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小虎的调查很快有了结果。马有才在区商业局有个远房表舅,是个不大不小的科长,平时有点小权。“福记”饭庄能拿到一些政策倾斜和所谓的“标杆”名头,跟这位表舅不无关系。至于举报“雅风居”的消防隐患、违规装修等罪名,纯属子虚乌有,完全是马有才仗着有点关系,想敲诈勒索兼打压潜在竞争对手的卑劣手段。

“风哥,证据都在这儿了。”陈小虎把一个小本子递给韩风,上面记录着马有才表舅的关系,以及他私下放话要“收拾”雅风居的证人证词。“要不要我带几个兄弟,晚上去‘福记’或者他家门口‘招呼招呼’他?保准让他长记性!”

“对付这种小鬼,犯不上脏了自己的手,也容易落人口实。”韩风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他不是打着‘区里打造餐饮标杆’的旗号吗?不是标榜‘皇家文化’吗?那咱们就陪他玩玩这‘文化’的牌。”

他拿起书桌上的电话(“烽火-3型”加密通讯器尚未完全覆盖市内通话,暂时用普通电话),拨通了顾沛然教授家的号码。

“顾老,是我,韩风。没打扰您吧?有件事想请您帮个小忙…对,是关于我和一位朋友新弄的一个小饭馆,‘雅风居’,想立足咱们老燕京的胡同文化和私房菜…对对,就是弘扬传统文化…不过遇到点小麻烦,有人觉得咱们这‘文化’不够格,想用‘皇家文化’压咱们一头…您认识市里文化局或者政协那边,对传统民俗饮食文化保护比较关注的领导吗?…哦?张委员?太好了!…是是,我们‘雅风居’绝对经得起考察,做的就是地道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好好,太感谢您了顾老!改天请您来‘雅风居’试菜!”

放下电话,韩风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顾教授很热心,答应帮忙引荐市政协委员张明远。这位张委员是民俗文化研究的专家,对传统手工艺和饮食文化的保护非常重视。

几天后,在顾沛然教授的安排下,一场小型的“燕京传统民俗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燕京大学的一间会议室举行。与会者除了顾教授、张明远委员,还有几位学界和文化界的人士。

座谈中,顾沛然教授看似无意地提起了“雅风居”这个项目:“…说到饮食文化传承啊,最近我倒是听说一个挺有意思的尝试。梧桐里那边,有个年轻人,投资了一家叫‘雅风居’的私房菜馆。立意很好,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宫廷’噱头,而是扎扎实实地想挖掘老燕京胡同里的家常风味底蕴,用现代审美去重新诠释。听说装修上也很下功夫,专门找老师傅用老砖老木,营造那种胡同宅院的氛围,讲求的是个‘雅致’和‘私密体验’。我觉得啊,这种立足本土、精耕细作的模式,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文化传承路子,比那些只图表面光鲜的‘标杆’更有生命力。”

顾教授这番话,立刻引起了张明远委员的兴趣:“哦?‘雅风居’?梧桐里?老胡同的家常风味底蕴…这个方向很正啊!现在一提京味就是烤鸭涮肉,要么就是浮夸的宫廷菜,真正代表老北京市民生活的饮食文化,反而被忽视了。顾老,您说的这个‘雅风居’,具体在哪儿?有机会我得去实地看看!如果真像您说的,立足本土,用心传承,那绝对是值得支持和推广的典型!”

张委员的话,给“雅风居”定了性——不是扰乱市场的个体户,而是“用心传承老北京饮食文化”的正面典型!其他与会者也纷纷附和,对这种回归文化本源的尝试表示赞赏。

座谈会后不久,区里主管商业和文化的领导,就“意外”地接到了来自市里张委员办公室的“垂询”电话,电话里张委员“顺便”提到了梧桐里有个叫“雅风居”的项目,立意很好,关注传统饮食文化,希望区里能多关注和支持这类有文化担当的个体经济。

领导的电话放下没多久,马有才那位在商业局的表舅就满头大汗地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啊?去招惹那个‘雅风居’干什么?你知道人家什么来头吗?市里张委员都点名了!说人家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典型!你倒好,跑去说人家消防不合格?影响区里形象?我看你是成心给我找不自在!马上给我消停点!再敢去捣乱,我第一个收拾你!”

马有才被骂得狗血淋头,一脸懵圈。他万万没想到,那个看起来没啥背景的年轻老板,路子竟然这么野,直接捅到了市里!他这才知道,自己踢到了铁板。

几天后,韩风和陈雪茹在“雅风居”工地,看着施工顺利进行。马有才远远地路过,眼神复杂地朝这边瞥了一眼,然后像见了鬼一样,低着头加快脚步溜走了,再也没敢靠近。

“小风,还是你有办法!”陈雪茹松了口气,由衷地佩服。这场风波不仅没伤到“雅风居”分毫,反而因为张委员的“点名”,让这个尚未开业的私房菜馆在特定小圈子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隐隐有了点“未开先火”的架势。

韩风淡然一笑:“小鬼难缠,借力打力而已。雪茹姐,咱们的精力,还是放在怎么把‘雅风居’做到最好上。”他的目光扫过工地上忙碌的身影,心中却在想,这只是开始,未来更大的风浪,需要更强大的自身实力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