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 第708章 朱棣扩军,再窥中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8章 朱棣扩军,再窥中原

悉尼港内,海风呼啸,浪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沉闷的声响。朱棣身着一袭黑色锦袍,头戴金冠,站在新建的了望塔上,目光远眺着无垠的海面。在他身后,周德兴、俞靖等一众将领整齐排列,神情肃穆。

“王爷,如今与建文议和,虽换得一时安宁,但建文小儿野心勃勃,恐不会就此罢休。”周德兴打破了沉默,率先开口。

朱棣微微冷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哼,那是自然。这小子借皇爷爷之名继续削藩,还重用寒门士子,怕是想一步步稳固朝堂,再来对付我。”

俞靖向前一步,拱手道:“王爷,依末将之见,咱们也不能坐以待毙。趁这十年之约,咱们应厉兵秣马,扩充军备,等待时机,再图中原。”

朱棣点头,目光扫过众人:“不错,这十年,便是咱们积蓄力量的好时机。周德兴,火器工坊那边进展如何?”

周德兴挺直腰杆,自信满满地回道:“王爷放心,工坊日夜赶工,连珠铳的改良已颇有成效,如今射速更快,威力也更强。另外,咱们还在研制一种新型臼炮,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好,这火器乃是制胜关键,绝不能懈怠。还有战船,也需加快打造,朕要打造一支足以称霸南海的水师。”

“是,王爷!”周德兴领命。

“俞靖,你负责派遣探子潜入南京,密切关注建文的一举一动。朕要知道他的每一项举措,每一次调兵。”朱棣转头对俞靖说道。

“末将明白,定不会辜负王爷所托。”俞靖眼神坚定。

“另外,与北方鞑靼的联络也不能断。”朱棣缓缓说道,“派人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愿意与咱们合作,共同对付建文,咱们的连珠铳和火器,管够。”

“王爷,这……”周德兴面露担忧,“鞑靼向来反复无常,与他们合作,怕是引狼入室啊。”

朱棣摆了摆手:“本王自然知晓。但如今局势,咱们需借助外力。只要咱们掌控好分寸,鞑靼也翻不出什么大浪。待咱们攻下中原,再收拾他们也不迟。”

悉尼城外,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火器工坊内,工匠们挥汗如雨,专心致志地打造着兵器。新招募的士兵们在操场上刻苦操练,喊杀声震天。朱棣看着这一切,心中暗暗盘算着未来的计划。

与此同时,在南京,朱允炆也并非毫无察觉。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悄悄进宫,向朱允炆密报:“陛下,据可靠消息,朱棣在澳洲大肆扩军,不仅扩充了神机营,还在加快打造战船,似有不轨之心。另外,他还与北方鞑靼暗中联络,恐有勾结。”

朱允炆眉头紧皱,脸色阴沉:“果然不出朕所料,朱棣野心不死。蒋瓛,你务必加强对澳洲和北方边境的情报收集,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是,陛下。”蒋瓛领命退下。

朱允炆陷入了沉思,朱棣的举动让他深感忧虑。虽然如今朝堂逐渐稳定,但武备方面仍需加强。他决定再次召见兵部尚书。

“陛下,微臣已按照您的旨意,加强了武备。如今各地招募的新兵正在加紧训练,火器的研制也在有序进行。只是……”兵部尚书面露难色。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朱允炆催促道。

“只是如今国库并不充裕,武备所需的钱粮开支巨大,微臣恐难以为继啊。”兵部尚书无奈地说道。

朱允炆微微皱眉,思索片刻道:“这样,传朕旨意,在江浙等地推行‘均田税’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商业税,但不可过重,以免影响民生。另外,让户部仔细核查各地的赋税征收情况,杜绝贪污腐败,确保国库收入。”

“是,陛下。微臣这就去办。”兵部尚书领命而去。

回到栖霞寺,蒋瓛将朱允炆的应对之策告知了朱元璋。朱元璋坐在禅房内,闭目沉思,许久之后,缓缓开口:“建文这孩子,还算有些头脑。只是这天下局势,瞬息万变,他还需多加历练。”

“陛下,那咱们是否要暗中相助建文,以防朱棣势力坐大?”蒋瓛问道。

朱元璋睁开眼睛,目光深邃:“无需过多干涉。让他们相互制衡,才能维持这天下的微妙平衡。只是暗中盯着点,别让朱棣做出太出格的事。”

“是,陛下。”

日子一天天过去,澳洲的朱棣和南京的朱允炆都在为未来的局势做着准备。朱棣的水师日益壮大,神机营的火器也越发精良。而朱允炆则在努力加强武备,稳固朝堂,试图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在一次朝会上,朱允炆向群臣询问应对之策。

“陛下,朱棣狼子野心,公然违背盟约,扩充军备。臣以为,咱们应先发制人,集结大军,直捣澳洲,以绝后患。”一位武将慷慨激昂地说道。

朱允炆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不可鲁莽行事。如今咱们虽在加强武备,但与朱棣相比,仍无十足胜算。且如今西南的沐晟也在观望,若咱们贸然出兵澳洲,沐晟极有可能在背后捅刀子。”

齐泰也上前说道:“陛下圣明。如今之计,咱们应继续加强武备,同时密切关注朱棣和沐晟的动向。另外,可派遣使者前往澳洲,斥责朱棣违背盟约之举,试探其意图。”

朱允炆点头道:“就依齐爱卿所言。选派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澳洲,看看朱棣到底想干什么。”

