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穿到明末当皇后 >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三朝要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启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刘保把跟洋人商议的细节,都写在了递进宫的信里。

张嫣看完信,忍不住在坤宁宫喜笑颜开!

尤其是这信中末尾。刘保还提到,这次为了和洋人顺利做成这门生意。

他会快马回京一趟,和崔念、李婵还有京师这些掌柜碰个面。

好好商量商量这瓷器、茶叶和丝绸的生意,要怎么做起来?

张嫣心想,刘保回来正好。她刚好有些事儿想吩咐刘保,是关于经营福宁那块悦悦的封地之事!

这信里不好明说,张嫣担心被有心人劫下信做什么文章。所以最好还是等刘保回京,两人就此事好好谈上一谈。

如今刘保既说要进京,倒省了张嫣再送一封信命人回来的功夫!

所以,收到此信后。这些时日,张嫣都在宫里老实侯着刘保回京。除了陪着朱媺乐玩,暂时没找那姓魏的晦气!

可另一边,朝堂之上却没消停……

去年,魏忠贤弄那什么东林点将录,将所有东林党一网打尽。

今年上半年,这些下狱的东林官员。死的死、残的残、即便全须全尾活下来的也在六月时被远远流放了!

一时间,京师的教坊司简直人满为患!这还是大明开国那位定的规矩。流放官员的家眷一律充入教坊司。

而且为了彻底将东林党以往标榜的功绩抹去!今年五月时,给事中杨修在魏忠贤的授意下,上书请求把三奇案编成书!

而所谓的三奇案,其实就是万历、泰昌、天启三朝闹出的彼此相关的三个宫廷案件。分别为:“梃击”、“红丸”、“移宫”三案。

而这三桩案子里面共通的一点,就是东林党也里面做了不少幺蛾子!而且凭此获得了朝廷的话语权,一步一步壮大自身……直至到天启初年,达成“众正盈朝”的朝堂局面!

简而言之,“梃击”其实就是一个疯子企图谋害当时的太子朱常洛。东林之人借机矛头直至当时后宫的宠妃郑氏,从而巩固了太子的地位。到朱常洛登基时,东林之人第一次尝到了站对阵营的巨大好处!

而“红丸”则是,在朱由校父皇朱常洛快咽气儿时。东林又一次见机的快,矛头对准当时首辅方从哲,将其打成“梃击”一案中的大反派郑贵妃的同党。从而再次在皇位更迭中获利!

至于“移宫”一案。那就是一众老不要脸的,合伙忽悠朱由校这个天真少年了!他们声称当时朱由校名义上的养母李选侍,妄图阻挠朱由校登基!逼迫李选侍带着年幼的八公主移宫。然后一个个自命是扶持朱由校登基的大功臣!

从而在天启元年,东林党人彻底掌握了朝堂的话语权。

所以说,这三奇案可谓是东林人士的发家史!如今既然要彻底铲除东林对朝堂的影响?那这三桩奇案就很有翻出来的必要了!

不过,当时张嫣刚流产。朱由校失去这个期待已久的孩子,心情也不佳。就把杨修提议的这事儿给暂且搁置了。

后来,想起此事。朱由校找来内阁大学士顾秉谦、黄立极、冯铨等人。命他们将三案的始末重新编纂成册!

其主旨基本是讲,我皇爷爷神宗和父皇之间父慈子孝!而“梃击”也只是一个疯子做的,你们这些小人非要扯什么有幕后主使,好给自己邀功!

至于后来,我爹光宗也只是身体不好,再加上黄爷爷去世哀思过度。这才一病不起!你们这些小人却非要拿红丸说事,公报私仇,排除异己!

最后,李选侍虽非朕之生母。但是,那好歹也是我名义上的养母!而她女儿八公主更是朕的亲妹妹!你们这些小人非要强行移宫,然后霸占定策之功!

朕倒要问问尔等?你们这做臣子的本分呢?

