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159章 情报组二科科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的阳光透过二科办公室的百叶窗,在地面投下明暗交错的条纹。

陈默刚坐在办公桌后,门就被轻轻推开。

一个穿着灰色西装、面带笑容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两杯咖啡:“陈科长,早啊!我是二科副科长李诚,以后就是您的副手,您有什么吩咐,尽管找我。”

李诚的笑容很热情,眼神却带着审视,目光快速扫过陈默的西装领口——那里别着二科科长的黄铜徽章,是他觊觎已久的位置。

不过,陈默的心里清楚,这位副科表面热情,实则处处在试探他的深浅,甚至可能会暗中使绊子。

“李副科长,辛苦你了。”

陈默接过咖啡,语气客气却保持距离,“我刚回到总部,对二科的情况不太熟悉,以后还要靠你多介绍。”

他故意露出“新人”的姿态,既能降低李诚的戒心,也能顺势套取二科的内部情况。

李诚在他对面坐下,身体微微前倾,看似亲近,实则在观察他的反应。

他面带微笑:“陈科长客气了!咱们二科虽说主要负责工运情报,但现在可是总部的核心部门——你看,一科管军事情报,三科管外交,都不如咱们二科‘接地气’,戴老板现在最看重的就是清剿共党,咱们手里的工运名单,可是重中之重!”

这话看似在“介绍部门重要性”,实则是在炫耀自己的“资历”,暗示他掌握着二科的核心资源。

陈默点点头,顺着他的话茬问:“那二科现在有多少人?各自负责哪些区域?”

“算上您,一共8个人。”李诚拿出一张名单,递了过来,“小张负责华北,小王管华南,前科长老赵盯着西北……哦,还有个王强,负责华东,以前在上海待过,跟您也算半个‘老乡’。”他特意在“王强”的名字上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深意。

陈默接过名单,目光落在“王强”的名字上。

照片里的男人30多岁,眼神锐利,嘴角紧绷,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意。“王强?以前在上海哪个部门?”他故作随意地问,心里却提高了警惕——在上海待过,又负责华东工运情报,很可能知道他在上海的“经历”,是敌是友,还未可知。

“以前在上海办事处,负责盯梢工运骨干。”

李诚端起咖啡,喝了一口,语气看似轻松,实则在试探,“陈科长在上海的‘假叛变’事件,王强可是全程参与了外围盯梢,说不定你们还见过面呢!”

陈默的心里一沉——果然是知情人!

他不动声色地笑了笑:“是吗?那还真是有缘。不过当时事情太多,记不太清了,以后有空可以跟王强聊聊上海的事。”

他刻意模糊回应,既不否认“见过”,也不深究“细节”,避免被抓住话柄。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抱着一摞档案,正是名单上的王强。

“陈科长,这是华东地区上个月的工运情报汇总。”

他把档案放在桌上,声音低沉,目光直直地盯着陈默,没有多余的寒暄,“里面有几个可疑据点,需要您签字确认,是否派人去查。”

陈默接过档案,指尖触到王强的手,冰凉刺骨。

他快速翻开档案,目光扫过“可疑据点”描述——都是一些早已废弃的工厂、空无一人的茶馆,显然是故意填的假信息,试探他的“判断能力”。

“这些据点,先标记下来,等我整合完全国的情报,再统一安排排查。”他合上档案,签下名字,既不立刻同意“去查”,也不否定,用“统一安排”拖延时间。

王强点点头,没有多说,转身就要走。

李诚却突然开口:“王强,你不是在上海待过吗?陈科长刚从上海回来,你们俩正好聊聊,让陈科长给你说说上海现在的工运情况。”

王强脚步一顿,回头看向陈默,眼神里带着探究:“陈科长在上海‘揭发’沈兰,确实干净利落,不过……”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质疑,“沈兰既然是共党,为什么不直接抓起来,反而让她进了秘密情报组?这不符合规矩。”

这话像一把尖刀,直戳要害。

陈默心里清楚,王强要么是戴笠派来的“暗哨”,专门试探他的决策;要么就是对他的“上海经历”真的怀疑。

他放下笔,语气平静却坚定:“这是戴老板的意思。沈兰熟悉上海工运脉络,让她进秘密情报组,既能让她戴罪立功,也能通过她摸清共党的内部结构,这叫‘以毒攻毒’,比直接抓起来更有用。”

这番话既搬出了戴笠做“挡箭牌”,又合理解释了“放沈兰进复兴社”的原因,堵住了王强的质疑。

王强盯着他看了几秒,没再追问,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李诚看着王强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陈科长别介意,王强就是这样,认死理,说话直。不过他能力很强,华东的工运情报,全靠他撑着。”

他顿了顿,又说,“其实不光王强,二科其他人对你也很好奇——毕竟你刚回来就当了我们的科长,还是戴老板亲自任命的,大家都想看看,你到底有什么本事。”

陈默心里冷笑——“好奇”是假,“不服”是真。

他端起咖啡,喝了一口,语气平淡:“本事谈不上,只是运气好,在上海做了点该做的事。以后在二科,还望李副科和各位同事多支持,咱们一起把工作做好,不辜负戴老板的信任。”

接下来的一上午,陈默逐一召见了二科的其他同事:负责华北的小张,年轻机灵,却透着一股急于邀功的浮躁;管华南的小王,谨小慎微,问一句答一句,不敢多说一个字;盯西北的老赵-----赵志远,资历最老,是前任科长,眼神里满是世故,显然是“老油条”……每个人性格不同,立场不明,却都带着试探和戒备。

中午吃饭时,李诚特意拉着陈默,去了总部食堂的“干部区”,逢人就介绍:“这是咱们二科的新科长陈默,戴老板亲自提拔的,在上海立了大功!”

他故意把“戴老板”“大功”挂在嘴边,既是抬高陈默,也是在向所有人宣告:陈默是“戴老板的人”,想动他,得先掂量掂量。

陈默配合着李诚的“炫耀”,心里却更加警惕——在总部这个龙潭虎穴,被贴上“戴老板亲信”的标签,既是保护,也成了靶子。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他既要应对李诚的明争暗斗、王强的暗中试探,还要在同事们的眼皮底下,收集情报、保护同志,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

下午,陈默独自留在办公室,拿出加密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二科副科李诚,表面热情,实则争权,需防其暗中使绊;科员王强,上海旧部,多疑锐利,对‘沈兰事件’存疑,需谨慎应对;其余同事或浮躁或谨慎或世故,暂未发现异常。后续需借‘整合情报’之名,摸清各人立场,区分敌友。”

写完,他把笔记本藏进暗格,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巡逻的警卫。

阳光刺眼,却照不进这座充满猜忌和危险的院落。他握紧领口的科长徽章,心里坚定——不管前路有多难,他都会守住身份,守住使命,在二科这个“核心战场”,继续潜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