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刘禅三造大汉 > 第137章 “这就是朕的手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7章 “这就是朕的手段!”

刘禅的声音如同钢筋水泥般冰冷无情:“朕念在你多年伺候的情分上,才给你这个机会。否则……”

他眼中寒光一闪,“你早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这世间,比黄皓的下场还要凄惨万倍,连一丝痕迹都不会留下。”

老太监闻言浑身剧烈颤抖,喉咙里挤出沙哑破碎的呼唤:“陛……陛下……”

那声音仿佛从地底传来,支离破碎得不成人声。

老太监颤颤巍巍地交代了所有出卖的情报。

待他说完,刘禅深深凝视着他:“还算你存着几分良心,不是那等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之徒……”

“你确定句句属实?……”

老太监闻言连连叩首,点头如捣蒜。

刘禅狠狠啐了一口,骂道:“蠢驴!废物!”

刘禅盯着老太监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泪痕交错,每道皱纹里都蓄着泪水,偏生那双眼却异常明亮,再不见方才的浑浊。

他心头火起:这老奴果然深谙生存之道,察言观色之能堪称一绝。

方才还抖如筛糠,此刻自觉脱险,眼神都亮了起来。

“呵……”刘禅在心底冷笑。

这深宫之中,哪个不是这般油滑狡诈?可明白归明白,胸中那股郁气却越发憋闷。

“叫你欺君!”他抬脚狠狠踹向老太监的屁股,一脚不解气,又补上一脚,“不知死活的东西!”

这两脚下去,心里总算舒坦了些。

老太监挨了两脚,蜷在地上“哎呦”“哎呦”地惨叫着。

刘禅厉声喝道:“再叫一声试试?”那老奴立刻噤声,只敢眼泪汪汪地仰望着,活像只摇尾乞怜的哈巴狗。

这副模样反倒让刘禅心头又涌起一阵厌恶——这老东西,分明是故意装可怜。

刘禅心知肚明,方才那两脚虽重,却也不至于让这老奴如此鬼哭狼嚎。

他忽觉有些疲惫,恰在此时,老侍女适时奉上香茶。

倚在太师椅中,刘禅慢条斯理地啜饮着温度正好的茶水,目光在老侍女与老太监之间来回游移,陷入沉思。

细想方才种种——从老太监的微表情到举止言谈,刘禅断定其所言大体属实。

不过转念一想,即便这老奴有所隐瞒,其实也无关紧要。毕竟......

在真正的权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不过是蚍蜉撼树。

宵小之辈的算计终是徒劳,枉费心机,终究逃不过天罗地网。

刘禅若真想知道实情,自有千百种法子。

何须这般大费周章?单看这老太监至今还能喘气,便知他并未泄露全部机密——陈到麾下的探子可不是摆设。

若真让外头那些人知晓了所有秘密,朝堂怕是早就翻了天。

细想那些暗中筹谋之事:神农院、兵略学宫……至今未见大的风声走漏。

这老奴虽常侍左右,但若真敢泄露半分机密,怕是等不到朕亲自动手,相父便已将其清理干净了。

刘禅嘴角浮起一丝冷笑。他准备用一种极为有效的审讯方式——认知负荷战术:

1. 信息轰炸:用不同话术反复询问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措辞颠来倒去”),迫使对方大脑超负荷;

2. 时序错乱:突然跳转问题时间线(“方才问东,转眼问西”),破坏记忆连贯性;

3. 微表情监测:盯着老太监无意识摸袖口的小动作——这在现代测谎中属于“安抚行为”。

老太监的cpU显然过载了。

他的供词开始出现“内存溢出”般的混乱,就像被反复覆盖的竹简,新旧记录搅作一团。

刘禅转着茶盏冷笑:“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就是朕的手段。”

“你以为能欺瞒朕,能逃脱朕的手掌?做梦!”

他故意在问话中夹杂现代专业术语,看着老太监茫然的表情,心想这大概就是“降维打击”。

这方法在古代社会早有流传,最早可追溯至汉代赵广汉的“钩距之术”——通过变换方式反复盘问,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措辞,将同样的问题颠来倒去地诘问。

看似简单,却最是熬人:先以寻常话语松懈其心,再突然杀个回马枪;方才问东,转眼又问西,专挑记忆薄弱处反复敲打。

老太监被这审讯手段搅得头晕目眩。

他原想咬死说辞便罢,怎料皇帝的问题忽前忽后,忽正忽反,渐渐前言不搭后语,连自己三刻前说过什么都记不清了。

交代的事情越发混乱不堪,倒像筛子里的米粒,左漏一颗,右掉一粒。

刘禅端着茶盏,眼底却如拨云见日般愈发清明。

这正是这手段的妙处——任你如何狡猾奸诈、心思敏锐、巧舌如簧,在反复交叉诘问下,谎言终会像晒化的雪人般露出原形。

刘禅以这种看似杂乱无章的方式持续盘问了一个时辰,直到觉得获取的信息足够充分才停下。

随后,刘禅让老侍女接着审问。

老侍女尚在困惑之际,刘禅已迅速将两百多个问题写在纸上,并嘱咐道:“不要按顺序问,要随机发问。”

他冷冷地补充:“若想救他,这是你唯一的机会。”

刘禅的眼神如冰刃般刺得老侍女浑身发颤——在他眼皮底下耍花招的后果,全凭他的心情而定。

若不能让他完全满意,说不定哪天就会改变主意。这个隐晦的威胁让老侍女浑身一颤。

老侍女在刘禅的注视下开始代为审问,问题颠三倒四地抛出。

又持续了两个时辰的盘问,直到刘禅终于满意地叫停。

他意味深长地瞥了老太监一眼:“算你识相,倒有几分聪明,没出卖什么有用的消息。”

老太监闻言浑身一松,脸色霎时惨白如纸。他全身被冷汗浸透,大口喘着粗气,眼窝深陷,面容憔悴得如同数日未眠。

整个人气若游丝,恍若梦游般瘫软在地,活似个溺水之人。

刘禅见状,挥手命人将他带了下去。

刘禅临走时,猛地转身对老太监厉声喝道:“狗奴才!现在知道朕的厉害了吧?滚下去好好面壁思过!想清楚自己错在何处——想明白了朕再见你,若永远想不明白……”

他冷哼一声,“那就永远别出现在朕面前!就凭你也配欺瞒朕?”

老太监闻言浑身剧烈颤抖,含糊不清地重复着:“老奴知错了……再也不敢了……”

声音跟脚步声慢慢消失,殿内又是一片寂静。

刘禅转回身子,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满意地勾起嘴角。

从老太监的反应来看,效果不错。

而通过方才的审讯,他更确认了一件事:在外界眼中,特别是在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看来,自己恐怕早已被当成一个沉迷奇技淫巧、不务正业的怪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