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内卷娱乐圈 > 第265章 鼓励and拉拢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只要一直这么练着就成,真没啥大问题!”颜丹辰摆了摆手,“这练声的活儿啊,就怕断了顿儿。

你能天天抽时间拾掇拾掇(指练习),气息、咬字的底子早扎稳了。

真到了考试那天,往考官跟前一站,一开口指定不慌,放心吧!”

张彤也凑过来帮着打气:“可不是嘛,复试更没啥了!

就五项:命题即兴表演、台词、形体、声乐,再加专业知识问答。”

她特意把命题表演拎出来说:“拿命题表演说——现场给你一题目,

像‘暴雨夜的急诊室’,你得立刻编出戏来演,考的就是你那临场反应跟脑子里的想象力!”

说着她拍了下杨皓胳膊:“这你还能有问题?就你之前拍的那些mV,不都是你自己一笔一笔写的脚本嘛?

还有你拿奖的那些动画短片,也全是你自己鼓捣出来的——从故事到画面,哪样不是你想出来的?

就冲这个,创意这活儿对你来说不就是强项嘛?”

杨皓却挠挠后脑勺,一脸犯难:“姐,mV那玩意儿简单多了——场景是我熟悉的,镜头里我就耍平常那副德行,

说白了压根儿没‘演’,全是本色上阵。

可真要到考场上,让我立马变成‘暴雨夜的医生’,还得哭会笑会,这跟日常生活完全是两码事!

再说动画短片,那是鼠标键盘的活,全是画出来的人物、做出来的特效,更跟真人上台飙戏挨不上边儿啊!”

曾大美一听杨皓这话,有点儿不乐意了,皱着眉怼了他一句:“我说你可别这么跟自个儿较劲儿啊!

你别老拿自个儿跟那些演了好几年戏的专业演员,练过几年功的老戏骨比个啥劲儿啊?

跟你一块儿同台考艺考的,不都是些学生嘛!”

“大伙儿谁也没多少正经演戏的经验,全是些生瓜蛋子,

跟你一样都是头回正经碰这艺考的茬儿,谁也不比谁强多少!”

“再说了,学校招生图啥?

学校招生看重的是你这人的可塑性,图的是你这棵苗子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你眼下有多老练!

真要是演技炉火纯青了,那还要学校干嘛?直接领工牌进组得了!

那学校招你进来干吗呀?还教你啥呀?”

“再说了,”曾大美撇撇嘴,一脸嫌弃,“那些上过好几年培训班的,除了家里背景硬、学校不得不收的,

大部分老师还真不待见——匠气太重!一板一眼都是老师磕出来的。

全是按培训班教的套路来,哭是哭的样儿,笑是笑的样儿,没半点儿自己的灵气,

跟个被按了开关的木偶似的,往后想掰过来都难,可塑性差远了!

考官就喜欢咱这种‘生瓜蛋子’,白纸一张,想怎么画怎么画,懂不懂?”

末了她拍了拍杨皓,“你呀,就别瞎琢磨这些有的没的,就你那股子琢磨事儿的灵气,比那些培训班出来的强多了!”

说完这茬儿,大美忽然拍了下大腿,跟想起啥要紧事儿似的,赶紧叮嘱:“哎对了!对了,台词你可得多备几篇!

复试得换新篇目,跟初试不能撞车,得让考官瞅瞅你戏路宽不宽。

悲剧、喜剧、现代、古装,最好一人来一段,让他们看看你是‘千面人’,不是‘一条筋’!”

“形体我更不用啰嗦,”她掰着手指头数,“跳舞、武术、戏曲身段,你全会,到时候尽管往上使!

动作得有张力,眼神得有戏,别跟广播体操似的,一伸手就得让人看出‘范儿’来!”

