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 第214章 海雾遮眼,龙尾扫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4章 海雾遮眼,龙尾扫沙

李承乾嘴角那抹意味深长的微笑,让薛仁贵心头一动。

他跟随太子多年,深知殿下腹黑程度,这笑容背后,必有惊天大计。

“让韦绶去联系一下南洋商会的人,”李承乾缓缓说道,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告诉她,就说本宫对海外贸易……很感兴趣。”

“卑职遵命!”薛仁贵抱拳领命,转身离去。

夜风吹拂着李承乾的衣袍,他凝望着远处的海面,心中暗道:“武媚娘啊武媚娘,你这盘棋下得够大,可惜……你遇到了我。”

几日后,东宫书房。

韦绶风尘仆仆地赶来,将一卷海图呈给李承乾:“殿下,这是南洋商会搜集到的情报,请您过目。”

李承乾接过海图,缓缓展开。

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航线、岛屿和港口,其中有几条用红色笔迹勾勒出的航线,格外醒目。

“这些红色航线……”李承乾指着其中一条问道。

“殿下明鉴,这些都是近半年来出现的新航线,南洋商会的人发现,经常有多艘来历不明的‘无籍船’,冒用我大唐商船的旗号,在这些航线上活动。”韦绶解释道,“这些船只运送的货物,多为铁料、药材等战略物资,目的地……都是南海中的一些孤岛。”

“无籍船?冒用唐商旗号?”李承乾冷笑一声,“好大的胆子,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看来,有人是铁了心要搞事情啊!”

他仔细研究着海图,发现那些孤岛的位置十分巧妙,几乎都分布在季风带的节点上,形成了一条天然的中转链。

“这些岛屿……”李承乾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海图上最远端的一处标注上,那里用一个小小的圆圈圈了起来,旁边写着几个字:“新昆吾”。

“这里,就是她们的‘新昆吾’。”李承乾的声音低沉而肯定。

昆吾,乃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以出产宝剑而闻名。

李承乾用“新昆吾”来形容那座孤岛,显然是暗示那里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韦绶,你做得很好。”李承乾抬起头,赞赏地看着韦绶,“继续密切关注南洋商会的动向,有任何异常情况,立刻向本宫汇报。”

“卑职遵命!”韦绶再次领命。

她能感受到太子殿下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气场,心中也充满了信心。

这一次,蓝焰商会终于有机会参与到帝国的战略布局中来了!

与此同时,李承乾的另一项秘密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一间隐蔽的茶馆内,李承乾秘密召见了赋闲多年的王玄策。

“王玄策,久仰大名。”李承乾亲自为王玄策倒了一杯茶,笑着说道。

王玄策受宠若惊,连忙起身:“殿下折煞下官了,下官不过是一介废人,当不得殿下如此礼遇。”

“王大人不必过谦,你出使天竺,一人灭一国的壮举,本宫可是如雷贯耳啊!”李承乾笑着说道,“只可惜,天妒英才,王大人竟然……”

“殿下,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王玄策苦笑着摇了摇头,“下官早已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能苟延残喘至今,已是万幸。”

“王大人不必如此悲观,本宫今日请你前来,正是想请你再出山,为国效力。”李承乾缓缓说道。

王玄策闻言一愣,随即激动地说道:“殿下,下官愿意!只要能为国效力,下官万死不辞!”

“好!”李承乾拍手称赞,“本宫果然没有看错人!王大人,你看这是什么?”

说着,李承乾从怀中掏出一块航海木牌,递给王玄策。

王玄策接过木牌,仔细端详起来。

只见木牌上刻着一些奇怪的文字,既像粟特文,又像梵文。

“这是……”王玄策皱着眉头,仔细辨认着那些文字,“这是诃陵国海盗常用的‘黑帆令’!”

“黑帆令?”李承乾有些疑惑。

“殿下,这‘黑帆令’是通行于马六甲海峡的一种特殊凭证,只有拿到马六甲海峡三大酋长的血契,才能得到这种‘黑帆令’,否则,任何船只都无法在马六甲海峡通行。”王玄策解释道。

“原来如此。”李承乾点了点头,“看来,武媚娘为了打通这条海上走私线,没少花心思啊!”

“殿下,您打算如何处置这块‘黑帆令’?”王玄策问道。

李承乾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王大人,本宫打算请一位‘死去’的户部郎中之子,亲自去领他的船契!”

