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脉的光伏观测台,金属板上 “砚台盛得下星轨,玉珩听得懂风吟” 的字迹被晨露浸润,泛着温润的光泽。林宇正对着全息屏上砚砚和珩珩的照片出神,照片里兄妹俩站在学校的向日葵花丛前,砚砚手里的物理习题册翻开着,页脚处用红笔写着 “星轨的公式藏在诗里”,珩珩的笔记本则敞开在 “风从不按航线吹拂” 那页,旁边画着个小小的星系图案。
突然,全息屏亮起新的视频请求,是砚砚和珩珩的班主任发来的。画面里,兄妹俩正在 “诗性备考小组” 的分享会上发言。砚砚站在讲台上,手里举着块光伏板,上面投射着新星系的光带轨迹:“大家看,这光带的波动频率,和我们做物理实验时单摆的周期完全一致。就像‘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单摆都有自己的周期,却都在引力的作用下绽放属于自己的韵律。”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有同学举起自己的错题本,上面用荧光笔写着 “错题是成功的序曲”。
珩珩接着走上讲台,手里拿着本诗集,封面上用声敏颜料画的向日葵正随着她的声音绽放:“我给大家读一段我写的小诗,‘备考的日子像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光的方向转动,每道题都是一粒种子,终将在考场上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顺着光伏广播站传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向日葵花丛的花瓣都转向了教学楼,仿佛在认真聆听这青春的诗句。
浙江老乡的儿子带着 “诗梦记录仪” 来到观测台,仪器屏幕上显示着砚砚和珩珩的梦境数据。“您看,砚砚的梦里全是物理公式和星轨诗行的交织,他梦见自己用‘千峰各异皆成画’解出了一道困扰已久的物理难题,醒来后立刻记录下来,结果和标准答案分毫不差。” 年轻人指着屏幕上的另一段数据,“珩珩的梦里则是大片的向日葵花田,她在花田里奔跑,手里的笔记本飞了起来,页面上的诗句变成了蝴蝶,围着她翩翩起舞,嘴里还哼着‘每个选项都通向不同的黎明’。”
苏瑶在 “星轨图书馆” 收到林宇发来的视频时,柏柏尔族女孩的多肉植物森林又有了新变化。那些叶片上的 “砚”“珩” 字样光带变得更加明亮,交织成 “青春逐梦” 四个字。孩子们围着光带,用稚嫩的声音朗诵着砚砚和珩珩写的诗,盲童们则用指尖触摸叶片,通过震动感受诗的韵律,指尖的触感在叶片上留下新的凹痕,长成 “就像种子终将破土而出” 的盲文。
“这些孩子说,要以砚砚和珩珩为榜样,在自己的人生旷野里勇敢追梦。” 苏瑶给林宇发去照片,照片里的多肉植物根系在土壤里画出了一条通往星空的道路,光带顺着根系蔓延,在穹顶拼出 “青春的答案在梦里,也在脚下” 的字样,“你看,这道路的轨迹,和砚砚解物理题时画的辅助线多像,曲折却坚定地通向远方。”
阿拉伯老人的孙子在 “声音博物馆” 的 “青春诗脉” 展区,又新增了几件展品。有砚砚解出物理难题时用过的草稿纸,上面的公式旁边写着 “星轨的诗指引我”;有珩珩写诗歌时用过的钢笔,笔尖的磨损处竟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向日葵形状;还有兄妹俩在 “诗性备考小组” 分享会上的录音,播放时,展区的光伏灯就会随着声音的节奏闪烁,形成美丽的光带。
“昨天有位教育专家来参观,” 青年在视频里对林宇说,“他说砚砚和珩珩的故事证明了,诗歌不仅能滋养心灵,还能为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就像‘一路清风是我师’,诗歌就是青春路上最温柔的清风,指引着孩子们向着明亮的远方前进。”
林宇站在观测台的全息屏前,看着全球 “心诗光轨” 与砚砚和珩珩的声纹轨迹交织在一起,心中感慨万千。他拿起光伏笔,在金属板上写下 “青春的诗行在笔下流淌,梦想的种子在心里发芽”。笔尖落下的瞬间,全息屏上砚砚和珩珩的身影突然变得更加清晰,他们的周围绽放出无数的光花,与新星系的光带交相辉映,像一幅美丽的青春画卷。
夜幕降临,砚砚和珩珩所在的高中举办了一场 “诗韵青春” 晚会。全校师生聚集在操场上,围着一个巨大的光伏屏幕,屏幕上播放着新星系的光带轨迹和兄妹俩写的诗。当播放到 “每个选项都通向不同的黎明” 时,全场师生一起朗诵起来,声音洪亮而坚定,顺着光带传到新星系,激起一圈圈彩色的星环。林宇收到苏瑶发来的实时画面,屏幕上,砚砚和珩珩站在人群中央,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他们的身影与新星系的诗影轨迹连成一片,像一首正在被青春谱写的壮丽诗篇,永远向着未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