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成明君

征求校史的通知,启开了我回忆的闸门,被岁月磨淡了的流亡生涯轨迹,又悄然一星一点的苏醒。现将记忆中的母校点滴奉献于后。

先谈国立第二十中学并入国立三中概况。国立二十中成立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利用湖南芷江慈幼保育院、祠堂和伤兵医院等为校舍。接纳湘、黔和两广等地的战时儿童保育院的学生就读。建校伊始,我即入校学习。因日寇铁蹄步步进逼,学校于1944年迁至贵州玉屏,只利用庙宇、伤兵医院等为校舍,只能免强维持教学,生活很不安定。因此,国立二十中于1945年夏季奉命(除女子部在桐梓县外)将高、初中、师范部和附小并入国立第三中学。

三中校址在铜仁。铜仁绿水环绕,山青树茂,颇为清雅。这座美丽而宁静的山城,婉如“世外桃源”。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算是块净土了。国立三中位于山城心脏地带,教学楼耸立,校园中心两旁排比着教学、实验楼房。图书、仪器设备较好,这是个多么理想的学习好环境啊!深受战火洗礼的我们,在芷江时是在敌机狂轰滥炸、弹片纷飞、空战频仍中学习,有的同学就在炸弹声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两种学习环境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所以,同学们无不暗暗庆幸。更令人兴奋的是,“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终于无条件地投降了,山城沸腾了!学校里更加欢声雷动,师生们奔走相告,欢欣雀跃。离别故土、父母和亲友八年的流浪者,怎能不欢欣若狂呢!深受日军蹂躏的中国人民又怎能不热烈欢呼呢!为庆祝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学校在城里举行了大游行,各班出了特刊。在张尔美等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高一级男女班共同演出揭露、控诉日军侵华残酷罪行的话剧数场,颇得师生好评。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学们深知在母校学习的时间不会太久了。大家都能自觉地抓紧时间为重建倍受日寇破坏,遍地疮痍的祖国而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孜孜不倦地攻读。

新学期开始了,我被分编在高一甲班。教生物的杨骏老师是班上导师。他不仅课教得好,而且象母亲似地关怀着我们流亡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傅求学老师是高中部主任,他为人正直,严肃认真;他不苟言笑的严谨风度,至今犹影影绰绰地浮现在眼前。教英语的董老师性格开朗,语言举止幽默含蓄,与同学们亲密无间,深受同学爱戴。班上不仅有各战区的同学,还有当地和苗族同学,真是四海一家。谆谆教诲我们的老师的神态和年轻活泼、健美俊俏、蹦蹦跳跳、打闹逗趣同学们的音容笑貌,经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回味起来,似乎自己又回到了青年时代,乐趣融融。

学校对同学们的学习要求是严格的。在短短的寒假里,规定高一学生背熟《大学》、《中庸》,写10张大字,整理熟背500个英文单词,新学期开学时经导师检查,如未完成上述学习任务,则不予注册。

我在国立三中虽然只学习了一年时间,但为我在高中学习阶段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所以母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感谢老师们的辛勤教诲,校友们的热情关怀。为了留念,我在课余为母校和美丽的山城画了些速写。随着教育复员时刻的到来,我终于在1946年暑期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亲爱的母校。当我怀着万分思乡的心情,千里迢迢地回到故乡时,阔别八年的父母兄嫂和亲友们皆不相识了。经过说明,全家荡漾在欢聚的喜悦中。骨肉阔别重逢之欢欣是难以笔述的,而今以亲身感受,联想到阔别家乡40余年的台湾、港澳和海外校友们思乡之情该是多么殷切啊!有可能的话,盼望他们抽假回故乡与家人、亲朋和校友们畅叙相思情,古稀有幸重相聚,白首高歌颂晴晚。

成明君,男,1945年入学国立三中高中部第十二班。1946年复员离校。美专毕业后分配到图书馆工作,任副研究馆员。安徽省图书馆学会一至三届理事。通讯处: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老干部处。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