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方中之圆 > 第341章 积极复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寇大彪扶着腰,一点一点将身体从床的引力里拔出来。腰背的疼痛似乎缓和了些,他小心翼翼地一步步挨到客厅。

客厅里空无一人,只有冰箱运转的轻微嗡鸣。餐桌上倒扣着一个菜碟,下面压着半张纸条。寇大彪抽出来一看,是母亲潦草的字迹:

自己微波炉转一下吃!

揭开碟子,下面是一个透明塑料饭盒,里面是凝了些油脂、裹着大块牛肉和土豆的黄澄澄咖喱。他没多看,拿起饭盒,一步步挪进厨房。拉开微波炉门,饭盒“哐啷”一声搁进转盘,按下按钮。低沉的嗡鸣立刻在安静的厨房里响起。

楼下隐约传来父亲和邻居的聊天声,间或夹杂着菲菲几声细碎的吠叫。但这热闹隔着楼板,与他恍若两个世界。

寇大彪从裤兜摸出那包“金上海”,弹出一根叼在嘴里。过滤嘴触感干涩。他“嚓”地划动打火机砂轮,小小的火苗瞬间映亮他眼底的疲惫。深吸一口,辛辣的烟雾灌入胸腔,带来一丝麻木。

微波炉还在远处嗡鸣,咖喱牛肉的微香尚未弥漫开来,尼古丁的气味已率先在这狭小的客厅里散开。他靠在椅背上,眯起眼,看着烟雾缭绕,再次陷入了思索。

“换个思维,就是另一个世界。”初闻此言,寇大彪只当是句空洞的大道理。如今再品,却像一把钥匙,猛地捅进了灵魂深处。虽然如今已联系不到班长,寇大彪却依旧乐观地坚信:郭班长绝不会有事。

在部队里,他最佩服、最崇拜的就是郭班长。这个看似有些痞气、骨子里却带着侠义精神的糙汉子,身上仿佛有种天生的领袖魅力。

严格来说,郭班长十六岁当兵,只有初中学历。但每次和班长畅谈,寇大彪总能有所收获。不同于那些高高在上的军官,郭班长总是不吝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他人。

这深深吸引着寇大彪——班长和他一样,是个有想法、爱琢磨的人。因此他也始终坚信,即便回到社会,郭班长也定能混得风生水起。

事实印证了他的判断:郭班长没有像多数退伍兵那样等待安置,而是大胆拿出退伍费自主创业。这绝非一时冲动——他的饭店开在驾校旁人流密集的街口,位置选得极为精明。胆大心细,敢想敢干,正是郭班长最鲜明的特质。

然而此刻,这句“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似乎得到了验证。纵然是郭班长那样的强人,也难逃命运无常。就在寇大彪渴望求助班长的关头,命运又一次无情地拒绝了他。

寇大彪明白,他必须独自思考眼前的困境。回望这一路,自己错了吗?即便没错,他又能否挣脱这人生的“方圆”困局?至少眼下,他有大把时间去思索。

如今经济行情日益低迷。大环境恶化后,无人能幸免:多数人陷入失业、买不起房的困境。这个世界一直在变,更可怕的是,变化的速度是那么快。

人看似在选择,实则被环境推着走。寇大彪在想:难道只有他买不起房?不,没人预料到如今的房价会如此之高。辛苦工作半生,最终不过是为偿还三十年的房贷。他清楚,自己绝不会走这多数人选择的路。人生在世,可以没出息,但至少要有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而不是随波逐流。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若当众问起,肯定会有许多不同的答案。可回答之后,又有几人真正咀嚼过这问题的滋味?回首半生,寇大彪忽然觉得,一切仿佛早已注定。就算能回到过去,又能改变什么?父亲的瘫痪无法避免——看似是大年夜为别人的事奔波落下的根,实则埋在他从未正视的高血压里。

这世上的因果,岂是单凭选择就能左右?那场喷火事故,若非一上午的体能透支,若非瓶底那半罐要命的油料,若当时有人能拦住自己扣动最后一枪……任何一个环节不同,结局或可改写。世界如此奇妙,看似毫无瓜葛的碎片,却在暗处拧成一股决定性的力量。父亲的高血压也非无迹可寻——爷爷是国企食堂点心组长,在那个饥馑年代,父亲从小就没断过油荤。饱腹的“福”,竟成了中年后压垮血管的“债”。

