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拂过王玄策棱角分明的脸庞。
他猫着腰,像一只幽灵般穿梭在祭坛外围。
四周的静火教徒们神情肃穆,手持火把,将祭坛照得如同白昼。
王玄策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浓烈香火味,以及信徒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狂热而又愚昧的气息。
“呸,真是一群被洗脑的蠢货。”他心中暗骂一声,脚下却不敢有丝毫停顿。
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以及精妙的伪装技巧,王玄策成功避开了所有守卫,摸到了祭坛的地基处。
这里是整个岛屿的中心,也是静火教徒们眼中最为神圣的地方。
王玄策深吸一口气,从怀中掏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玉匣。
这便是李承乾精心准备的“假龙漦”,一件足以颠覆整个静火教信仰的秘密武器。
玉匣入手冰凉,带着一种古朴的质感。
王玄策小心翼翼地打开油布,只见匣内盛放着一些朱砂、鹿血,以及少量的放射性石粉。
这些石粉是从遥远的西域死谷中取得,具有微弱的辐射性,在黑暗中能够发出淡淡的荧光。
为了让这个“天赐凭证”更具说服力,李承乾还特意命人将玉匣做旧,使其看起来像是埋藏了数百年的古物。
不得不说,太子殿下在这些细节上的考究,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王玄策不敢怠慢,立刻开始挖掘。
他用匕首一点点地撬开地面的石板,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抚摸情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后背也被冷汗浸透。
终于,一个足以容纳玉匣的坑洞出现在眼前。
王玄策将玉匣小心翼翼地放入坑中,然后用泥土将周围填实。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特意在周围撒上了一些能够吸引蛇虫的药粉。
“太子殿下说了,要让这些静火教徒们相信,这里是真正的‘灵地’。”王玄策一边撒着药粉,一边低声喃喃自语。
做完这一切,王玄策长舒一口气,站起身来,掸了掸身上的泥土。
他再次环顾四周,确认没有任何遗漏之后,便准备悄然撤离。
临行前回首一瞥,他望着那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诡异的祭坛,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一局,是太子与天争命!”
数日后,一个“偶然”挖井的工匠,在祭坛附近发现了一个古老的玉匣。
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静火教内部炸开了锅。
静火教的高层们闻讯赶来,小心翼翼地打开玉匣查验。
当他们看到匣内的朱砂、鹿血,以及那发出淡淡荧光的石粉时,顿时欣喜若狂,认定这是“天赐凭证”,是静火教“圣母降临”的铁证!
“这是天意啊!这是昆吾圣母显灵了!”
“我早就说过,我们静火教才是正统!那些所谓的‘正道’,不过是一群沽名钓誉之辈!”
“有了这个‘天赐凭证’,我们静火教一定能够重现昔日的辉煌!”
静火教的高层们兴奋地手舞足蹈,仿佛已经看到了静火教一统天下的美好未来。
为了庆祝这个“天赐良机”,他们决定提前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宣告静火教的复兴。
远在洛阳的武媚娘得知此事后,也是欣喜若狂。
她亲自提笔批示:“焚香三月,告慰昆吾列祖。”
在她的眼中,这个“天赐凭证”不仅是静火教复兴的希望,更是她登上权力巅峰的垫脚石。
长安,东宫。
李承乾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一封来自倭岛的密报。
他看完密报上的内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让她好好演,台下观众越多越好。”李承乾放下密报,淡淡地说道。
与此同时,三百名飞骑军精锐,在薛仁贵的率领下,化装成商贾和渔民,分批登上倭岛。
他们悄无声息地潜伏在祭坛附近的礁石区,等待着李承乾的指令。
为了确保行动万无一失,李承乾还亲自制定了一份名为“三熄令”的作战计划。
“第一,切断岛上淡水蒸馏炉的燃料供应;第二,焚毁备用蜂窝炭仓库;第三,在风向上风口点燃特制浓烟弹(含苦杏仁气味),模拟‘毒瘴降临’。”
李承乾深知,想要彻底摧毁静火教的信仰,就必须让他们陷入绝望和恐慌。
而这“三熄令”,就是他为静火教徒们精心准备的“绝望套餐”。
三天后,倭岛陷入了一片混乱。
由于燃料断供,岛上的淡水蒸馏炉停止了运转,居民们开始面临饮水危机。
紧接着,备用蜂窝炭仓库突然起火,大量的蜂窝炭被烧成了灰烬。
这对于生活在海岛上的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当天夜里,一股含有苦杏仁气味的浓烟,突然从岛屿的上风口弥漫开来。
这种浓烟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会引起咳嗽、头晕等症状。
“有毒!是毒瘴!”