“什么叫尽管往上使!”杨皓不满的说道:“您说的轻巧,我是练过舞蹈、武术,戏曲身段也接触过,可那跟演员练的形体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的!”曾大美白了他一眼说:“舞蹈生和演员的形体训练,本质都是“打磨身体表达能力”,

也不过是核心目标(舞蹈艺术呈现 vs角色塑造)不同,才形成了“基础相通、方向迥异”的训练体系。

都是打造“可控、可感、可传情”的身体,无论是舞蹈生还是演员,

形体训练的底层逻辑一致——都是让身体从“自然状态”变成“可控的表达工具”,

只不过舞蹈生的形体训练是“专而精”:

围绕某一舞种的美学和技巧,把身体打磨成“精准、极致的艺术工具”,最终让形体本身成为“艺术品”;

演员的形体训练是“杂而活”:不绑定任何固定风格,而是让身体成为“空白画布”,

能根据角色需求“涂画不同的体态、动作、气质”,最终让形体“隐身于角色”。

简单说舞蹈生是“用身体跳好一支舞”,演员是“用身体演好一个人”——这就是两者形体训练最本质的区别。

我们上学的时候,形体训练有时候还找舞蹈学院的老师帮忙呢。”

接着就跟个操心的老妈子似的,絮絮叨叨接着说:“还有声乐,那更随便了!唱民歌、美声、流行的都成,

考官主要就是听您那嗓音条件——亮不亮、宽不宽,一耳朵的事儿。这个总不能说不行吧。”

末了又掰扯专业问答:“最后还有专业知识问答,考官保不齐冷不丁就问您段戏剧史、‘斯坦尼体系三大元素’,

或者‘中国话剧哪一年起步’,

你得张嘴就来——这些对你来说小菜一碟,跟那些学生比,你这就是专家级别,直接碾压!”

杨皓让这几位你一言我一语地劝着、鼓着劲儿,脑子都有点儿晕乎乎的了。

一会儿听俞绯红说练声底子够,一会儿听张彤说即兴表演是强项,再听曾大美说专业问答能碾压,

他这儿越听越有点儿懵:合着我之前瞎担心半天,好多事儿其实都不是事儿?

心里面也忍不住犯嘀咕:我这儿真就成?

心里原先那点儿发虚的小火苗,被她们一通“彩虹屁”给吹得蔫儿巴叽地灭了。

之前总琢磨着“没正经上过表演课”“跟人比差远了”的那些念头,这会儿也没那么扎心了,

反倒有点儿晃神儿——手指头无意识地抠了下桌角,眼神也没之前那么飘了,连带着说话的底气都悄悄足了点儿。

之前一想起艺考就发慌的那股子劲儿,慢慢轻了不少。

他甚至还悄悄抬眼瞅了瞅大伙儿,嘴角没忍住往上勾了点儿,

心里头那点儿没底的慌,渐渐被“或许真能行”的盼头给替了:或许,真就像他们说的那样,我这儿其实还成?

这会儿再琢磨“我能行不”,倒没之前那么笃定“不行”了,

反倒多了点儿实在的底气——那点儿悬着的虚劲儿,就跟被风吹走似的,慢慢落了地,连呼吸都觉得顺溜了不少。

他挠挠后脑勺,暗暗嘀咕:成吧,横竖刀都架脖子上了,那就硬着头皮上,万一真踩了狗屎运呢!

见杨皓那点儿信心总算冒头了,俞绯红赶紧顺着话头接着说:“哎,这就对了!

再跟你说说三试——那更像是场综合大考,比前两回都要全面!”

“形体、声乐全得加即兴,考官说放啥音乐,您就得跟着现编舞蹈,动作得跟节拍、还得有戏;”

“表演呢,命题小品,单人的、多人的都有可能,规定情境里得真哭真笑,层次得拉开,别让考官觉得您在‘演’,得让人家信!”

“最后还有口试,跟胡同口唠家常似的,可您得把对表演、对艺术那点儿想法捋顺了,一句别打磕巴,才算齐活!

你平时跟我们聊片子、聊角色那股子通透劲儿,到时候拿出来就行,准没问题!”

杨皓听得直点头——前世他也就网上刷点“经验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真假难辨,

如今有真在院校里教过书的“俞老师”给划范围,那必须靠谱。

俞绯红把三试的事儿捋完,忽然话头一拐,特意往重点上提:“对了,你这心里头,是偏向影视这块儿发展吧?”

“没错,”杨皓应得干脆,“在阿美莉卡那两年,我主要就啃影视理论,镜头语言、剧作结构、视听系统都过了一遍。”

俞绯红紧跟着就往下说,语气特笃定:“那这么说的话,北电指定得是你首选!

