赔十,互助互利”。
“徐将军,去年冬天若不是汉人兄弟送来了土豆,我们部落至少要饿死一半人。”蒙古首领帖木儿举着酒囊,里面装的是中原的米酒,“今年我们把最好的草场让给他们种燕麦,等秋收了,我们分肉,他们分粮!”
旁边的汉族移民李老汉笑着接话:“帖木儿首领太客气了,你们教我们养马,我们教你们种地,这才是一家人嘛。”他指着远处的打谷场,几个蒙古青年正学着用中原的连枷打燕麦,汉族姑娘则帮着蒙古妇女用羊毛纺线,笑声顺着风飘出老远。
突然,一阵马蹄声传来,是哈萨克商队带着茶叶和布匹来了。帖木儿立刻让人杀羊备酒,商队首领哈桑跳下马,给徐天德行了个中原的拱手礼:“徐将军,我们带来了新茶,还想换些你们的‘踏雪’马,听说这马跑起来比风还快?”
“想要马可以,”徐天德指着正在学汉语的哈萨克少年,“但得让这些孩子去学堂读书,学会了算账,将来做生意不吃亏。”哈桑哈哈大笑:“早就安排好了,昨天还跟我说,要学汉人写‘生意兴隆’呢!”
西安府的“杂院”里,各族百姓挤在一个院子里生活:汉族工匠张铁匠在帮回族邻居打菜刀,回族大娘在教蒙古族媳妇做油香,蒙古族汉子则帮着汉族书生修补屋顶——这院子原是战后的废墟,官府出钱修了二十间土房,特意分给不同民族的百姓居住。
“张大哥,这把刀要磨得锋利些,明天我儿子要去参加比武。”回族青年阿里木递过一把弯刀,他儿子在神机营当差,最近刚学会了用火枪,却仍舍不得丢了祖传的弯刀。张铁匠笑着点头:“放心,保证能劈开三层铁甲,还不卷刃!”
院子中央的老槐树下,各族老人正围着棋盘对弈。汉族老人用“马走日”,蒙古族老人却让“马走田”,说“草原上的马能跳得更远”,争得面红耳赤时,回族老人就用算盘当裁判:“按汉人的规矩,这盘老张赢;按蒙古的规矩,老帖赢,平局!”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傍晚时分,炊烟升起,汉族人家的烟囱里飘出米饭香,回族人家的院子里传来羊肉的膻香,蒙古族人家则煮着喷香的奶茶。孩子们端着碗互相串门,你尝尝我的油饼,我尝尝你的奶豆腐,衣襟上沾着油渍,脸上却满是幸福。
泉州港的“万国市集”,比秦淮河的花灯还热闹。波斯商人用汉语讨价还价,汉族商贩学着用阿拉伯数字记账,甚至还有个欧洲传教士在教孩子们唱中原的童谣,虽然发音古怪,却引得孩子们拍手叫好。
“蓝将军,这波斯地毯要十两银子?太贵了!”汉族商人王掌柜指着一块绣着葡萄纹的地毯,哈桑立刻指着旁边的青花瓷:“王掌柜,你的瓷器在波斯能换二十两,我这地毯只要十两,很划算的!”两人争得不可开交时,旁边卖茶叶的回族姑娘笑着当翻译,最后以八两银子成交,双方都眉开眼笑。
市集角落的“语言角”,几个年轻人正互相教方言。汉族书生教蒙古青年写“买卖”二字,蒙古青年则教他说“草原”的蒙语发音;波斯商人的女儿拿着《汉波词典》,逐字问汉族小伙“我爱你”怎么说,小伙红着脸,半天憋出一句“我也爱你”,引得周围人哄堂大笑。
蓝凌走过去时,正撞见一个沙俄工匠在给汉族铁匠看图纸——他原是战俘,因会造火器被编入工坊,现在娶了个江南媳妇,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这是改进的火枪图纸,”沙俄工匠用生硬的汉语说,“加上你们的火药,能打更远。”铁匠拍着他的肩膀:“等造出来,先给你配一把,也算你为大明立了功!”
御书房里,朱元璋看着各地送来的“和谐报”:蒙古与汉族共牧增产三成,西安杂院全年无纠纷,泉州市集的各族商户互赠年礼……他在奏折上批道:“治国如种庄稼,各族百姓是不同的种子,要让他们在一块地里生根,还得靠雨水——这雨水,就是公平、尊重、互助。”
刑部尚书进来汇报:“陛下,新修订的《大明律》增加了‘民族纠纷调解法’,规定各族百姓打官司,可用本民族语言陈述,还得有双语调解员在场,今年的民族纠纷比去年少了四成。”
朱元璋点点头,指着墙上的《大明疆域图》:“你看这地图,颜色虽分地域,却连在一起。若哪个地方的百姓闹了矛盾,就像地图上破了个洞,雨水会漏出去,庄稼就长不好。告诉地方官,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这种‘连在一起’的感觉。”
深夜的应天府,各族百姓的鼾声从杂院里飘出,与更夫的梆子声、巡逻士兵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朱元璋站在宫墙上,望着满城灯火,突然想起秦淮河畔的那盏“万国灯”——灯虽由不同的材料做成,却能一起发光,照亮前路。他轻声自语:“这才是真正的大明,不是靠刀枪拼出来的疆土,是靠人心连起来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