王玄策闻言,顿时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殿下,下官明白了!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与此同时,交州码头。

裴行俭站在一艘运炭船的甲板上,望着远处的海面,心中充满了期待。

“都准备好了吗?”裴行俭低声问道。

“头儿,都准备好了!”一名火影卫回答道。

“记住,我们的任务是秘密潜入,查清楚那些孤岛上的情况。”裴行俭叮嘱道,“切记,不要暴露身份,一切行动听我指挥。”

“是!”火影卫们齐声应道。

为了这次行动,裴行俭挑选了八名精通水性、会说胡语的火影卫,伪装成逃亡的工匠,混入了这艘运炭船。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正是那些隐藏在南海深处的孤岛。

据情报显示,每个月初七,会有一艘补给船在“月牙礁”与那些孤岛进行接驳。

而这艘运炭船上,就藏着一封通往“月牙礁”的密信。

七日后,夜幕降临。

一轮弯月悬挂在空中,将海面照得银光闪闪。

“头儿,到了!”一名火影卫指着远处的一个小岛说道。

裴行俭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月光的照耀下,一个小岛的轮廓隐约可见,那座小岛的形状,就像一弯新月。

“月牙礁……终于到了!”裴行俭低声说道。

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月牙礁”,发现那里果然停靠着一艘船只。

那艘船上亮着灯火,隐约可以听到一些嘈杂的声音。

“就是这里了!”裴行俭示意手下做好准备,然后悄悄地摸上了岸。

他们潜伏在暗处,观察着岛上的情况。

只见岛上建有一些隐蔽的船坞和冶炼坑,许多工人戴着面具,正在忙碌地工作着。

这些工人的口音十分混杂,听起来不像是大唐人士。

“看来,这些人果然有问题!”裴行俭心中暗道。

他示意手下继续观察,自己则悄悄地向船坞的方向摸去。

他想看看,这些船坞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就在裴行俭秘密潜入南海孤岛的同时,长安城内,一场关于南海问题的争论也在激烈地进行着。

“殿下,此事绝不能姑息!那些海盗竟然敢冒用我大唐商船的旗号,劫掠我大唐的商船,简直是无法无天!”程知节在朝堂上怒吼道,“老臣请命,率领水师直捣贼巢,将那些海盗一网打尽!”

李承乾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程知节的咆哮。

但是,李承乾并不赞同程知节的做法。

“程将军,你的心情本宫能够理解。”李承乾缓缓说道,“但是,南海问题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贸然动用武力,恐怕会适得其反。”

“那殿下打算如何处置?”程知节不满地问道。

“本宫自有打算。”李承乾神秘一笑,“本宫要用一种……非同寻常的方法,来解决南海问题。”

说着,李承乾下令工部公开招标“远洋蜂窝炭专用炉型”,并允许民间造船坊参与竞标。

这个消息一传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什么?殿下竟然要公开招标‘远洋蜂窝炭专用炉型’?还要允许民间造船坊参与竞标?”

“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啊!”

“殿下到底想干什么?”

沿海的各大船厂纷纷行动起来,争相改进设计,想要赢得这次竞标的机会。

他们都知道,一旦能够中标,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

短短三个月内,沿海的造船技术突飞猛进。

百余艘装有新型节能炉的渔船驶向南海。

而在这百余艘渔船中,有三十艘正是由那些曾经为“黑帆船”提供服务的老厂改造而来。

他们打着捕鱼的旗号,悄悄地向那些孤岛靠近……

某夜,王玄策扮作粟特商人登上一艘补给船,携“复活”……

夜幕低垂,王玄策头裹粟特商人的头巾,深邃的眼眸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精光。

他轻车熟路地登上那艘满载着香料与丝绸的补给船,手中紧握着那封“复活”的户部郎中之子的血书,以及用特殊技巧伪造的印鉴。

“大人,请。”一个满脸横肉的水手用蹩脚的汉话招呼着,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

王玄策不卑不亢,用流利的粟特语回了几句,又递过去几枚银币,水手立刻眉开眼笑,放行了。

一路畅通无阻,王玄策顺利通过了数道关卡,深入到主岛建筑群的深处。

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硫磺的味道,远处传来沉闷的鼓风声。

一座巨大的鼓风炉赫然出现在眼前,炉壁之上,斑驳的铭文在火光的映照下若隐若现——“昆吾官造”。

王玄策心头一震,这竟然是隋炀帝时期的官办工坊的标志!

难道,这伙海盗与前朝余孽有所勾结?

正当他欲进一步勘探之际,突然,岛上响起三声沉闷的钟声。

紧接着,所有人员如同潮水般迅速撤离,只留下熊熊燃烧的炉火。

王玄策不敢怠慢,连忙混入撤退的人群中。

在经过一间废弃的监工房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一张被随意丢弃的残页。

他迅速捡起,借着火光,看到上面写着一行触目惊心的汉字:“待龙漦降,即举烽。”

“龙漦……”王玄策盯着这两个字,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龙漦,那是古籍中记载的“天子精血”,唯有皇室血脉方可祭祀!

这伙海盗,究竟在密谋什么惊天阴谋?!

火光渐远,海雾弥漫,王玄策握紧手中的残页,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尽快将这个消息传递回长安!

“呸,真晦气!” 他啐了一口吐沫,将残页贴身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