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侍卫忙不迭躬身道:“启禀万岁爷,待贝勒爷跟隆科多大人刚到曲阜城,便就听闻了太子弑师,贝勒爷知道情况不对,在同隆科多大人商量之后,当即下令让人关闭城门,以防消息外露,然后同隆科多大人一道前往孔府,结果远远儿地就瞧见孔府外头里三层外三层被各地学子包围,叫嚷着要太子给……给死去的徐大人说法。”
什么说法?
汉人自古讲究的可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更别说还是徐元梦这样辛辛苦苦教导太子十多年的老师。
太子弑师跟弑父在这些学子眼中根本就没有区别。
别说是太子了,就是寻常人弑师,那也是不可理喻的,不单单要受律法审判,更要接受社会上道德上的审判,就算是凶手死了,凶手的家人只怕往后三代都抬不起头。
更何况如今这弑师的凶手还是太子,国之储君,未来天子,引起此等轩然大波,那就不难理解了。
学子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十年寒窗为的是什么?
是为了报效朝廷、光宗耀祖。
然后,现在你告诉他们,他们未来效忠的君父竟是亲手弑师的杀人凶手?
简单地说,学子们的信仰顷刻之间都已经崩塌了,这个时候做出什么过激行为都不为过。
学子们信仰崩塌,太子也是惊怒交加,这起子学子还知不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怎么敢如此对待他这个皇太子?
就算他这个皇太子这一年一直在坐着冷板凳,更是心知肚明自己迟早要被废黜,但是……
他毕竟还是太子!唯一的太子!
连这起子下贱东西,也敢对他龇牙了!
简直岂有此理!
太子自是恨不得将这些子跟造反无异的学子个个都拔了舌头,但是衍圣公却匍匐跪地苦苦哀求。
要是在曲阜、孔庙这里,太子先是亲手杀了自己的老师,然后再大开杀戒,杀的还都是各地前来参加祭孔大典的各地学子代表……
他们孔家敢反抗吗?
可但凡他们没有站在学子一边,那不论天下人如何看待太子、看待朝廷,往后……
世人要怎么看待被天家推崇的孔家?哪个学子还会尊孔?
别说孔家彻底烂了口碑,便是万世先师的孔夫子也就此被拉下神坛了,这难道是朝廷想看到的吗?
孔家人不能允许太子大开杀戒,当地官员更是瑟瑟发抖断断不能由着事情闹大,这是小事儿吗?弄不好就是掉脑袋甚至连累全族的塌天大祸!
所以一个个莫不是跪地叩头,求太子三思。
八爷跟隆科多就是这个时候到的曲阜。
“太子殿下主张用强硬手段处置闹事的学子,隆科多大人认为当杀鸡儆猴,但是衍圣公等一众官员却观点相左,一再苦劝断断不能在曲阜杀生,贝勒爷左右为难,不过贝勒爷已经暂时劝住太子殿下了,将实情具折呈送万岁爷御览,吩咐奴才六百里加急呈送密折,由万岁爷定夺。”
定夺!定夺!让他定夺!
一门心思巴结讨好上位的时候,可压根儿就没想过让他这个万岁爷定夺,如今倒是想起让他来定夺了!
那他派老八过去到底是为了什么?
现在看来分忧是指望不上了,他八贝勒的贤名也是半点儿都不想受影响,所以才想起让他定夺了!
老八奸猾,太子更是妥妥儿的蠢猪升天!
他以为眼下还是刚入关的时候呢,遇到硬茬儿,就直接来个屠城了事?
而且还是孔夫子的家门口!
自太宗皇帝起,他们满洲皇帝为什么要执着于尊孔祭孔?
他们满人马上得天下,什么时候瞧得上这酸腐儒道?
到了他这里,更是亲自前往曲阜祭孔、对着孔子塑像三叩首,他图的是什么?
是为了安抚汉人、江山稳固!
结果太子倒好,这是嫌汉人如今太过安分还是生怕大清的江山太过安稳?!
而且,更是在如今天灾如此严重的山东地界儿上!
得亏太子不在跟前,要不然万岁爷肯定当场就赏两耳光……
不,是直接把这逆子给宰了!
倒是隆科多的想法还算中肯,学子如此胆大包天,那自然应该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只不过……
如今曲阜城中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就算杀了几个闹事的学子,难道就真的能堵的住悠悠众口?
只怕用不了多久,太子弑师的消息就会传遍大江南北。
这时候就算把老十三推出去,谁会信?
他难不成要为了那该死的逆子,杀光所有知情人、或是再屠几座城?!
“咳!咳咳!”
再也忍不住了,万岁爷蓦地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声,紧接着一口老血雨点儿似喷在明黄的帐子上。
“万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