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超寰
李
粉苍晶朵满枝攒,
绿萼黄须着色难。
当路不容心甚苦,
成蹊无语志尤寒。
夜阑始觉清芳永,
春远应惊素彩宽。
休怪诗翁笑粗俗,
漫山须放万株看。
42年 高二作
书 感
群山万壑废登临,
十里红尘感不禁。
吟玉蜀山诗律壮,
梦回湘水泪痕深。
渔歌一曲饶唐韵,
野哭千家带楚音。
传语黄鹂共啼啭,
三眠杨柳共沉沉。
42年 高二作
菊
幽姿直在百年中,
不入名园傍紫丛。
却恐绿窗人寂寞,
乱分秋色上帘栊。
42年 高二作
庄 辞
庄辞和泪示君知,
“金缕高歌自及时。”
鞭影如花灯似月,
肯留遗恨上蛾眉。
42年 高二作
玉 阶
透帘斜月影纵横,
又听虫声到晓鸣。
心怯罗衾前日泪,
披衣起上玉阶行。
春 庭
春庭深锁不曾开,
尽日栏干对绿苔。
寂寞黄昏斜月里,
微风吹送落花来。
竹 竿
籊籊终伤别后神,
竹竿留涴泪痕新。
芙蓉采罢空江晚,
回首沧波不见人。
上三首42年作于高三
创校三周年纪念
自有兴亡责,
宁辞荜路深?
迟回千里志,
浩荡百年心。
琴韵随棋局,
弦歌振七林。
龙场薪火寂,
传授到如今。
42年 高二作
傅超寰
双双燕
斜风细雨,
忆帘外朱门,
几番春冷?
仓皇欲往,
苔径坭尘泥润,
还傍银床露井,
待料理,
华年妆镜。
依稀破蕊噙香;
翠叶轻摇红晕。
无定,
芳心自警。
又一度凄迷,
柳昏烟冥。
流莺归晚,
不把倩魂催醒。
最是邮花弄影,
付双燕,
和春相并。
故源梦断无凭,
绿水红云愁凝。
42年作于国立三中
傅超寰,男,江西高安人。1943年毕业于国立三中高中部第六班。
三中时诗三首
涂式凡
(一)东山
东山耸立下南门,当作铜仁一段城。
铜水横源山底下,造成天险动人惊。
山中遍地多岩石,古树皆从石隙生。
树树质坚皮黝黑,俨如卫国老将军。
上有三中师范部,好风时送管弦声。
作为传播文明地,显得东山更有名。
(1946年3月10日作)
(二)复员
1为骛烽燧走黔东,来结铜江一段缘。
学府弦歌留我住,春风木铎振年年。
2客中见月百回圆,国难平喜复员。
资遣悉依途远近,不愁买路再无钱。
(1946年7月15日作)
(三)离别铜仁
1我爱铜仁若故乡,将离无限意凄凉。
从今铜水东山畔,少一人来逐胜忙。
2我爱铜仁若故乡,六年容我此徜徉。
人情风俗多勤朴,柴米油盐价不昂。
(同上)
涂式凡(涂纯),男,江西南昌人。1938——1946年在国立三中任国文教师、高中部教导课主任。
重访母校
余寿彭
1992年4月5日,偕老伴重访母校,少年离别,“花甲”重逢,虽只留连半日,却圆了46年久梦,赏新怀旧,感慨良多,聊记数语,以抒情怀。
(一)
烽烟岁月办国学,莘莘学子聚黔东。
荟萃集英卢阳城,患难师生情更浓。
旅部文坛赤帝宫,生活简朴苦也甜。
弦歌不辍亟国难,桃李芬芳千秋功。
(二)
平生最难忘却地,东山岭下锦江滨。
眼前浮现当年景,耳边荡漾遥远音。
火庙书声犹在耳,渔梁戏水常梦中。
1假日野餐堪回味,斗笔览胜醉心田。
(三)
卌六年后寻故地,旧貌新颜格外亲。
2校长赠册千金重,光荣校史豪情添。
更喜同窗遍天涯,万千俊彦领风骚。
友绩辉煌钦又敬,我执教鞭乐平庸。
注:1抗日时期,生活清苦,同学们课余开荒种植莴笋等蔬菜改善伙食,也常假日结伴郊游,篝火野餐,吃着大夥生产、自煮的食物,格外香甜,其乐融融。
2回母校时承李显光老校长赠《五十周年校庆纪念册》,礼重千金,经常捧读,爱不释手,唤醒了多少相思梦。
3我于1949年参加解放军,在广西、海南戍边、守海防近30年,在部队一直兼任业余文化教员,转业回湘执教又有14年了,故在我去年60岁生日自娱诗中曾有“戎马半生聊自慰,终身执教乐平庸”的句子。
余寿彭,男,湖南邵东人。1945年考入国立三中五年一贯制第三班,1946年复员离校。现任长沙市教委视导员(督学),湖南省政协教育组特约委员兼秘书。
祝福
刘书正
四月二十日,
年年这一天,
我翘首望西南,
飞去我深深的怀念;
带着我衷心的祝福,
敬爱的母校啊,
祝你长寿平安!
