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通道网络四通八达,墙壁上每隔十丈便镶嵌着一枚发出柔和白光的冷光玉石,将前路照得清晰无比。
脚下是平整的石板,两侧挖有排水的沟渠,潺潺的水流声在寂静的通道中回响,仿佛是这座地下王国的脉搏。
影一等人紧随其后,他们的脚步轻盈得几乎听不见声音,特制的作战靴踩在石板上,只发出微弱的摩擦声,很快便被水流声所掩盖。
他们就像是一群暗夜幽灵,无声无息地穿行于长安城的腹地之下。
大约一炷香后,一行人来到了一处岔路口。李唐停下脚步,在一面看似平平无奇的墙壁前,抬手按动了一块不起眼的砖石。
“轧轧——”
沉重的石门缓缓升起,门后并非预想中的通道,而是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宛如一座地底船坞。
空间中央,静静地停放着一架造型奇特的“大鸟”。
它通体漆黑,表面覆盖着一种能够吸收光线的特殊涂层,在昏暗的光线下,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
它的外形扁平而流畅,充满了科幻色彩的棱角与线条,与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没有翅膀,却在机身两侧各有两个可以旋转的巨大涵道风扇。
这便是观星台的最高机密之一,由李龙在祈连山基地内秘密制造的短距起降战术运输机——“玄鸟一号”。
依靠强大的电磁引擎和矢量推进技术,它能够实现垂直起降,并且在飞行过程中保持极高的静谧性,是执行远程渗透与快速部署任务的不二之选。
“玄鸟”的腹部舱门早已打开,几名地勤人员正在做着最后的检查。见到李唐等人到来,他们立刻立正行礼。
“校长,‘玄鸟一号’已完成自检,能源系统、导航系统、隐形力场全部正常,随时可以起飞。”
李唐点点头,率先登上运输机。影一、影二、影三等人紧随其后。
机舱内部空间不大,但布局紧凑合理。一排排固定在舱壁上的座椅,各种闪烁着微光的操作界面,无一不彰显着超越时代的科技感。
一行十三人各自在座位上坐好,系上安全束带。
舱门无声关闭,机舱内的灯光转为柔和的暗红色,以适应夜间行动。
李唐通过面前的光幕,可以清晰地看到外界的景象。
只见他们所在的平台开始缓缓上升,头顶的岩层如莲花般层层打开,露出了外面深邃的夜空和稀疏的星辰。
这里是长安城外三十里处,一处早已废弃的前朝烽火台遗址。谁也想不到,在这座破败的土堆之下,竟隐藏着如此惊人的秘密。
没有引擎的轰鸣,只有一阵轻微的电流蜂鸣声。
“玄鸟”垂直升空,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茫茫夜色之中,随即化作一道肉眼难以察觉的流光,向着东南方向疾驰而去。
机舱内,李唐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在飞速地复盘着整个计划的每一个细节。
从长安到襄阳,千里之遥,若是依靠传统的快马接力,即便是八百里加急,也需要数天时间。而这数天之内,足以发生任何变故。但对于“玄鸟”而言,这不过是两个时辰的航程。
这种跨越维度的技术代差,正是他敢于亲自入局,并且有绝对信心掌控一切的底气所在。
他要抓的,不仅仅是一个程义。他要做的,是借助程义这条线,将吐突承璀璨这颗深植于大唐朝堂的毒瘤,连根拔起。
宦官专权,自安史之乱后愈演愈烈,已成帝国心腹大患。尤其是手握神策军的吐突承璀璨,更是权倾朝野,连皇帝都得让他三分。李纯有削藩之心,却未必有动宦官的胆。
李唐要做的,就是把这把刀,递到李纯的手里,再推他一把,逼他做出选择。
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朝廷,才符合西北的长远利益。一个内耗不休、被宦官藩镇撕扯得四分五裂的大唐,只会成为他未来整合整个东亚大陆的拖累。
所以,吐突承璀璨必须死,淮西吴元济必须平。
而这一切的开端,就在于三天后的鱼梁洲。
……
三天后,清晨。
汉水之上,薄雾弥漫,水汽氤氲,如同一匹上好的素纱,轻轻笼罩着两岸的景物。
鱼梁洲渡口,几艘渡船随着微波轻轻摇晃,船夫们打着哈欠,靠在船舷上,等待着今天的第一批客人。
渡口旁,有一座简陋的茶寮,几张粗糙的木桌,几条长凳,一口热气腾腾的大茶锅,为来往的行商走卒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
一个头戴斗笠、身穿寻常麻衣的旅人,正独自坐在一张角落的桌子旁,面前放着一碗粗茶,目光平静地望着渡口的方向。
斗笠的阴影遮住了他的大半张脸,只露出一个线条刚毅的下巴。他就像一块融入背景的石头,毫不起眼,没有人会多看他一眼。
他正是改换了装束的李唐。
此刻,在他的单兵通讯手台中,正不断传来队员们的报告声,清晰而简洁。
“鹰巢二号就位,视野良好,风速零点五,湿度七十八,目标区域已锁定。”
这是影二的声音,他正潜伏在上游三百步外的一处隐蔽高地上,冰冷的巴雷特m82A1的瞄准镜,已经将整个渡口纳入了死亡的十字线中。
“鹰巢三号就位,已在下游布设拦截网,任何船只无法通过。”
影三的声音同样冷静,他所在的狙击点,与影二遥相呼应,彻底封死了水陆的所有退路。
“突击组就位,潜伏于渡口西侧芦苇荡,等待指令。”
影一的声音传来,他和他带领的另外六名“暗影”队员,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只等李唐一声令下。
李唐端起茶碗,轻轻抿了一口,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带来一丝暖意。
一切尽在掌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逐渐升高,江上的薄雾也开始慢慢散去。
终于,远处的官道上,扬起了一阵尘土。
一队人马,不急不缓地向着渡口行来。
为首的是一辆装饰并不算华丽的马车,前后左右,簇拥着二十名骑着高头大马的护卫。
这些护卫个个太阳穴高高鼓起,眼神锐利如刀,腰间悬挂着统一制式的横刀,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军旅特有的彪悍与肃杀之气。
他们看似松散地护卫着马车,实则阵型严密,彼此之间互为犄角,将马车保护得滴水不漏。
神策军!
李唐的目光微微一凝。
只有大唐禁军神策军,才有如此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