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牧渊:我在大渊搞扶贫 > 第975章 徐正华受命二巡 王彦鸾提前说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75章 徐正华受命二巡 王彦鸾提前说项

徐正华的回答中透着几分唏嘘,祁翀又问道:“依你之见,扶余丰璋算是个贤明君主吗?”

“不算!”徐正华斩钉截铁道。

“为何?据朕所知,他不事奢靡,即位以后废除了颇多苛政,也能任用贤能,这还不算贤明吗?”

“扶余丰璋为了夺取皇位,逼父弑兄,为子则不孝,为弟则不仁,为臣则不忠,如何称得上‘贤’?他看似废除了诸多苛政,可惜政令不出都城,百姓之苦依旧;贤能之臣虽立于朝堂,忠良之言却不得采纳,如何称得上‘明’?不忠不孝之徒,又岂能得上天庇佑?”

祁翀点点头:“空有野心,能力不足,得国不正,人心不服,焉能不败?”

“正是这个道理!扶余丰璋与陛下,犹如腐草之萤光与天心之皓月,如何能比?”

徐正华这番马屁拍的虽明显却并不惹人生厌,祁翀便笑纳了,随手又将御案上的一份奏章递给了他:“随乔阁老南巡的队伍很快就要回来了,等他们一回来,第二批出巡就要开始了,朕的意思是让你去。”

“臣听凭陛下吩咐。”

“嗯,这次的目的地朕有意选在淮州、耀州一带,正好耀州有个案子颇为蹊跷,你去看看。”祁翀指了指那份奏章道:“耀州武山县的‘均田令’推行的不错,朕本来还打算嘉奖地方官员,结果武山县县令王琳却突然弹劾主簿魏隆,说他草菅人命云云。朕也让耀州肃政廉访使郑澹去查了,结果双方各执一词,难有结论,听他之言似乎耀州之事牵扯颇多。而且,这几日朝中也有人关注此事了,所以朕想让你去看看,到底是魏隆草菅人命还是王琳阳奉阴违!”

“臣遵旨!”

“朕为何选你去,你心里恐怕也能猜到,无非是你跟朝中各种势力都没有什么关系罢了。如果这几日有人找你问起此事,记得跟朕说一声。”

徐正华心中一凛:“臣明白了!”

君臣说完事,奉孝送徐正华出去,往回走的时候正好撞见奉忠回完事出来,便凑在一起聊了几句悄悄话。

“是师父的战报?”

“嗯,师父又攻下了南蜀一个州。”

“意料之中的事,陛下早说了,这次让师父挂帅就是让他去建功立业的——诶,等师父回来说不定就能官复原职了!”奉孝“嘻嘻”笑道。

奉忠白了他一眼:“官复原职?你这目标也忒小了点儿!”

奉孝一愣:“那要不还能怎样?内侍省的官职到都知就顶天了呀!”

“内侍省?哼!谁告诉你内侍就只能在内侍省任官啊?陛下如果只是想让师父官复原职,那就不会给他兵权啦!”

“那难不成还能......”奉孝话说一半又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是不是想多了。

奉忠凑到他耳边轻轻说了一个名字,奉孝惊讶地捂住了嘴巴:“杨思勖?你是说......”

奉忠忙比了个噤声的手势,看看左右无人,悄声道:“我也是猜的,不过陛下那日读《唐书》读到他的传记时确实嘀咕了一句‘倒是与老韩相类’。”

“哦!原来如此!诶,你既然那么会猜陛下的心思,我倒是有件事想问问你。”

“何事?”

“武山县那个案子军情司不是已经把情况原原本本禀报过了吗?陛下心中已然有了定论,为何还要让徐阁老再去查一次?”

“军情司始终是在暗处,咱们的结论不能拿到朝堂上说,要不然那些相公们又要说咱们内侍干政了!此外,我觉得——陛下怕也是要借机试试这位徐阁老的成色!”

“嗯,有道理!”

“行了,不跟你说了,我得进去了。你也别闲着,去兵部催催炮弹的事,师父等着用呢!”

“我这就去!”

二人说完各自办差去,另一边厢徐正华出宫后径直回到内阁自己的值房,刚坐下就有人敲门而入,仔细一看原来是王彦鸾。

二人寒暄了几句,王彦鸾便直奔主题:“听说这第二次出京巡视要派徐阁老的差?”

“的确如此,陛下刚刚吩咐下来,王阁老倒是消息灵通。”

“杜相早就知道了,朝中之事没什么是杜相不知道的。”

“那是自然。”徐正华不知他要表达什么,只是敷衍着。

“听说是要往江北淮州一带去?”王彦鸾又问道。

“大概是吧——王阁老您也知道,老朽初来乍到,对大渊之地实在不大熟悉。”

王彦鸾笑道:“徐阁老也不必藏着掖着,恐怕耀州才是真正的目的地吧?”

徐正华心里“咯噔”一下,心说刚才圣上还说有人会问起此事,想不到这么快就来了!

“是说起过耀州,说是有个案子让老朽顺道去看看。”

“武山县的案子!当地一个主簿当兵的出身,大老粗一个,蒙圣上恩典赏了个九品官职,就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上任不过半年的工夫,在当地屡屡插手讼案,搅得当地乌烟瘴气不说,还对状告他的百姓大打出手,甚至还闹出了人命!”

“竟有如此恶劣之人?那就该速速将其拿下呀!”徐正华惊讶道。

“哪有那么简单呐!我刚才不是说了吗?他的官职是圣上赏的!要是就这么拿下了,圣上的面子往哪儿搁?”

“那也不能如此纵容恶人鱼肉百姓啊!”

王彦鸾望着义愤填膺的徐正华,似乎有些感动:“徐阁老说的极是呀!所以此次耀州百姓之冤能否伸张,就看您的啦!唉!说实话,此次去耀州我本打算主动请缨的,可惜被杜相拦住了。”

“这是为何呀?”

“实不相瞒,我就是耀州凤湖县人,我的老家离武山县不过百里之遥。杜相怕也是有顾虑,怕王某性子过于耿直,直接拿下了那个酷吏,伤了陛下的脸面,便将我拦下了。”

“这......杜相的顾虑倒也并非全无道理,王阁老怎么看呢?”

“酷吏要惩治,陛下的脸面自然也要保全,至于如何去做那就要看徐阁老的手段了,王某先替家乡父老谢过徐阁老了,届时耀州百姓也会大礼相迎的!”

王彦鸾一番明示暗示意思已经很清晰了,徐正华也是顺着他话说。可待王彦鸾离开后,徐正华的目光却变得凌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