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刘禅三造大汉 > 第244章 “一份来自新城太守孟达的绝密信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4章 “一份来自新城太守孟达的绝密信件!”

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等蜀汉重臣,很快就将《商务司章程》与《功勋利券施行细则》拟定完成,并呈送至刘禅的御案前。

刘禅阅后,深感满意。

章程细则之详尽周密,令人叹服,他不由得再次为“蜀汉四相”卓越的办事能力与超凡智慧所折服。

反复审阅几遍,刘禅认为已无遗漏之处。

在确定初期加入商务司的家族名单时,刘禅特别提到了杜琼。

之所以如此,并非因其手握重权,而是因为此人在整个益州地区的影响力极为深远。

这种影响力,更多是源于他那无孔不入的声望与人脉关联。

拉拢杜琼,显得十分必要。

此外,杜氏家族有致命的把柄掌握在手中,便于控制,这也是将其纳入商务司初期名单的一个重要考量。

刘禅将自己的想法与相父诸葛亮商议,诸葛亮对此深表赞同。

于是,杜琼的名字便被正式列入了初期名单之中。

名单很快确定下来,其中包括诸葛亮、杜琼、赵云、陈到、蒋琬、费祎、董允、邓芝、张嶷、王平、张苞、关兴、吕凯、马忠、李恢、孟琰、麋威……

也包括以浦元、郭达、杜恕、马钧为代表的神农院全体,和以龙骧储将营为代表的兵略学宫全体;

此外,皇室宗族中所有值得信赖的家族也悉数在列……

几乎所有可靠的家族,都已被囊括其中。

刘禅与诸葛亮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用商务司,把蜀汉上下牢牢捆绑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同进同退!

然后,一份份诏书下达给了这些家族。

其中一份诏书也很快到了杜琼的府邸。

杜府书房内,檀香依旧,却仿佛比往日更沉郁了几分。

谯周将一碗刚煎好的、热气腾腾的汤药轻轻放在杜琼案头。

他低声道:“老师,该用药了。”

杜琼没有去看那碗药汤。

他的目光落在窗外一株光秃秃的梧桐上。

声音带着病后的沙哑,却又异常平静:“允南,陛下与丞相的恩旨,你可都知道了?”

“是,”谯周垂手应道,“学生已悉知。陛下恩准参与商务司白糖经营一事,诏书方才已派人送至府上,请老师过目。”

杜琼接过诏书,郑重看过,嘴角牵起一丝极淡、极复杂的弧度。

似笑非笑。

“恩威并施,环环相扣。陛下年少,手段却已老辣如斯。丞相更是算无遗策,将这‘利’字,用到了极致。”

他缓缓转过头,看着谯周。

“你以为,陛下、丞相此策如何?”

谯周沉吟片刻,谨慎答道:“学生以为,此乃阳谋。”

“朝廷让出三分利,看似有所退让,实则将吾等与商务司白糖之利,乃至与朝廷之兴衰,紧密相连。”

“此后,若再有人非议白糖之政,便是与吾等自身利益过不去。”

“且参与其中,账目往来,人事安排,皆在朝廷监察之下,无异于自缚手脚,再难掀起风浪。”

“你看得很透。”杜琼轻轻咳嗽了两声。

他端起药碗,却没有喝。

只是用指尖摩挲着温热的碗壁。

“然其深意,不止于此。”

“昔日先主与丞相维系人心,靠的是仁德、威望与‘兴复汉室’之大义。”

“而今陛下与丞相,却是在编织一张名为‘利益’的巨网。”

“吾等士族,皆被网罗其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大汉,将不再是少数人的理想,而是多数人的身家了。”

他长叹一声。

这叹息中既有佩服,也有一丝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无力感。

“高明啊……”

随即屋内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良久,杜琼像是想起了什么事?微微侧转头问道:

“李淳……可有消息?”

