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刘备奔走途中,幸而得有张飞断后,方才得以逃脱危难。及见赵云救回甘氏母子,又得闻糜夫人伤亡,禁不住百感交萦,潸然泪下。
到了张飞奔驰赶来,报称毁桥拒敌,刘备失声道:“桥梁不断,曹军尚恐有伏,未敢追来,今已拆去,彼料我胆怯,必然追我,不如速走罢!”
刘备遂带领残众,从小路斜投汉津。行军抵达淝口,后面果然有追兵驰至。正在惊惶,那江中有许多船只,扬帆驶到,船头立着一大将,披甲横刀,正是云长关羽;名字并举,乃是特笔。
刘备转忧为喜,连忙率众人登上舟船。关羽留心审视,独不见糜夫人,便向刘备问明,刘备叹息道:“甘氏母子,尚亏是子龙救回,子龙入围数次,或说他北投曹操,我料子龙必不弃我,果然仗着百战,救回妻孥,可是糜氏已经殉难了!”
关羽悲愤道:“往日猎许田时,若从羽言,可不至有今日的困厄!”
刘备答道:“当时投鼠忌器,所以劝止,若天道辅正,怎知不转祸为福呢?”
说着,遥见追兵将到,急命开船;关羽说是不妨,江夏太守刘公子,悉众来援,就在后面。
道言未绝,果然由刘琦引船千艘,顺流来会。关羽索性挥兵登岸,要与曹军决个胜负。就是张飞和赵云,亦跃至岸上,与关羽一同驱杀过去,曹军又皆吓退,反被关羽、张飞、赵云三将,夺取了许多甲仗,方才回船。
当下招集溃众,次第趋集,刘备等稍稍安心。独徐庶未见老母,很是担忧,刘备欲派遣将士前往寻找,有归来的士卒禀报道:“徐母已被曹军拘去了!”
徐庶不禁流涕,即起身告辞刘备道:“本欲与将军共图大业,今失去老母,方寸已乱,不能为谋,请从此别!”
刘备亦欷歔道:“卿莫非往投曹营么?”
徐庶泣答道:“欲全老母,不得不尔;但此心仍属将军,决不为曹操设谋!”
说至此,又与诸葛亮告辞道:“孔明大才,必能弼成王业,庶虽去,亦得放怀了。”
说罢,徐庶于是舍舟登陆,由刘备诸葛亮等人送至十里外,始与诀别。
(《三国志·诸葛亮传》详载此事。徐庶归曹操,系在刘备当阳败后,且徐庶母亦不闻自杀,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不同。)
徐庶径自来到曹操军营,幸亏其母未死,于是留住曹操麾下,后由曹操表为御史中丞,这且搁过不提。(徐庶母若死,徐庶亦不肯依曹操,可见罗贯中附会之失。)
且说刘备等人返回至船中,方命人解缆行驶。到了夏口,刚好与东吴使人鲁肃相遇,彼此接见,互道殷勤。
鲁肃本来是请命孙权,欲与刘备联络,共拒曹操,因借吊问荆州为名,乘此方便来见刘备。可巧刘备自当阳败走,在途晤谈,鲁肃即探试刘备心意,问欲何往,刘备佯答道:“前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拟即往投。”以假应假。
鲁肃素来忠厚,便直说道:“苍梧僻处岭南,何足为助?愚意不如东投孙氏,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左英豪,都愿归附;今为君计,最好是与他联络,共御曹军。”
说到拒曹是鲁肃一生的宗旨。刘备尚未及答,诸葛亮即从旁插嘴道:“刘使君与孙将军,素未会面,如何轻投?”
鲁肃笑答道:“令兄子瑜,现为江东长史,与肃友善,肃愿偕君同至江东,既可与令兄聚首,复可与孙将军共议大事。”
诸葛亮于是和刘备道:“事机已急,愿奉命前往见孙将军,合谋拒操。”本有此意,偏待鲁肃相邀,才肯说出。
刘备点头应诺,诸葛亮即偕鲁肃登舟,共赴江东。
当时曹操已进据江陵,复拟东下,孙权出屯柴桑,观望成败。
鲁肃引诸葛亮入见,孙权起座相迎,延请诸葛亮入座。
诸葛亮见孙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料非庸主可比,因而开口说孙权道:“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两主志趣相同,真所谓无独有偶了。”徐徐引入。
孙权皱眉道:“今曹操拥兵百万,顺流东来,或为我主战,或为我主和,究竟和为是,战为是呢?”