这便是蝴蝶效应吧?人与人微小的交集,积累成无法挣脱的因果链。它像一根根稻草,无声堆叠,终将骆驼压垮。可骆驼为何不走?为何只能静待那最后一根?因为它看不见无形的重负——那些稻草早已不是压在背上,而是勒进了心里。肉身看似自由,灵魂却早被捆得动弹不得。

寇大彪苦笑。自己何尝不是那头骆驼?这辈子的路,或许早被无形的丝线缚死了方向。即便重来,怕也逃不出这命定的轨迹。从前或许还有犹豫、挣扎的余地,如今行动不便,反倒像一种解脱。目标被剥得只剩一个:正常走路,正常呼吸,像个人一样活着。

出人头地?远大理想?都是虚妄的狗屁。过去的自己,困在旧壳里,何曾懂得“换个思维”?如今这残破的身躯,反倒给了大把时间,把血肉模糊的真相想个透彻。人这一生,或该有凌云之志。但对他寇大彪而言,活着本身,已是全部意义。

叮——

微波炉发出声响。寇大彪取出饭盒,忍不住摇头:牛肉块切得粗犷,土豆也是敦实的大块。母亲做菜,一贯这么大大咧咧,实在算不得精致,也从未令他真正满意过。

他夹起一块牛肉放进嘴里。可再想想如今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股温热的感觉却从胃里漫上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嚼着那并不可口的饭菜,寇大彪内心却变得无比坚定:只要自己能恢复健康,能重新靠自己的双脚稳稳当当地站起来、走下去——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碗里粗糙的饭菜,此刻吃来,竟也像是在为这唯一的信念添砖加瓦。

吃完饭,寇大彪慢慢挪回床上,侧身打开了床边的电脑,他不知道怎么去开始自救,但好在如今已有了网络,什么不懂的事,只要上网搜索一下,肯定就会有答案。

他指尖在键盘上落下几个沉重的词:“腰椎间盘突出 脊柱侧弯 自我复健”。网页如潮水般涌来,信息芜杂如荒草,却也闪烁着微弱的希望之光。

他眯起眼,一条条过滤着文字,像是在沙砾中淘金。屏幕上跳出的建议冰冷而清晰:急性期需要卧床,最好是硬板床,仰卧时膝下垫个枕头能减轻腰椎的压力。

他下意识地在床上调整着姿势,腿伸开又蜷起,试图找到那个传说中的“舒适角度”,但僵硬的肌肉和错位的骨节始终在无声地抗拒,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牵扯着神经。“保持正确站坐姿?”他瞥见这条时忍不住咧了咧嘴,牵动腰背又是一阵抽痛——如今连站稳都摇摇晃晃,那端正的姿态对他简直是种奢侈的讽刺。

往下翻,一则有别于昂贵医院器械的建议突兀地跳入眼帘:双手抓握稳固的门框,利用自身重量进行悬吊! 文字解释说这能帮助拉伸脊柱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门框?寇大彪的心猛地一跳,那冰冷坚硬的门框就在咫尺之间,触手可及!这最寻常不过的物件,难道真能成为此刻救命的一根稻草?希望的火花刚闪,又被“循序渐进”、“避免拉伤”的警告浇得摇摆不定。

更多的信息带着强烈的危机感:长期卧床不动,腰背部的肌肉会像闲置的机器般快速萎缩、松弛,最终导致脊椎更加不稳,陷入恶性循环。对抗它?屏幕给出了几个看似简单却直击要害的动作——

仰卧屈膝抱腿: 像个婴儿一样蜷缩,把腿抱紧贴向胸口;

直腿抬高: 绷直腿,尽可能缓缓抬高再放下;