很快,使者便踏上了前往澳洲的征程。而此时的朱棣,正站在悉尼港的码头,看着一艘艘崭新的战船下水,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王爷,南京使者求见。”一名亲兵前来禀报。

朱棣微微一愣,随即笑道:“来得倒挺快。让他进来吧。”

使者被带到朱棣面前,看着这位自称“澳洲王”的朱棣,心中虽有不满,但还是拱手行礼:“澳洲王,我家陛下听闻您在澳洲大肆扩军,违背了当初的盟约,特命在下前来询问。”

朱棣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使者大人,本王扩军,也是为了自保啊。如今这天下局势复杂,谁知道哪天建文陛下会不会反悔,派兵攻打我澳洲。本王不得不防啊。”

使者正色道:“澳洲王此言差矣。我家陛下一向信守承诺,当初与您议和,便是为了天下太平。如今您却违背盟约,扩充军备,难道就不怕天下人指责吗?”

朱棣冷笑一声:“天下人?这天下,向来是强者为尊。本王若不强大,如何保护澳洲的百姓?”

使者见朱棣态度强硬,知道多说无益,只好说道:“既然如此,在下回去自会如实禀报我家陛下。还望澳洲王三思,莫要挑起战火,让百姓生灵涂炭。”

朱棣摆摆手:“使者大人放心,本王自有分寸。来人,送客。”

使者离开后,俞靖问道:“王爷,咱们如此明目张胆地扩军,不怕建文有所防备吗?”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本王就是要让他有所防备。如此,他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我身上,而忽略其他方面。况且,本王与鞑靼的合作,一旦成功,建文便是有再多的防备,也无济于事。”

而在南京,使者将朱棣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朱允炆。朱允炆听完,脸色越发凝重:“看来,朱棣是铁了心要与朕为敌了。传朕旨意,各地加强戒备,尤其是沿海地区。同时,加快武备建设,朕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一支精锐之师。”

随着朱棣的扩军和朱允炆的应对,双方的矛盾逐渐激化,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降临。整个天下,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之中,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个决定命运的时刻的到来。而朱元璋,这位隐居在栖霞寺的开国皇帝,也在默默地关注着这一切,心中暗自叹息,不知这天下又将走向何方。

日子依旧在紧张的氛围中流逝,朱允炆为了加强武备,频繁地与兵部尚书商讨军事策略。

“陛下,如今咱们的水师虽有一定规模,但与澳洲相比,战船的速度和火力仍有差距。”兵部尚书指着军事地图说道,“微臣建议,咱们应从西洋引进先进的造船技术,改良战船。”

朱允炆微微点头:“此事可行。你即刻派人去办,务必尽快提升水师实力。另外,陆军方面,也要加强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是,陛下。微臣打算选拔一批年轻有为的将领,着重培养,让他们带领士兵进行实战演练。”兵部尚书说道。

“很好。朕相信你能办好此事。对了,火器的研制进展如何?”朱允炆问道。

“回陛下,火器营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火药配方,有望提高火器的威力。只是这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请陛下批准。”兵部尚书说道。

“准了。只要能提升我大明的军事实力,所需的钱粮,户部会全力支持。”朱允炆说道。

在朱允炆积极加强武备的同时,朱棣在澳洲也没闲着。他不仅继续扩充神机营,还大力发展矿业,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军备建设。

“王爷,咱们在澳洲发现了一处新的金矿,储量十分可观。”负责矿业的官员兴奋地向朱棣禀报。

朱棣大喜:“好,这可是个好消息。立刻组织人手,加快开采。有了这些金矿,咱们的军备建设就有了充足的资金。”

“是,王爷。不过,开采金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今咱们的人手有些不足啊。”官员面露难色。

朱棣思索片刻道:“这样,与当地土着商议,雇佣他们来开采金矿。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粮食和生活用品,相信他们会愿意合作的。”

“是,王爷,微臣这就去办。”官员领命而去。

朱棣深知,要想实现他的野心,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强大的军队,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他一边加强与鞑靼的联络,一边加快军备建设,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挥师中原。

而在这紧张的局势下,民间也开始流传一些谣言。有人说朱棣即将攻打南京,也有人说朱允炆准备再次削藩。这些谣言弄得人心惶惶,百姓们都担心战争再次爆发,生活陷入动荡。

朱允炆得知此事后,立刻下令让各地官府辟谣,并安抚百姓。

“陛下,如今谣言四起,百姓人心惶惶。若不尽快平息,恐会影响社会稳定啊。”齐泰忧心忡忡地说道。

朱允炆叹了口气:“朕已让各地官府辟谣,只是这谣言的源头,恐怕是有人故意为之。蒋瓛,你派人去查,务必找出幕后黑手。”

“是,陛下。”蒋瓛领命而去。

经过一番调查,蒋瓛发现,这些谣言大多是从一些酒楼茶馆传出来的,背后似乎有一股势力在推波助澜。

“陛下,经过微臣调查,这些谣言很可能是澳洲的探子故意散布的,目的是扰乱我大明的民心。”蒋瓛向朱允炆禀报道。

朱允炆怒不可遏:“朱棣,竟敢如此卑鄙!传朕旨意,加强对各地的管控,一旦发现澳洲探子,格杀勿论。”

“是,陛下。”

朱允炆深知,朱棣的这些小动作只是开胃菜,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他必须尽快稳定民心,加强武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而朱棣,也在澳洲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场大战,似乎已经不可避免。天下局势,愈发紧张起来,所有人都被卷入了这场风暴之中,不知未来将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