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 第216章 星盘之下,谁掌潮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6章 星盘之下,谁掌潮信

李承乾的案头上,那几个从黑帆船上缴获的陶罐,散发着一股子诡异的味道。

苏敬,这位孙思邈的高徒,正戴着特制的牛皮手套,小心翼翼地摆弄着那些瓶瓶罐罐。

他那双原本就细长的眼睛,此刻眯成了一条缝,仿佛要用眼神把那些陶罐给解剖了。

“殿下,”苏敬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打破了房间里的寂静,“这些东西,不简单啊!”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笔,饶有兴致地看向他:“哦?说来听听。”

苏敬深吸一口气,指着其中一个陶罐说道:“这里面,含有微量的水银、辰砂,还有一种…一种很罕见的海藻灰混合物。”

“海藻灰?”李承乾挑了挑眉毛,“有什么特别的?”

“殿下,这种海藻灰产自深海,极为难得。而且……”苏敬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这几种东西混合在一起,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一种……炼形丹。”

“炼形丹?”李承乾重复着这个词,

苏敬点了点头,解释道:“古籍有载,此物用于祭祀之前,可以净化身体,传说能够使凡胎感应天心。”

李承乾的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容:“感应天心?这帮人还真敢想啊。”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天空。

夜幕低垂,繁星点点,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结合之前‘荧惑入井’、‘坤位已动’之类的星象说辞……”李承乾喃喃自语道,“看来,她们是打算在下一个朔望之夜,搞一场大戏啊。”

“殿下是说,‘迎圣礼’?”苏敬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李承乾点了点头,她们想制造‘天降神女’的异象,以此来蛊惑人心。”

“那殿下打算如何应对?”苏敬问道。

李承乾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宗教仪式,更是一场关乎民心、关乎信仰的战争。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内的太史局,袁天罡正站在观星台上,仰望着星空。

他已经连续三个晚上在这里记录星轨了,整个人显得有些疲惫。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值夜的小吏悄悄地走了过来,低声说道:“袁大人,卑职发现了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袁天罡转过身,淡淡地看了他一眼:“说吧。”

小吏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说道:“卑职看到,大人您……您似乎焚烧了一批写满推算的手稿。”

袁天罡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确有此事。那些手稿推算有误,留着也是无用,不如毁去。”

小吏不敢再多说什么,连忙退了下去。

袁天罡望着小吏离去的背影,他叹了口气,转身走下了观星台。

李承乾很快就收到了火影卫的密报。

“殿下,”一个黑衣人单膝跪地,汇报道,“袁天罡确实焚烧了一批手稿。属下还查到,他似乎在修正一些星象推算的错误。”

“哦?”李承乾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看来,这位袁大人,也不是那么清白啊。”

他沉吟片刻,说道:“命工部复制一份《浑天仪铭》的残卷,故意漏改一处度数,然后……通过鸿胪寺‘无意泄露’给太史局。”

“属下明白。”黑衣人领命而去。

两天后,袁府的家仆外出购买纸张,被火影卫截获了一封密信。

信上赫然修正了《浑天仪铭》上的那个错误,并且附言道:“癸亥夜子时三刻,月掩昴宿,宜启门。”

李承乾看着手中的密信,”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交趾,明因法师正站在大云寺的广场上,对着数千名信众发表着慷慨激昂的演讲。

“静火圣母即将降临!她将带领我们走向光明,拯救我们于苦难之中!”明因法师的声音充满了蛊惑力,仿佛能够直击人心。

台下的信众们一个个神情激动,他们高举着手中的“净魂符”,齐声高呼着:“圣母降临!圣母降临!”

李承乾收到了来自交趾的情报。

“殿下,”裴行俭汇报道,“明因法师在交趾召集了三千信众,宣称‘静火圣母将于海雾中降临’,并且让所有人佩戴‘净魂符’斋戒七日。”

李承乾听完,冷笑一声:“她们算准了潮汐,却忘了风向。”

他当即下令:“传令沿海各州,释放大量涂有磷粉的风筝,务必让它们在癸亥夜,出现在预定的海域。”

“殿下是想……”裴行俭的

“没错,”李承乾点了点头,“我要让这些风筝,变成漫天的流火,彻底搅乱她们的计划。”

他又补充道:“还有,让渔民们广传谣言,就说……海龙王发怒了,嫌凡人妄称神降。”

“属下明白。”裴行俭领命而去。

然而,就在李承乾紧锣密鼓地部署着一切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却找上了门来。

“太子殿下!”程知节的声音洪亮如钟,震得整个火政堂都嗡嗡作响。

李承乾抬起头,看到程知节正怒气冲冲地站在门口,脸色涨得通红。

“程将军,你这是……”李承乾皱了皱眉,问道。

“殿下,老夫实在是不明白!”程知节大步走进火政堂,质问道,“为什么还不派兵剿灭那些妖言惑众的邪教徒?难道要坐等她们拜完神,再抓人吗?”

李承乾示意他稍安勿躁,说道:“程将军,请先坐下。”

程知节气呼呼地坐了下来,但依旧怒气难消。

李承乾走到屏风前,轻轻一拉,露出了后面的一座小型星盘模型。

“程将军,请看。”李承乾指着星盘说道,“癸亥夜的天象,是这样的……”

他耐心地向程知节解释着星盘的运转,以及当日天象的特点。

“若我们大军压境,”李承乾说道,“她们会说‘天兵来迎’;若突然断供,她们会说‘考验信徒’。唯有让她们自己怀疑……那才是真正的破局。”

程知节听完,默然不语。他盯着星盘,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良久,他叹了口气,说道:“殿下,你这是……在烧人心啊。”

李承乾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程知节。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了风险,但为了大唐的未来,他必须这样做。

癸亥夜将近,岛上灯火通明,鼓乐齐鸣。就在众人仰望星空之际……

癸亥夜临近,小岛被灯火映照得亮如白昼,震耳欲聋的鼓乐声响彻云霄,仿佛要将人的耳膜震碎。

信徒们翘首以盼,仰望着深邃的夜空,期待着“圣母降临”的神迹。

突然,平静的海面涌现出无数幽蓝色的光点,如同鬼火般漂浮不定,诡异至极,令人毛骨悚然。

紧接着,一阵尖锐的啸声划破长空,凄厉的风声仿佛龙吟一般,在众人耳边回荡,让人不寒而栗。

“鬼啊!”

信众们吓得魂飞魄散,惊恐地四处逃窜,原本庄严肃穆的祭坛瞬间乱作一团。

就连身为静火教南方支脉精神领袖的明因法师,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瘫坐在祭坛前,面色惨白,浑身颤抖。

就在这人心惶惶之际,一艘毫不起眼的无旗小舟悄无声息地靠岸。

从船舱里走出一个身着粗布衣衫的男子,借着火光,依稀能辨认出,他正是当初“死而复生”的户部郎中之子。

他望着那被海风吹得摇曳不止、噼啪作响的祭坛,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低声对身后的随从吩咐道:“按照太子殿下的吩咐,把‘假龙漦’埋进祭坛的地基里,一寸都不能差。”

海风怒号,巨浪滔天,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彻底淹没了他们的对话。

没有人知道,这场被静火教徒们奉为神圣的“天启”,早已被李承乾精心导演成了一出好戏。

王玄策紧了紧手中的布包,眼神坚定地望向祭坛的方向:“这第一步,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