谯周神色一黯,低声道:“据闻,他已乘船东下,欲往荆南避祸。途中……似染了风寒,病倒在客船之中。”

杜琼闭上眼。

良久,才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时也,命也。”

他没有追问细节。

仿佛李淳这个名字,连同那枚被按入棋盒底部的黑子,都已彻底成为过去。

他睁开眼,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回复陛下与丞相,杜氏愿遵朝廷章程,出钱粮以换利券,参与白糖经营,并……替老夫上一道谢恩表,感念陛下体恤老臣,恩准朔望朝参之德。”

“学生明白。”谯周躬身。

他知道,老师这不仅是在表态服软。

更是在为家族在新的权力格局下寻找位置和未来。

那白糖之利,是示好之枝,也是枷锁。

接下此枝,方得安稳。

“还有,”杜琼顿了顿。

声音压低,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府中与外界,尤其是与那些商贾、游侠之辈的往来,该收敛的,便彻底收敛些。”

“凡有结交过密者,赠予厚礼,说明情由,往后……便不必再走动了。”

他抬眼望向窗外,声音愈发深沉:

“如今,不知多少双眼睛正盯着杜府。我杜氏诗礼传家,当持身以正,谨言慎行。”

谯周心中一凛,郑重应下:“学生即刻去办。”

这已不仅是自保。

更是向朝廷递交的投名状。

看着谯周离去的背影,杜琼才将那碗已微凉的汤药一饮而尽。

苦涩的药汁滑过喉咙,他却感觉不到滋味。

只觉得一股深深的疲惫自骨髓中透出。

他望向皇宫的方向。

心中默念:“陛下啊陛下,老臣……知趣了。”

“望这白糖之利,真能护我杜氏一门平安富贵。”

杜琼的回复很快便送达了丞相府。

府内灯火常明,诸葛亮身披一件半旧的鹤氅,正与蒋琬、费祎、董允三人商议粮草转运与军械储备等要事。

蒋琬在禀报完粮草事宜后,略作沉吟,又开口道:“丞相,新城孟达来信之事,坊间已有些许传闻。”

“若其果有归附之意,虽此人性情无常,但若能兵不血刃取得形胜之地,对军势亦有增益。”

“朝中或有持重之臣,主张施以缓兵,静观其变。”

诸葛亮轻摇羽扇,语气淡然却不容置疑:“公琰所言,实为老成谋国之见。”

“然孟达并非彭越、英布之流,更非忠良之辈。”

“待价而沽、首鼠两端,乃是其本性。”

“陛下与吾意已决,非促其明示立场,不足以绝其观望之心,亦不足以正朝野视听。”

“如今商务司初定内务,正是借此一举靖安内外之时。”

费祎与董允闻言,皆面露深思赞同之色。

议罢,诸葛亮似是无意间问董允:“休昭,杜琼那边如何回复?”

董允躬身答道:“回丞相,杜公已应允。”

“不仅愿出钱粮,更命其子杜轸日后常驻商务司学习历练,并呈上言辞恳切的谢恩表。”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并不意外,羽扇轻摇,道:“杜公诚为明达之士。他能遣子侄亲身参与,足见已洞悉时势。”

“如此,益州士族之心可安,商务司这条汇聚财力、人心的水道,也算初具规模。”

“将来北伐中原,所需钱粮浩繁,有此稳定之源,胜算便添一分。”

他将商务司之布局与未来北伐大业紧密相连,蒋琬、费祎皆露出深思赞许之色。

诸葛亮转而问道:“陛下近日躬耕神农院、勤理万机,圣体可还康健?”

董允敛容恭声道:“陛下宵旰劳瘁,每日批阅奏章至深夜,且常亲赴神农院各司巡视。”

“只是……似乎对马钧所行某项试验格外关注。”

“哦?”诸葛亮手中羽扇微顿,“莫非仍与那白糖助燃有关?”

“正是。陛下虽未明言,但屡次垂询进展,似对此寄有厚望。”

诸葛亮闻言,敛容沉吟,目若深潭。心下暗忖:“陛下天资超迈,识见宏远。”

“昔者‘震天雷’初现,不过一隅之巧,得陛下数言指点,乃成破敌之器。”

“今观其策,内稳益州,外慑东吴,更以神农院潜蓄国力……雏凤清声,实乃汉室之幸。”

他心中慰藉,语气也更显沉毅:“既然陛下再度瞩目,便命马钧悉心推进试验,凡有所需,皆尽力供给。”

“或许……真能再开新局,亦未可知。”

此时屋中一片祥和,众人眼中皆有光芒流转。

就在此时,一份来自新城太守孟达的绝密信件,由心腹之人秘密送达,摆在了皇帝刘禅的御案之上。

时值深夜,宫灯在微风中摇曳,将刘禅略显孤寂的身影拉长在殿柱之间。

他放下手中关于商务司钱粮增收的奏章,展开这封来自敌后的密信,眉头渐渐锁紧。

刘禅立即召丞相诸葛亮进宫。

密室之中,烛火通明,却更显殿宇深静。

刘禅神色凝重地将信件递给诸葛亮,道:“相父,孟达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