口口声声说魏大伴是阉人,作恶多端。可自己结交王安的时候怎么不说?

反正朱由校的意思很明确:我爷爷、我爹、我叔叔、我后妈还有我,不管怎么闹?那都是一家人的事儿!哪轮得到你们这些为人臣子的指手画脚?污蔑造谣?

毕竟这两年,魏忠贤弄死杨涟、左光斗这些人的手段不是很光彩!

朱由校担心日后,有人替这些东林党翻案?再说了,他这个皇帝读了那么多儒家的圣贤书,把脑子读的有些迂了。对于身后名,朱由校不是不在乎的!

所以他这才寻思弄本书出来,从道德制高点把东林党人都批倒批臭。

“持义明核,凡系公论,一切订存”;“其**邪说,亦量行摘录,后加史官断案,以昭是非之实”。不管怎样?要把双方的观点都写上,让大家看个明白。

所以这册给东林党盖棺定论的书。核心就是俩字“忠孝”,扣上不忠不孝的帽子,压上朱由校他爷爷,他爹和他这三位皇帝,让东林党人永世不得翻身。

而此书自朱由校提出构想,底下大臣便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编纂了。期间给事中霍维华上疏数千字,抨击东林诸人,全盘推翻三奇案的结论。颇让负责编书的魏忠贤赏识之事便不提了……

反正这些都是明年——天启六年的事儿了!

这赶在年前这两个月,刘保终于在张嫣的望眼欲穿之下回到了京师。

适时是腊月初八,宫里刚刚用糯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等熬了粘稠的腊八粥。

张嫣刚带着朱媺乐用完早膳,就听陈永安来报。说是宫外传来消息。刘保回京了!

这么一来,张嫣哪还坐的住?她哄着朱媺乐自己玩积木,口中道:“母后有事需办,等下午回来再陪悦悦玩。”

说完,她命宫人们看好公主。便换了一身衣服,出宫了。

到了刘府,正好碰上崔念和李婵也在。

张嫣笑着摆摆手,示意众人无需多礼。然后自顾自坐了,问刘保:“这一路赶回京,路上可太平?”

刘保笑着回:“我这回来的路上,林将军干脆给派了一支百人明华军,配备火枪全程护送。那个拦路的不长眼敢对咱们出手?!”

张嫣笑:“这倒也是。”

寒暄完,张嫣开始问正事儿。

“刘保,和洋人的生意。你们准备怎么做?”

刘保:“娘娘之前吩咐,跟洋人谈的那些条件。他们都答应了,而且瓷器、丝绸、茶叶的价格也都洋人谈好了。”

说完,刘保顿了顿。而后看着面前几人清了清嗓子,这才又道:“谈之前,其实我便想好了。这顶级的货色,量太少。卖给洋人,要价过高,对方不一定吃得下。再说了,这洋人也不一定识货呀!如此,倒不如卖那些品质稍微过得去的。一来,这一类易得,价格也好谈。忽悠住了洋人,绝对挣得比那顶级货色还要多!”

张嫣笑:“刘保说的对。那些洋人真不一定识货。他们远渡重洋而来,回去卖给本国的贵族。这进价若是过高了,到时候他们出手的价要怎么定?可咱们出手的价低了,自己如何挣银子?倒不如像刘保说的那样,将那些品质稍微过得去的价钱翻番卖给洋人!这样咱们挣得多,那些洋人走一趟从本国的贵族手里挣得也多!如此,才会有下次、下下次的交易不是?!”

刘保也笑,拍张嫣马屁道:“娘娘英明!想的比小人更全面。”

张嫣笑骂了他一句。

而后,几人便开始商议起,要如何才能插手进茶叶和瓷器市场了?

因为,丝绸这块儿。早在去年,张嫣便让李婵试着来织坊了。如今,自然不必费心了。只要吩咐下去,让人加班加点。早日赶出洋人要的数目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