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文宫觉醒:赘婿的万古传承 > 第156章 分化瓦解·连环妙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6章 分化瓦解·连环妙计

油灯的火苗跳了一下,沈明澜放下手中的木片,将玉瓶收进袖中。他起身走到案前,提笔蘸墨,在一张素笺上写下几行字。

赵承业的名字被圈在正中,旁边是“盐引”“漕运”“蚀月教”三个词。他盯着这页纸看了片刻,吹干墨迹,折好封入信封。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亲兵低声禀报:“大人,赵家管事回话了,说二老爷明日午时赴宴。”

沈明澜点头,“备席的地方定好了?”

“就在营帐东侧的敞厅,已清过场,只摆三桌酒席,寒门学子十二人到场听令。”

“很好。”他将信递出,“把这个交给陈先生,请他挑两个口齿利落、胆子大的学生,明日席上说话要准,不能乱来。”

亲兵领命而去。

次日午时,阳光斜照。

敞厅内宾客未至,十二名寒门学子已在偏席列坐。他们衣衫朴素,有的还带着补丁,但眼神明亮。有人低头默念,有人握拳轻颤,都是头一回参加这种场合。

沈明澜立于主位,月白儒衫整洁如新,腰间竹简玉佩垂落一线微光。他闭目凝神,识海深处文宫轻震,《管子·轻重篇》《盐铁论》等典籍虚影流转,系统正在快速萃取其中策论要点。

片刻后,他睁眼,目光沉稳。

远处传来马蹄声。

赵承业骑着青骢马而来,身后跟两名随从。他年近五旬,面皮白净,眉梢带傲,一身锦袍绣着暗云纹路。下马时动作从容,嘴角挂着惯常的笑意。

“沈大人相邀,不敢不来。”他拱手入厅,目光扫过偏席,“倒是热闹,还请了这么多……后生?”

“皆是我治下俊才。”沈明澜微笑迎上,“新政将启,自然要听听民间声音。”

赵承业落座,接过茶盏却不饮,只道:“听说你昨夜搜了几口箱子,说是疫毒之物?可有证据呈报朝廷?”

“尚未上报。”沈明澜坐下,“毕竟牵连甚广,我得先查清楚。比如——是谁签收的货,用了哪家商号的印。”

赵承业眼神微动,随即笑道:“你是怀疑我赵家?荒唐。我们世代清白,岂会与邪教勾结?”

“那要看‘邪教’给了多少好处。”沈明澜不紧不慢,“据我所知,你们私贩官盐,一年获利百万两银不止。若再加一场大疫,灾民流离,田产贱卖,你们低价收购,转手便是数倍之利。”

赵承业脸色一沉:“血口喷人!”

沈明澜抬手,示意安静。

就在此时,一名学子起身,朗声道:“学生李文远,愿诵新制策论一则,题为《盐政十弊》。”

赵承业冷笑:“一个穷酸也敢议国事?”

那学子不理,声音清亮:“其一,豪族私贩,岁入百万,而民灶苦煎,不得温饱;其二,盐引垄断,官价虚高,百姓买不起,只能饮淡汤度日……”

一句句念下来,条理分明,引经据典。说到第七条时,提到某盐商借灾情哄抬价格,竟与赵家账册记录完全吻合。

赵承业猛地拍案:“住口!谁准你在这里胡言乱语!”

又一名学子站起:“学生张志安,引《管子·轻重篇》证之:‘夫物多则贱,寡则贵’,盐本应由国家调控,平抑物价,今却被世家把持,致民生凋敝,此非大弊乎?”

第三名学子接上:“我乡去年旱灾,百姓无钱购盐,只得舔石壁上的咸霜充饥,孩童因此病死者十余人。请问赵大人,这笔账,算不算在你们头上?”

三人轮番发问,语气坚定,毫无怯意。

赵承业额头冒汗,手指紧紧掐住桌沿。他想发作,却又顾忌场面,只能强压怒火:“一群无知小儿,懂什么朝堂大事!”

沈明澜这才缓缓起身。

他负手而立,目光如刀:“赵大人,你说他们是狂生。可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有据可查。反倒是你,面对质问,第一反应是动怒,而不是辩解。”

赵承业冷哼:“我是被污蔑,当然愤怒!”

“那你敢不敢让我查你的账?”沈明澜逼近一步,“敢不敢公开赵氏商行三年内的盐货流水?”

“你无权这么做!”

“但我有权追查疫毒来源。”沈明澜抬手指向厅外。

二十名衙役押着四口桐木箱走来,停在台阶之下。箱体刻着三重月牙环绕闭眼的图腾,封条上赫然盖着赵氏商行的火印。

“昨夜码头查获,这批所谓‘药材’里藏的是蛊毒疫源。只要一点泄漏,就能让整个灾区陷入瘟疫。签收人是你府上的总管赵禄,交接文书还在。”

赵承业猛地站起,退后两步:“我不知情!这不可能!一定是有人栽赃!”

“是不是栽赃,一验便知。”沈明澜从袖中取出玉瓶,“这里有虫液样本,可当场测试毒性。也有你商行的印泥残迹,能比对封条。要不要现在就做?”

赵承业嘴唇发白,一句话说不出来。

沈明澜声音低沉:“我知道你不是主谋。你只是收了别人的钱,答应帮忙转运货物,以为不过是些违禁药材。可你有没有想过,一旦疫病爆发,死的不只是灾民,还有你自己的族人?朝廷问责下来,第一个砍头的就是你这个签收人。”

赵承业身体晃了晃,扶住椅背才没倒下。

“我可以保你无罪。”沈明澜语气转缓,“只要你交出所有往来账册,指认同伙,说明背后是谁在操控这一切。不仅如此——你在新政之中,仍有机会立足。”

赵承业抬头看他,眼中满是挣扎。

“你贪财,但不想死。”沈明澜盯着他,“现在,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当替罪羊,全家抄斩;要么活下来,把真相说出来。”

厅内一片寂静。

十二名学子屏息听着,没人发出一点声音。

赵承业终于开口,声音沙哑:“我……愿意配合。”

沈明澜没有立刻回应。他转身走向偏席,面对众学子。

“今日之事,非为私怨,乃为公义。”他的声音清晰传开,“士族垄断百年,欺民自肥。如今证据在前,谁还敢说新政是空谈?”

学子们震惊地看着赵承业失魂落魄地坐着,再看向沈明澜挺直的身影,忽然有人跪下。

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十二人齐刷刷跪倒在地。

“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沈明澜上前一步,扶起最前面那人:“你们不是奴仆,是未来之栋梁。文渊之路,自此而始。”

他回身望向赵承业:“带他下去,严加看管,不得与外界联络。明日开始,逐项核查账册。”

亲兵应声而入,架起赵承业离去。

阳光穿过敞厅顶棚的缝隙,落在地面一道裂痕上。

沈明澜站在原地,右手轻轻抚过腰间竹简玉佩。识海中文宫微微震动,一道金光自眉心闪过,随即隐没。

他刚要转身,忽听远处一阵骚动。

一名衙役飞奔而来,脸色惨白:“大人!码头那边……那几口箱子……打开了!”

沈明澜眉头一皱:“谁让打开的?”

“没人……是自己……裂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