今年这一天,
我点燃红烛,斟满酒,
庆贺你的寿诞,
怀念,祝福,
祝福,怀念,
敬爱的母校啊,
这就是我全部的语言。
何曾忘,
梵净山的清泉多甜,
铜仁的稻米多香。
东山挺拔,
古城脚下江水长。
四月的桐花啊,(注)
依然在我面前飘香。
更难忘,
寒夜教室油灯依然明亮,
闻鸡起舞歌声壮,
生活的风帆从这里鼓起,
理想的翅膀遨游在九天之上。
不会忘,
养育恩深,母子情长,
今天,您众多的儿女,
又欢舞在您的身旁;
还有更多的儿女,
在远方为你祝寿歌唱,
敬爱的母校啊,
祝您健康长寿,长寿健康!
(注:当时学校后山坡不少桐树花香袭人。)
词二首
李文安
忆江南
铜江忆,最忆是文坛。百级玉阶晨读好,小灯乌桕夜窗寒,五载客黔山。
文笔塔,绰约对文坛。早揽朝晖晨雾里,晚迎皓月彩云间,照我梦家山。
铜江忆,难忘是文坛。避难师生为母子,亡家姐妹结金兰,白首意拳拳。(女老师大都独身,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铜江忆,再拜谢文坛。拭尽天涯游子泪,弦歌赓续一枝安,恩重应如山。
铜江忆,朴茂赞文坛。不着铅华人似玉,未经世事气如兰,倩影自娟娟。
铜江忆,整肃说文坛。韫玉藏珠滋蕙芷,钟灵毓秀育芝兰,十丈护花幡。(校风整肃,管理严格。)
铜江忆,柚树绿文坛。春有幽花香淡远,秋垂佳实味酸甜,分果乐同甘。(秋深柚熟,师生共同分果。)
铜江忆,何物未忘情?赤帝宫前吃红苕,宜秋亭内剥花生,美味胜山珍。(文坛校园内有亭名宜秋。)
铜江忆,勤奋数文坛。雪案萤囊同淬砺,书山学海竞登攀,好女不输男。
铜江忆,欢乐记文坛。笑语每邀明月驻,歌声直上碧云端,课暇即神仙。
铜江忆,洒泪哭文坛。多少兵燹皆幸免,为何“文革”降灾难?迁怒到山川。
铜江忆,遗恨是文坛。石级夷平无旧址,塔基毁尽剩空山,不忍再重看。
千行泪,无处别文坛。芳草夕阳人俱老,别时容易见时难,何日聚黔山?
点 绛 唇
“喜闻贵州开发、走向世界”。
秋水兼葭,文笔文坛常入梦。
月寒霜重,1乌桕油应冻?
今日黔灵,走出桃园洞。
风雷动,腾蛟起凤,
材大终为用。
注1 当年晚自修照明,每个同学发一小勺乌桕油,天冷油冻,要烘化用。
“文坛”旧事
程香凝
春晨早读
文坛好,旭日正当园。姹紫嫣红铺锦绣,宜秋亭畔读书篇,学生苦钻研。
夏夜自修
文坛好,轻雾月笼纱。几处灯光微透影,书堂自学静无哗,奋读昔年华。
“旅部”灯光
文坛静,桐叶任风飘。旅部疏林灯隐隐,何人卷罢暗吹箫,夜漏正迢迢
岁寒风雪
除夕夜,窗外白茫茫。纵目关山归未得,拥衾共坐论文章,谈笑已天光。
浣衣渔梁滩
文坛好,同伴喜同行。记得渔梁溪水浅,群娃赤脚浣衣裳,归路笑声长。
远眺文笔峰
文坛好,花木密成行。墙内台阶云欲接,远看文笔绕烟岚,归鸟正仓惶。
恋铜江
铜江水,如练绕城流。日暮江干浣衣女,群山极目惹乡愁,狼烟何日休。
铜江好,最忆是东山。临水巍巍高十丈,苍松怪石满山间,师友喜登瞰。
感
俱往矣,岁月付东流。想得当年多少事,留得余韵绕心头,往事思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