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286章 首批药品安全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35年5月22日,凌晨三点的江西边界,雾气弥漫的渡口旁,一盏青灯笼在夜色中摇曳。

苏晴站在“渡口客栈”的屋檐下,手里紧紧攥着枚刻有“松”字的铜扣,指尖因紧张而微微泛白——王大海的盐船本该在半小时前抵达,却迟迟未见踪影,她的心像被悬在半空,既担心药品出事,更担心陈默的计划暴露。

“苏小姐,别急,王老板的船一向准时,说不定是雾大耽误了。”

客栈老板低声安慰,目光警惕地扫过四周——这里离国民党的关卡不远,随时可能有巡逻队经过,必须万分小心。

苏晴点点头,却依旧紧绷着神经。她想起出发前陈默的叮嘱:“若半小时内没见到船,立刻撤离,别留下任何痕迹。”

可她心里清楚,这批药品是红军急需的“救命药”,多少战士正因缺医少药而忍受病痛,她不能就这么放弃。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轻微的船桨划水声,紧接着,一盏青灯笼缓缓从雾中浮现。

苏晴眼睛一亮,立刻整理了一下衣襟,装作“等待生意的客栈伙计”,迎了上去。

盐船靠岸,王大海从船上跳下来,压低声音道:“苏小姐,让你久等了,雾太大,走得慢了点。货都在船上,包装完好。”

他一边说,一边示意伙计将几个贴有“工业原料”标签的铁皮盒搬下来。

苏晴走上前,拿起一枚铁皮盒,假装检查“原料”,实则用指甲敲了敲盒子侧面——这是她和陈默约定的“安全暗号”,若盒子里是药品,王大海会在侧面贴三层油纸,敲击声会格外沉闷。确认无误后,她轻声说:“老板,要些松针做香料,家里的用完了。”

王大海立刻回应:“自家种的,新鲜得很,保证合你心意。”

暗号对上,铜扣也验过,苏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她朝客栈老板使了个眼色,伙计们立刻将铁皮盒搬进客栈后院,快速转移到早已准备好的马车上。

“王老板,多谢了,”苏晴递过去一个沉甸甸的布包,里面是药品的运费,“路上小心,下次还要麻烦你。”

王大海接过布包,塞进怀里,笑着道:“苏小姐客气了,陈先生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先走了,晚了容易被关卡发现。”

说完,他跳上船,盐船很快消失在晨雾中,只留下一盏青灯笼的残影。

苏晴看着船影远去,立刻指挥伙计们赶着马车离开。

马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车轮碾过石子的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

苏晴坐在马车上,掀开布帘一角,看着铁皮盒上的“工业原料”标签,心里满是感激——陈默的计划太周密了,用盐船伪装,用工业原料做掩护,再加上“暗号+信物”的双重确认,难怪能避开国民党的严密监控。

与此同时,南京的情报一处里,陈默坐在桌前,一边整理大渡河的追剿情报,耳朵却一边留意着电话。他和王大海约定好,药品交接完成立刻会打个“空电话”,铃响三声挂断,表示行动“顺利”。

终于电话响了,“叮铃铃!”一声、两声、三声,然后是准时挂断。

陈默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拿起笔,在加密笔记本上记着:“5月22日,首批药品(奎宁五十瓶、磺胺五十瓶)安全送达江西边界,交接顺利,无任何异常。”

就在这时,柳媚拿着一份文件走进来,见陈默脸上带着笑容,好奇地问:“处长,什么事这么高兴?是不是大渡河的追剿情报有进展了?”

陈默立刻收敛笑容,语气平淡:“没什么,戴老板批了咱们的药品储备申请,以后前线士兵不用再担心疟疾了。你把这份《药品储备验收清单》拿去存档,顺便告诉沈老板,第二批货可以准备了。”

他刻意提起“药品储备”和“第二批货”,让柳媚误以为这是军统的常规任务,丝毫不会怀疑这批“储备药品”早已送到了红军手中。

柳媚接过清单,笑着道:“太好了!还是处长有办法,戴老板以前可很少批这么多药品。我这就去办,保证不出错。”

她转身离开时,心里对陈默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她觉得陈默不仅会搞情报,还很会为下属争取资源,跟着他干,准没错。

陈默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暗暗庆幸。

这次药品运输能如此顺利,多亏了他的“伪装策略”——以“复兴社储备急救药品”为由向戴笠申请,既拿到了采购药品的合理借口,又避开了特务处的怀疑;用“盐商渠道”和“工业原料”伪装运输,利用王大海的人脉打通沿途关卡,让药品能安全通过国民党的封锁线;最后由苏晴在边界接应,快速转交红军医疗队,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没有留下任何破绽。

下午,陈默通过老周给苏晴传递了消息:“可启动第二批运输,用‘竹’字扣+‘竹报平安’暗号,三天后发货。注意国民党关卡的巡逻时间,最近他们查得严。”

苏晴收到消息时,正和红军医疗队的医生一起清点药品。

看着一箱箱奎宁和磺胺,医生激动得热泪盈眶:“苏小姐,太感谢你们了!有了这些药,战士们的疟疾就能治好了,再也不用硬扛了!”

苏晴笑着点头,心里却想起了陈默。

她仿佛看到陈默在南京的办公室里,一边应对派系斗争,一边秘密筹划药品运输,眼神坚定,神情专注。她在心里默念:“陈默,谢谢你,你做到了。战士们会记住你的,苏区会记住你的。”

此时的陈默,正坐在桌前,看着沈万山送来的第二批药品清单。

他拿起枚刻有“竹”字的铜扣,放在清单旁,眼神里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