五点支撑: 头、双肘、双足五点发力,像架起一座微拱的小桥,把臀部抬离床面,锻炼核心肌群。

“循序渐进”,“忌忍痛发力”——这两行被特意加粗或标注成醒目的红色,被他浑浊的目光死死锁住,反复在唇齿间无声地咀嚼。

更有一些信息指向了长远:游泳,特别是蛙泳,几乎是恢复腰背功能的黄金运动,水的浮力能托起沉重的伤躯,划动中重建失去的肌力。

游泳?对他来说显然不现实。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他必须每天坚持锻炼,哪怕不能康复,至少也在做一件积极的事。

寇大彪翻身,几乎是滚落到床边,拖着沉重的身体,一步步挪到卧室门口。那冰冷坚硬的门框就竖立在眼前。他站定,深深地吸气,胸腔里发出沉闷的鸣响。手指张开,又猛地收紧,死死扣住门框上方那略显粗糙的木棱,指间早已没了当初的老茧,显得格外生疼。

“起——!”一声压抑在喉咙深处的嘶吼迸发出来。他用尽全身力气将双脚艰难地提离地面,身体的全部重量骤然落在双臂和紧绷的腰背上。一瞬间,腰部传来的不是拉伸的舒畅,而是筋肉被撕扯般的酸胀锐痛,像有无数烧红的针在攒刺。但就在这剧痛之中,一种更深沉的感觉隐约透过——脊椎的关节缝隙仿佛真的在被自身重量一点点拉开、延伸。他就这样悬吊在那里,整个人绷得像一张拉满的弓,汗珠如雨,顺着鬓角、脖颈急促滚落,滴在前襟,洇开深色的痕迹。十秒、二十秒……手臂和肩膀的肌肉不受控制地疯狂颤抖起来,他小心翼翼地垫起脚尖落地,避免腰部再次受力。

“咳…咳咳!”剧烈的呛咳像猛烈的震动波冲向全身,腰背处的凸起处被狠狠牵动,剧痛让他蜷缩倒地,额头抵着冰凉的墙壁,大口喘着粗气。然而,在这剧烈的痛苦余波里,脊梁骨深处,那被压缩了太久的地方,竟奇异地透出一缕…一缕极其微弱的轻松感?像沉积多年的淤泥,终于被撬开了一道细缝,透进了些许清新的风。

带着一身冷汗和残余的疼痛,他喘匀了气,挣扎着爬回了床上。他平躺下来,摊开肢体,缓了缓悬吊带来的肌肉震颤。汗珠顺着鬓角滚进枕头里。他咬紧牙关,右腿绷直,像生锈的杠杆般一寸寸往上抬,膝盖后方撕裂般的酸胀感直冲腰眼。他屏住呼吸,在心里默数到三,再颤抖着把腿缓缓放平。

突然,门锁“咔哒”一响,母亲的身影裹挟着楼道里的热气挤了进来。

她手里攥着卷成筒的晚报,鞋跟敲地的声音比平日急促些,径直走到床边,把报纸抖开,食指用力戳着中缝一处豆腐块大小的广告栏:“小毛你看!这‘腰间康’治疗仪,报纸上登的,写着‘专治椎间盘突出’!”油墨印的粗体标题下,几行小字密密麻麻夸着“双向自然牵引”、“顺势整骨”、“恢复生理曲度”,末尾还缀着“国家专利”、“10年保修”的烫金标识。

寇大彪喘着粗气停下动作,抓过枕巾抹了把糊住眼睛的汗,瞥了一眼那泛黄的纸页,喉咙里滚出闷笑:“妈,这年头谁还信报纸广告?电视上那些骗子广告还少吗?”

母亲把报纸按在他汗湿的膝盖上,塑料扇面般的纸页簌簌作响:“试试看又不会少块肉。”她见儿子别过脸去盯着天花板,嗓门软下来,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广告边缘,“死马当活马医……我已经打电话订好了,明天就送来。”

寇大彪沉默着,目光却黏在报纸广告的“双向牵引”几个字上。门框悬吊时脊椎被撕扯的剧痛、落地后蜷缩呛咳的狼狈、以及那一丝诡谲的“清风感”……此刻竟和广告词里的“自然牵引”诡异地重叠了。或许真有用?可就算没用又怎样?

坚持锻炼,以前在部队时,他都没有如此坚定过,就算躺着,他也不能让自己肌肉萎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