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 > 忆国立三中对铜仁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忆国立三中对铜仁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罗蒙福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发动了大举进攻,千百万不愿做奴隶的人民纷纷向后方逃亡。南京当局派教育部督学周邦道,召集战区部分校长、教师,并通告战区流亡的青少年学生到武汉集中登记,然后途经湖南,来到铜仁。在1938年4月,就开始上课,定名为国立贵州中学,不久改为国立第三中学。周邦道任校长,校本部设于车公馆。下设高中部(现铜仁一中地址)、女子部、师范部、初中部、实验班,还有农校(设在江口县城)。

高中部学生人数早期达到600多人,由于宿舍不够,校方还租借万寿宫(现三完小内),黄家院子等处。教师大都在街上租房子住,全校师生的生活很艰苦,但他们给铜仁地区的文化教育的发展,爱国思想的传播和体育、文艺活动的开展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高中部学习空气很浓厚。每天拂晓,同学们自觉地在操场、富家山、教室内外朗读语文、英语。上课和晚自习鸦雀无声,晚上用木油灯照明,下晚自习后必须用水洗掉鼻孔和脸上的黑烟。学校考试,纪律严格,作弊两次就开除学籍。任课教师水平很高,有的来自大学,如张鼎铎(湖南大学副教授,着有大代数详解),他教我一年大代数,很少拿课本上课,因为他课文、例题、习题都记得。学年考试我们班54人,100分的有47人,最少的96分。语文教师金桂荪(教育部编辑),上古文课时边讲边读,又哼又唱,大热天也没有一个同学打瞌睡。化学教师宗培林一上课就提着装满化学药品、烧瓶、试管的木筐,当堂边讲边做,活像演魔术一样,非常熟练。地理老师黄昌第第一堂课就说:“今天是你们大家考我,以后是我考你们。我没带地图册,任何一个同学可以提出我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城市的名字,我能立即回答这城市在哪个国家,它们的位置和该城市的经济、特产、风俗、民情等,要是我回答错了,你们可以把我赶出教室。”50分钟内,同学们提出了约十几个国家的数十个城市的名字,黄老师口若悬河地一一作了回答,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英语老师骆永殿(之江大学讲师),他要求我们背课文,自己先背,在学《最后一课》时,结合日寇强占我国领土的罪行,他高声地呼喊: down with the Japanese Imperialists!

the final victory must belong to the chinese people!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我们全班同学也齐声高呼。语文教师陈康在讲到吴王夫差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不理国事,失掉民心,以致亡国的故事时,他气愤地说:“如今国家贪官污吏太多,政府不惩治,人民遭殃啊!…… …”。

由于国立三中教师质量高,既教书又教人,所以学生学习优良,品德高尚。从1938年至1943年六届全国统考,成绩都是第一名,1943年第六届高考个人第一名是高三甲的贺锡璋。三中师生有个口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我们高中部同学一下晚自习,走向万寿宫、黄家院子的寝室去,一出校门,不约而同地唱起《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革命歌曲。每晚都有街民站在门口观看,不少的人也跟着唱。高中部每年都有毕业的同学参军上前线打日寇。受到了全校师生和街民的赞扬。

大约在1938年9月,铜仁八大田参爷的和三老板使用金条、首饰、布匹等利诱明德中学女生田玉珍的父母,企图强娶田玉珍为妻,而田玉珍不畏父母打骂,将余家所送礼品扔在地上,逃跑到三中女子部来求救,信息传到高中部,不到一个小时,几百同学立即集队上街示威游行,声援田玉珍同学的正义行动,沿街高呼:“打倒封建买卖的婚姻制度!”“妇女要解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队伍越来越壮大,女子部、师范部以及明德中学、锦江中学的同学也加入了游行队伍,总数约3000多人(田玉珍后来由福音医院任爱兰护送到沅陵福湘女子中学就读)。

1942年秋天,国民党驻贵阳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来铜仁抓进步青年,在铜舞台(现城建局地址)召开了一次大会,要求高中部、女子部的学生全部参加,刘伯龙一开口讲话,数百同学哨声、冷笑声、拍板凳声乱成一团。刚一平静,刘伯龙就说:“据说你们高中部有少数同学不好好读书,受共党分子利用,希望走入歧途的人限三天内到校方交代问题,悔过自新,否则就不客气了……。” 过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刘伯龙抓走了高二两个同学,一个叫蒋世泽,另一个叫周仲凯,高三抓了几个不知名的。刘伯龙走后不久,女子部一个同学得到高中生写信给某女生的情书。她送给高中部一个同学(名字记不起了)看,消息传到各个班。高三同学立即将信中内容用大字报写下贴在教学楼的墙上。内容还涉及到他贪污卖国布的事实,激起了同学们的义愤。各个班都写了一些大字报和标语,贴满了整个高中部和校内外的墙壁。学生会的干部王世德等通知各班集队到校本部要求李超英严惩该主任。在几百人的呼声中,李超英不得不答应同学们的要求,一场风波才得以平息下来。

国立三中体育文娱活动开展较广泛,质量也较高。铜仁体育活动开展最早的明德中学(美国人卫理创办的),1920年就出现了打篮球和踢足球,但水平低。国立三中创建后,除高中部有个校队外,还有东山队、连环队(包括师范部)。东山队队员都是山东、河北、辽宁等省的,高有两米的队员;连环队多是江、浙、安徽等省的中等个子,但球技很熟,如汪荣机、汪荣泮、许树痒等人。铜仁当时只有七八个篮球队,其中一个叫 “别动队” 的打得稍好一点,但和三中校队比赛,至少差30分。排球比赛,只有三中、明德两个队。国立三中田径运动一开始开展比,其中出了不少人才。如高三乙班学生汤护明跳远6.6米,许崇浩百公尺跑11秒。初中部三年级学生向成壁除篮、排球打得好外,投铅球更为突出,1952年他代表铜仁专区上贵阳参加全省田径运动会,男子铅球投出9.5米,获全省第一名,后代表贵州省参加西南区田径比赛掷出了10.7米,为贵州添了一分光。后来他又加入了贵州省军区长江排球队。

国立三中每年要举行一两次唱歌、唱京剧、演话剧等活动,高中部顾念贞的男低音,女子部高玉山和杨启微的女高音可算得上是国立三中的歌星了。郭毓春、张景如等人的京剧唱得很出色。1952年重庆报纸上还登过京剧演员张景如的名字。还有着名的相声演员皮作玖(现在上海)。话剧曾演出了《家》、《雾重庆》等大型剧目。观众除三中的师生外还有城内的街民。“抗建堂”建成之前在现一中大操场上搭台演出。数千只眼睛,紧紧地盯着台上的演员,每次演出二至三小时,没有听到一个观众讲话,戏演完了,不少的观众边走边议:太动人了!

直到如今,凡是看过国立三中话剧的老同学,老同志谈及往事,大家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罗蒙福,男,贵州铜仁人。1943年毕业于国立三中高中部。退休前任铜仁一中英语高级教师。通讯址:贵州省铜仁市铜仁一中。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