那可是电影圈的‘摇篮’,考法跟中戏比,更贴镜头感,也更重生活化表演,

说白了就是‘生活里的戏、镜头前的真’。

同样分三轮,可内容跟中戏那股子‘舞台范儿’比,味儿完全不一样

不兴那些太舞台化的夸张劲儿,就爱瞅你演得跟真事儿似的。”

她顿了顿,又补了句:“虽说北电艺考也分三轮,流程看着跟中戏差不多,

但北电要的是‘你在镜头前能不能让人信’,不是‘你在舞台上能不能让人哭’。

你既有镜头经验,又系统学过理论,正好对口!

你奔着北电去,准没错!”

俞绯红接着给杨皓细掰北电的考试路数:“咱先说北电的初试,就考三样:自我介绍、朗诵、才艺展示。

你记着啊,自我介绍得短平快还得有个性——这对你来说压根不是事儿!

就凭你那两张专辑,考官一准儿扫一眼就记住你了,比旁人多占好些优势呢!”

“再说说朗诵,跟中戏那边差不太多,但北电更吃‘情感细腻’这口儿。

甭管是散文还是诗歌,哪怕就一小段儿,也得演出电影里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味儿,

别上来就咋咋呼呼甩情绪,得慢慢渗,让考官瞅见你心里头的劲儿。”

“才艺展示就松快多了,没那么多规矩——你会跳舞、弹吉他,哪怕会变个小魔术、耍段儿武术都成,

只要能让考官瞅着眼前一亮,觉得‘这孩子有活儿’,就行!

不用非得搞多高大上的,接地气、有你自己的味儿才好。”

“到了复试,人家叫‘综合汇试’,具体考啥没对外明说,但十有八九是把表演、台词、形体搁一块儿考,不分开拎了。

比如说啊,突然给你个情境,像‘雨夜等朋友’‘超市找错零钱’,

让你边演边即兴搭台词,还得配着合适的肢体动作——这就跟拍微电影儿似的,你得有镜头感,

知道哪儿该收、哪儿该放,表情和动作都别太夸张,不然镜头里瞅着假,考官不爱看这个。”

“三试的重头戏在即兴表演跟口试。

即兴表演可能是你一人儿演独角戏,也可能跟其他考生搭伙儿演,

比如让你演‘在地铁里突然发现手机没了’,你得在三五秒内把慌张、愤怒、无奈全整出来,

还不能演成舞台闹剧,得让镜头信服,就跟真遇上这事儿似的。”

口试更像聊天,考官可能问您“最近看了啥电影?觉得哪场戏最打动您?”,

这就得看您平时的观影量和艺术感悟力了。

你平时跟我们聊片子、聊镜头的时候多通透啊,到时候就照那股子劲儿说,别一紧张就卡壳,准没问题。

别整‘我觉得挺好的’这种片儿汤话,得说出点门道来,人家才觉得你这孩子‘有想法’。”

末了她又特意把两校的区别拎出来,怕杨皓记混:“俩学校的核心区别,说白了就是俩路子:

中戏跟话剧舞台上的严师似的,讲究‘声台形表’每样都得过硬。

台词得跟打机关枪似的脆生生的,一个字都不能含含糊糊;

形体得有雕塑那股子劲儿,站那儿就立得住,不能软塌塌的。”

“北电呢,就跟电影镜头前的伯乐似的,更吃‘自然流露’的真实劲儿,还有你身上独一份的魅力。

有时候你稍微带点儿‘野路子’,没那么多培训班的套路,反倒能从人堆里冒出来,不跟别人撞型,这反倒是你的优势!”

她还举了个个例子:“同样考“失恋”的戏,中戏可能要求您用话剧的方式,

把痛苦、愤怒都用夸张的肢体和台词甩出来,得让最后一排观众都瞅见你的情绪;

北电可能只要您坐在那儿,默默掉眼泪,偶尔吸溜一下鼻子,甚至就愣着发呆。

这种克制的表演反而更容易戳中人心,显得真,跟生活里的人一样。”

“总的来说,要是您天生爱“折腾”,能在舞台上hold住全场,中戏可能更适合您;

但你不是一直偏影视嘛,平时又爱瞅生活里的小零碎,擅长用小细节打动人,那北电指定就是你的‘梦中情校’!

最后她又补了句:“当然,不管考哪儿,扎实的基本功+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勤奋的练习,缺一不可。

就像老人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表演艺考啊,还真得下苦功夫!”

你这点儿我信你,你不是那怕吃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