“昆吾圣母啊,救救我们吧!”
“神迹呢?我们的神迹在哪里?”
信徒们惊恐地四处逃窜,原本对静火教的信仰开始动摇。
他们开始质疑,质疑自己所信仰的神灵,是否真的能够庇佑他们。
大典当夜,祭坛上灯火通明。
武媚娘的代理人站在祭坛中央,手捧着那个被奉为“天赐凭证”的玉匣,准备开启匣子,宣读所谓的“天书”。
然而,就在她即将打开玉匣的瞬间,异变突生!
由于空气潮湿,玉匣内的放射性石粉开始散发出微弱的光芒。
这些光芒吸引了大量的毒蛇,它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迅速爬满了整个祭坛。
“蛇!好多蛇啊!”
“妖孽!这是妖孽作祟!”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恐的尖叫声,守卫们也乱作一团。
有人不小心打翻了油灯,引燃了祭坛上的帷帐。
火势迅速蔓延开来,将整个祭坛吞噬。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吼声响彻云霄。
“飞骑军,杀!”
薛仁贵身披战甲,手持方天画戟,如同天神下凡般从天而降。
他率领着三百飞骑军精锐,从海陆两端同时突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全场。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飞骑军的士兵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他们迅速缴械了所有的静火教徒,将他们牢牢地控制了起来。
经过搜查,飞骑军在静火教的秘密仓库里,发现了一批数量惊人的兵器部件。
这些部件种类繁多,做工精良,足够组装成数千件完整的兵器。
经过审讯,飞骑军得知,这些兵器部件是静火教秘密输送给十二道边军的,企图颠覆大唐的统治。
缴获的账册显示,三年来,静火教累计输送的兵器部件,已经达到了两千余件!
夜色中,薛仁贵擦拭着方天画戟上的血迹,眼神如鹰隼般锐利。
他知道,这一战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捷报传至长安,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
李二在甘露殿召见了太子李承乾。
沉默良久,李二方才缓缓开口:“你说……”
捷报入长安,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那是议论纷纷,比菜市场还热闹!
甘露殿内,李二那张威严的脸上,此刻也难掩震惊。
他盯着跪在下方的李承乾,沉默许久,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你说……”李二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天下,最怕的是什么?”
李承乾不卑不亢,朗声道:“禀父皇,不是叛乱,是百姓信错了人!” 这句话,掷地有声,直接命中要害。
李二闻言,龙目中精光一闪,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终于松口道:“火政监,可常设!民生司……亦可兼理监察。” 这意味着,李承乾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地位,还获得了更大的权力!
简直就是妥妥的“起飞”节奏啊!
退朝后,司徒长孙无忌独自坐在府中,望着檐下淅淅沥沥的雨滴,眼神深邃得像一口古井。
他对身旁的心腹低声道:“从前是魏王斗太子,如今……是太子斗天下啊……”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一丝忌惮。
“而那位在洛阳抄经的女子……”长孙无忌顿了顿,目光转向南方,意味深长地说道:“恐怕……还没打算收手。” 这才是真正的“幕后boss”啊!
烛火一闪,映出长孙无忌案上一幅新绘的地图——江南某处,赫然用朱砂标着一座尚未命名的冶炼坊。
看来,司徒大人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情报收集”工作。
李承乾回到东宫,嘴角微微上扬他缓缓打开了书案上的文书,上面写着:火政监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