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看故事悟人生 > 第225章 从日挣20块到五年攒260万:他把跑腿活做成了"金饭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5章 从日挣20块到五年攒260万:他把跑腿活做成了"金饭碗"

2009年的冬天,北京的风跟刀子似的,刮在脸上生疼。窦立国裹紧了那件洗得发灰的棉大衣,骑着辆除了车铃不响哪儿都响的二手自行车,在望京的胡同里钻来钻去。车后座的蛇皮袋里装着十来个快递,硬邦邦的,硌得他后背发麻。

那天他从早上六点忙到晚上八点,最后摸出裤兜里的零钱数了三遍——整整20块。够买两个肉包子,再给车胎打两回气,剩下的够买半副手套。他站在路边,看着同行们骑着车呼啸而过,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都是送快递的,凭啥人家一天能挣百八十,我就只能挣俩包子钱?

那会儿全中国的快递员刚过三百万,不像现在,三百多万人抢着分这块蛋糕。可就算人少,窦立国也只是人群里最不起眼的那个。他看着小区垃圾桶里飘出来的快递单,突然一拍大腿:人家记不住我,活儿自然找不上门!

一万张名片里的笨心思

第二天一早,窦立国揣着刚发的半个月工资,一头扎进了胡同口的打印店。老板叼着烟卷问:印啥?他把钱往柜台上一拍:名片!要最厚的纸,印一万张!

老板上下打量他:你一个送快递的,印这玩意儿干啥?人家看一眼就扔,纯属浪费钱。

窦立国没接话,心里却有本账:一张名片两毛,一万张就是两千块,够他省吃俭用干一个月。可要是能让一百个人记住他,这钱就花得值。

第一批名片印出来那天,他特意换了件干净的蓝布衫。进小区时保安拦他,他先递张名片:大哥,以后业主有快递,您多想着点我。敲开客户家门,他先鞠个躬,再递名片:您好,我是小窦,以后寄快递找我,比别人快十分钟。连楼下遛狗的大妈,他都笑着塞一张:阿姨,留着呗,说不定啥时候就用得上。

可到了傍晚,他在小区垃圾桶旁边捡回了七十多张自己的名片。风一吹,白色的卡片在地上打着旋,像一群被丢弃的蝴蝶。他蹲下去捡,手指被碎玻璃划了道口子,血珠滴在名片上,洇开一小团红。旁边收废品的大爷叹着气:小伙子,别折腾了,谁会留个快递员的名片啊?

窦立国把捡回来的名片擦干净,分好类,第二天接着发。他发现写字楼里的白领爱把名片塞进文件夹,小区里的大爷大妈却更在意。有天他看见送水师傅扛着水桶进单元门,水桶上的电话号码突然让他开了窍:人家扔我名片,是因为觉得没用啊!

那天晚上,他在出租屋里就着台灯,翻出半截铅笔头,在捡回来的名片背面涂涂画画。他把小区门口的订餐电话写上,把修水管的老李、换锁的王师傅的联系方式也写上,甚至连菜市场早市的时间都标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再发名片时,他特意跟大妈说:您留着,背面有张记着水果店打折的时间,比超市便宜三成呢。大妈眼睛一亮,当场就把名片塞进了围裙口袋。

就这么着,那些印着密密麻麻便民信息的名片,被人钉在冰箱上、贴在门后,扔在垃圾桶里的越来越少。有个开淘宝店的姑娘给他打电话:我看你名片背面写着熟悉望京所有仓库,那以后我的货都找你发。窦立国捏着电话,手都在抖——这一单,顶他平时三天的收入。

没有导航的年代,他把自己活成了活地图

2011年的北京还没普及智能手机导航,快递员送件全靠记性和嘴问。窦立国负责的片区里,光望京就有二十多个小区,有的老楼墙皮都掉了,门牌号早被糊得看不见。

有回送个加急件,地址写着望京西园四区三单元。他在小区里绕了俩小时,问了八个路人,最后还是传达室大爷指了条明路:那栋楼的三单元藏在后面呢,被两棵老槐树挡着,不熟的人根本找不着。等他气喘吁吁地把件送到,客户看着他冻得发紫的耳朵,叹了句:你们这活儿,真不容易。

那天晚上,窦立国躺在出租屋的铁架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月光从窗户缝里钻进来,照在墙上贴的简易地图上。他突然爬起来,摸出从废品站淘来的牛皮纸,开始一笔一划地画路线。

他的手绘地图比专业的还细致。哪里在施工,他用红笔圈出来,旁边写着绕行!;哪条路早上七点到九点堵得水泄不通,他标着救护车都得等;甚至连小区里哪段路晚上没路灯,他都画个小月亮提醒自己。最绝的是,他把每个单元门口的台阶数都记着——有栋老楼的二单元门口多了三级台阶,他怕天黑绊倒,特意标上小心!。

有次暴雨倾盆,其他快递员都躲在屋檐下等雨停,窦立国却披着雨衣往外冲。他知道302室的孕妇买了婴儿床,急等着用。凭着脑子里的地图,他抄近道穿过一个小区的地下车库,愣是比平时还早十分钟送到。孕妇隔着防盗门递给他一杯姜茶:小伙子,你怎么比我老公还清楚哪条路好走?

