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校尉虽憨了点,但办事却是麻利,吩咐着兵士回营,即刻调拨帐篷与米粮,安置流民于村外空地。
大年站在高处,看着兵士们回营,又看着他们赶着马车,拉着粮袋和木桩奔走而来,个个脸上喜笑颜开的。
大年心里有些郁闷。
“高兴个啥……”
因为越州百姓个个愁眉苦脸,而搬粮袋,搭帐篷的兵士却像过节一般,反差有点大。
果然,不少百姓见状,面露难色,让他们挪动一下都不肯。
大年跳下土坡,走到一个缩在角落的老汉面前:
“大爷,官府那边在搭建帐篷,等会还有饭,你们先去那边。”
大年指了指正在搭建的帐篷和支起的锅灶,示意他们先去登记,而后凭登记的信息安排暂时的住处。
老汉抬起浑浊的眼睛,眼神空洞,看了一眼大年后一惊,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草民岂敢在大人面前担一个大爷,草民有罪,有罪。”
这下把大年给吓到了,忙扶起他。
大年不知道的是,这百姓一路过来,亲眼见到官兵沿途驱赶、殴打流民,尸首被弃于道旁无人收殓。
他们早已将官差视作凶神,眼前的军营兵士又是嬉皮笑脸的,不知又在动什么歪心思,更令他们心惊胆战。
大年扫一眼百姓队伍,发现女子偏多,虽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却仍掩不住眉眼间的灵秀与手上的灵巧。
“奶奶的……”
大年心里暗骂道,心想身后的兵士们该不会看上人家女子,起了什么心思吧。
于是大年向百姓保证,有他在,定护周全。
可百姓依旧你看我,我看你,不动。
双方“僵持”之际,望安村的村长张有田赶了过来。
他先是拱手向大年行礼,随后仔细看向跟前的大爷,随后哇的一声差点哭出来:
“三伯,是你吗?我是有田啊!”
跟前的大爷浑身一颤,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眼睛一亮,认出张有田后老泪纵横。
“田娃子!真的是你吗,我……”
“三伯!”
二人相拥而泣,大爷的手颤巍巍的,不知是激动还是高兴,嘴里喃喃着不知说什么好。
所谓他乡遇故知,莫过于此。
之后,大爷把家眷领到跟前,有田都认得。
“三婶,蛋丫头,还有虎子……”
一一道来,仿佛怕漏了谁。
“去年逃难,若不是三伯多给了些银钱还有粮米,我们一家早就饿死在路上了。”
周围的百姓见此情形,纷纷围拢过来,有田抹了抹泪,朝着跟前的三伯解释道:
“这位是李大人,是个好官呐,你看,我们才搬来不到一年,有了屋子,还有田地,日子有奔头。”
“他是个好官!”
三伯抹着泪连连点头,周围百姓顺着有田的手看去,望安村屋子错落有致,村民在村口说的话,口音也和他们差不多,也渐渐松动了神色。
于是,有田忙招呼村里的人出来,帮大年安置搬迁过来的同乡。
移民队伍慢慢松动了,百姓脸上戒备渐消,不少孩童也敢靠近锅灶边张望。
锅灶里火苗窜起,映着孩子们怯生生的脸。
大年也在帮忙,看了一眼锅灶,居然没熬粥,煮的一锅浓稠的肉汤,香气扑鼻。
再看另一边,几个伙头兵在和面摊饼,案板上的面团揉得劲道响亮。
“怎么不煮白饭?”
大年问起周校尉。
校尉闻言放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擦汗笑道:
“大人你这不是说笑了嘛,不是你说要军粮来给百姓吃的嘛。”
随后他解释着,军粮大部都是白面,米的话很少。
“饭团子做好了放不长久,且不方便携带,不适宜军中,面饼就不一样了,容易携带,吃的也饱。”
大年听罢,微微颔首,吩咐着回头拉些米粮来,先紧着老弱妇孺熬粥。
很快,面饼做好了,肉汤也盛了出来,百姓排着队领取。
这时,有田三伯家的大女儿蛋丫头捧着个粗瓷碗,先是领了肉汤,而后去领饼的时候,饼刚出锅的缘故,烫得她直跺脚,差点把饼掉地上。
说时迟那时快,周校尉一个箭步上前,朝着那名伙头兵的脑门就是一爆栗子。
“臭小子!也不看着点,把人姑娘手烫着了!”
大年刚想上前说着不要对下属动粗,却见那伙头兵挨了打也不恼,反倒笑着挠头:
“知道了爹!”
随后拿了一张温热的饼,递到蛋丫头手里,说着要趁热吃,凉了就硬了。
蛋丫头红着脸捧着饼,低头抿嘴一笑,匆匆跑回家人身边。
“大人见笑了,这是我家大儿,叫周大,二儿和小儿在那边呢!”
不远处两个青年兵士在帮着搭帐篷,周校尉指着那两人笑道。
大年心想,这周校尉家肯定就是古代说的军户了。
问起周校尉,周解释着,祖上就入了军籍,代代相传,平日里除了训练,就是种田。
“军饷不多,但也不少,咱们入了军籍,朝廷给发了田,也分了地,盖了宅子,再想把日子过好,就得好好种地了嘞!”
说着说着,周不禁哀叹一声,家里三个儿子,如今一个都没成家,婚事压在心头,他这个当爹的也是急。
不光他家,驻防营地的一千五百多兵士大半都是未婚。
“呵呵,没事,大丈夫何患无妻嘛,总会有的!”
大年拍了拍周的肩膀,安慰道。
周校尉笑了笑,刚想说什么,只是话到嘴边又给咽了回去,转身又去忙活。
到了下午,百姓基本上暂时安置好了,眼下就是要急着解决安身的问题。
大年回到县衙,找到程方,二人商谈了一会觉得头都大了。
住的地方,之前空闲的房宅都已经分给早到的百姓,就这还不够呢,如今新来的百姓成百上千,实在无房可居。
总不能一直住在帐篷里吧。
今天就这样了,大年让程方派人晚间多到帐篷区巡视,另外各家医馆的大夫也派去几名值守。
程方点头称是。
于是大年回了家,刚到家门口呢,就闻到一阵饭菜的香味。
进了院门才发现是赵云带着小莲来了。
“李哥!”
“李兄!”
二人纷纷朝着大年打招呼,一问才得知,二人打算在中秋节成亲,今儿是来报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