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 > 第940章 这个任务还真就非曹参莫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40章 这个任务还真就非曹参莫属!

然而,高要那看似平淡,实则不容置疑的追问——“怎么,有问题?”——瞬间将他所有推脱的言辞都压回了肚子里。这是王命,是正式的任务下达,不是在和他商量。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他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

曹参深吸一口气,将所有为难的情绪强行压下,再度躬身,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与坚定:“喏!臣定当竭尽全力!”

这一刻,高要的意图表露无遗。他不仅要给曹参荣誉和信任,更要给他压力与挑战。他要用这“十万铁骑”的目标,逼出曹参全部的潜能,考验其超越军事指挥之外的资源整合与宏观规划能力。这既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刚性需求,也是一位雄主对心腹重臣的极致磨砺。

他通过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告诉所有人,在这个崭新的王朝里,没有任何位置是让你用来安逸享福的,每个人都必须为了帝国的未来,不断挑战极限,奋力前行。

高要深谙驭下之道,其所命之题,看似刁难,实则皆在可行之界内留有辗转腾挪的余地。这筹建十万骑兵的指令,初闻如天方夜谭,然细细剖析,却是一条虽布满荆棘、却并非无路可走的征途。

其信心的基石,首先便来自于不久前那场与西楚决战的辉煌胜利。战场之上,刀剑无眼,矢石横飞,人马伤亡皆是常事。能在如此惨烈的厮杀后,迅速清点、汇集并驯服接近两万匹堪用的战马,已堪称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这些缴获的战马,并非散兵游勇的零散坐骑,其中不乏项羽麾下精锐江东子弟兵所乘的良驹,它们历经战火洗礼,体格强健,适应战场,是极为宝贵的种子。

拥有了这批核心战马,大规模培养骑兵的进程便有了坚实的起点。训练一名合格的骑兵,周期固然漫长,但最难的“从无到有”这一步已然迈出。这些战马可以作为种马,也可以作为训练新骑手的教具,更可以直接武装起一支颇具规模的先锋骑兵部队。此消彼长之下,高要集团与北方潜在对手以及关东残余势力在机动力量上的差距,正在被迅速拉近。

更为关键的是地缘格局的根本性转变。昔日困守南郡之时,四面虽无强敌环伺,但地理环境的限制同样致命。南郡水网纵横,山地起伏,绝非孕育大规模骑兵的沃土。当地不仅不盛产马匹,甚至连适合作为驮畜的劣马都数量稀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有雄心,亦难施展。然而,如今定鼎咸阳,形势已然不同。

咸阳地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周、秦故地,自古便是养马屯兵、图谋天下的王业之基。这里的草场、气候,虽比不得塞外草原,但已足以建立规模可观的官方牧场,进行系统性的战马繁育与训练。地理的桎梏被打破,使得“培养战马”从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可以规划、可以投入的具体国策。

除了自力更生,另一条获取战马的捷径便是对外贸易。塞外的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控弦之士数十万,良驹骏马犹如草原上的野草,生生不息。与他们交易,最硬的通货并非金银珠玉,而是他们生存所系的——粮食。

这些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生产方式单一,对中原的粮食、盐铁、布帛有着近乎依赖性的需求。高要手握关中和新占领区的粮仓,在粮食储备上拥有相当的底气。用粮食换取急缺的战马,看似是一笔各取所需的公平交易。

然而,高要并非短视之辈。他深知“资粮于敌”可能带来的长远隐患。今日一石粮食,换来的可能是一匹战马,但也可能间接壮大了异族明日南侵的实力。因此,这条贸易通道必须加以严格的控制和精细的算计。输出的粮食数量,必须精确到既能满足换取足够战马的需求,又不至于让异族因储备过于充盈而生出觊觎之心。

交易的频率、对象的选择,都成了需要极高政治智慧来权衡的难题。这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既要获取急需的战略资源,又要避免养虎为患。

综上所述,曹参所面临的十万骑兵筹集任务,虽艰巨无比,却绝非空中楼阁。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太、治粟内史、典属国等多个关键部门打破壁垒,紧密协同。从战马的内部繁殖、外部采购,到骑兵的选拔、训练、装备,再到维系这条复杂供应链所需的巨额资金流转,每一个环节都需耗费无数心血,容不得半点闪失。高要将此重任交给曹参,正是看中了其“稳”字当头的性格特质。

高要的用人,从来都蕴含着超越任务本身的深远考量。这十万骑兵的计划,不仅是一支军事力量的建设,更是一个巨大的利益漩涡和权力试炼场。其所需资金,将以“亿钱”为单位计算,任何微小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巨额国资的流失。因此,主持者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无可挑剔的品行和令人放心的行事风格。

曹参之“稳”,在此刻显得尤为可贵。他做事慎始慎终,规划周详,凡事必究其根源,虑其后果。在筹集骑兵这等千头万绪的事务中,这种性格能确保流程的规范,减少明显的漏洞。他会仔细核查每一笔采购战马的款项,监督每一处牧场的建设进度,确保资源能够被高效、合规地使用。他的稳重,是保障这座金山银山不至于被轻易掏空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反观韩信,其军事天才无人能及,高要亦深知其能并予以信任。然而,韩信的做事风格更倾向于“奇”与“速”,善于抓住关键节点实现突破,但也因此,往往对过程管理中的“细枝末节”不甚在意。他追求的是战役的胜利,是战略目标的达成,对于后勤、账目、人事安排等繁琐事务,可能缺乏足够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