他的活地图名声渐渐传开。有个跑运输的司机特意找到他,要借他的手绘地图复印:我拉货进望京,导航都导错路,你这图比导航靠谱多了。窦立国干脆把地图扫描下来,打印了几十份送给同行,条件是:你们要是发现新路,得告诉我。

那些手绘地图后来攒了满满一箱子,每张上面都有密密麻麻的批注。有张2012年的地图上,他用蓝笔写着:3月15日,宏昌路修好了,比绕广顺南大街省八分钟。旁边还画了个咧嘴笑的小人儿。

三轮车斗里的百宝箱

2013年,窦立国换了辆电动三轮车。车斗里除了快递,还多了个铁皮箱子。箱子里放着胶带、剪刀、气泡膜,甚至还有几包创可贴和晕车药。

有回送快递,他看见401室的老太太对着拆开的快递盒发愁——儿子从外地寄来的按摩仪,她捣鼓了半天也不会装。窦立国蹲在楼道里,对照说明书摆弄了半小时,愣是给装好了。老太太非要塞给他两个苹果:你比我儿子还细心。

从那以后,他的三轮车成了移动服务站。遇到客户要寄易碎品,他从箱子里拿出气泡膜帮忙打包,边包边说:这样缠三层,保证碎不了。有年轻人赶时间,他顺手帮着把门口的垃圾捎下楼;甚至有回,他帮一个忘带钥匙的姑娘联系了开锁师傅,师傅来了才发现,俩人认识——就是他印在名片背面的开锁王。

他的客户越来越多,从一开始每天送几十件,到后来一天能送两百多件。有个做服装批发的老板跟他说:我找过十几个快递员,就你每次来都提前半小时打电话,说怕耽误我进货。老板把全年的发货业务都包给了他,光这一笔,就让他每个月多赚八千块。

有人问他累不累,他拍着车斗里的铁皮箱笑:你看这箱子里的东西,胶带帮人打包,创可贴帮人应急,其实都是在帮自己。人家觉得你靠谱,才会总想着你。

五年260万的秘密:把算成

2016年,当窦立国把攒下的260万存进银行时,连柜台柜员都多看了他两眼。谁也想不到,这个穿着冲锋衣、手上布满老茧的快递员,能在五年里攒下这么多钱。

其实他的工资单上,基本工资从来没超过八千。真正让他的,是那些别人懒得做的小事。

他会帮客户把快递单上的手机号、地址涂掉,免得泄露隐私。有回一个姑娘收到快递,看见单上的信息被涂得整整齐齐,特意给他发微信:谢谢你啊,我之前总担心信息被人捡去。后来这姑娘介绍了好几个同事找他寄快递。

他记得每个老客户的生日。301室的张老师生日那天,他送快递时多带了颗水果糖:张老师,生日快乐。张老师愣了愣,眼眶有点红:我自己都忘了。后来张老师把学校的教材寄送业务都包给了他。

他甚至自学了简单的英语。因为片区里有不少外国租户,他怕沟通不畅耽误事,就每天晚上对着手机学几句:this is your package.(这是您的包裹)do you need to send anything?(您需要寄东西吗?)有回一个外国姑娘寄快递到纽约,填单时犯了难。窦立国掏出手机打开翻译软件,帮她核对地址、计算运费,还提醒她:食品要申报,我帮你写申报单。姑娘竖着大拇指:Youre better than the customer service!(你比客服还专业!)后来这个姑娘介绍了十几个外国客户给他。

他的账本里记着的不只是收入,还有密密麻麻的人情账:502室李姐家孩子喜欢奥特曼,下次带个小卡片;201室的小伙子总加班,快递尽量晚上七点后送;门口保安大哥的收音机坏了,抽空帮他修修......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像滚雪球一样,让他的客户越来越多,转介绍率比别人高了三成。

有个做电商的老板算过一笔账:找窦立国发快递,虽然每单比别人贵五毛,但丢件率是零,到货时间比承诺的早半天,还能顺带解决打包、填单这些麻烦事,算下来反而更划算。他不是在送快递,是在做服务。老板说。

平凡岗位上的乘法公式

现在的窦立国,早成了快递行业的。但他还是每天骑着三轮车穿梭在小区里,车斗里的铁皮箱换了个新的,里面的东西更全了——多了口罩、消毒凝胶,还有给外卖小哥准备的矿泉水。

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总是指着小区门口的梧桐树说:你看这树,春天发芽,夏天长叶,秋天结果,从来没急过。做事情也一样,把每一步走扎实了,自然就有收获。

其实每个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计算人生。有人把日子过成了加法,每天重复昨天的生活,干一天活拿一天钱;有人却能过成乘法,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多一点的用心、多一点的坚持、多一点的体谅,让每一份努力都翻倍。

就像窦立国说的:快递员送的不只是包裹,还有人心。你对别人的好,总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来。这大概就是的真正含义——不是你有多高的职位,而是你能为别人解决多少问题;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在别人心里有多少分量。

如今北京的街头,依旧有无数骑着电动车的快递员穿梭。他们中间,或许正藏着下一个窦立国——那个愿意在名片背面写满便民信息,愿意在没有导航的夜里手绘地图,愿意把别人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的人。

因为他们懂得,让自己的,从来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把工作做到极致的那份用心。就像窦立国常说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钱是一分一分赚的,但人心是一点一点暖的。暖了人心,钱自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