诸葛亮又答道:“曹操芟夷群雄,平河北,破荆州,威震四海,虽有英雄,无从用武;故刘豫州遁逃至此,将军请自为计!若能举吴越兵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操绝;否则按兵束甲,北面事操,尚可偷息苟安。今将军外似服从,内实犹豫,当断不断,祸至无日了。”用反激语。
孙权不禁作色道:“刘豫州何不降操?”
诸葛亮续说道:“田横一青齐壮士,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为汉室胄裔,英才盖世,众士并皆仰慕;事若不济,也是天命使然,怎肯卑躬屈节,甘心事操呢?”再激再厉。
孙权至此亦勃然道:“我不能举全吴土地十万甲兵,俯首事人,计已决了!非刘豫州莫与敌操,但刘豫州新遭败衄,如何能抵制操军?”
诸葛亮申说道:“刘豫州虽新败当阳,尚有关羽水军,不下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在万人以上,操众远来疲敝,闻他追刘豫州,日夜行三百余里,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就是此意;《兵法》亦垂诫云:“”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人士,不习水战,荆州百姓,为操所迫,并非心服,可见操非真不可敌呢!将军诚能督选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力同心,必能破操;操破亦必北返,荆吴势盛,鼎足形成,就在此举了。”仍是三分决策。
孙权大喜道:“先生伟论,令人敬服,孤当与刘豫州合拒曹军。”
孙权遂命鲁肃引诸葛亮出帐,使其与诸葛瑾相见。诸葛瑾字子瑜,就是鲁肃所说的江东长史,本为诸葛亮兄长,避乱东吴,因即臣事孙氏。兄弟重逢,自有一番密谈,不消絮述。
惟孙权既闻诸葛亮言,便召群下,会议出兵;适曹操遣使致书,由孙权展阅,书中略云: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将军其留意焉!已露骄态。
孙权览毕后,把这封书信给部属们看,他们无不惊惶失色。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动不动就用朝廷的名义来发布命令。今天我们如果进行抗拒,就更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况且将军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有荆州的土地,刘表所训练的水军,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计全部船只沿长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陆并进。这样,长江天险已由曹操与我们共有,而双方势力的众寡又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依我们的愚见,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
余众亦多附和张昭所言,独鲁肃不发一语,嗣见孙权入内更衣,当即随入,孙权已知鲁肃之意,握手与语道:“卿意如何?”
鲁肃答说道:“刚才,我观察众人的议论,只是想贻误将军,不足以与他们商议大事。现在,像我鲁肃这样的人可以迎降曹操,但将军却不可以。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我在迎接曹操,曹操一定会把我交给乡里父老去评议,以确定名位,也还会做一个下曹从事,能乘坐牛车,有吏卒跟随,与士大夫们结交,步步升官,也能当上州、郡的长官。可是将军迎接曹操,打算到哪里去安身呢?希望将军能早定大计,不要听那些人的意见。”
孙权更问何因,鲁肃又答道:“如肃等降操,名位未必遽失,就使失位,也得安然还乡;将军降操,将归何处?愿早定大计,毋惑众言。”
孙权叹息道:“子敬所言,正合我意;但欲敌操军,须用何人督师?”
鲁肃接口道:“莫如周瑜。”孙权从鲁肃建议,立即使人到鄱阳,召周瑜入内商议。
当时周瑜方在鄱阳湖督练水军,奉召即至。孙权与周瑜言和战情形,周瑜奋然道:“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但实际上是汉朝的贼臣。将军以神武英雄的才略,又凭借父兄的基业,割据江东,统治的地区有几千里,精兵足够使用,英雄乐于效力,应当模行天下,为汉朝清除邪恶的贼臣。何况曹操自己前来送死,怎么可以去迎降?”真是快人快语。
孙权徐答道:“我并不欲迎操,只恐众寡不敌,故召卿一商。”
周瑜扬眉说道:“曹操今东来,实犯数忌,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改用船舰,与生长在水乡的江东人来决一胜负;现在正是严寒,战马缺乏草料,供给未必足够;而且,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必然会发生疾疫。这几方面是用兵的大患,而曹操都贸然行事。曹操犯此数忌,多兵何益?将军抓住曹操的时机,正在今天。我请求率领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证能为将军击破曹操,将军勿忧。”
慨当以慷。孙权听了周瑜所言,投袂起说道:“老贼久欲篡汉,只是忌讳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只留下我,我和曹操势不两立,你所说的话甚合我意,这是天把你赐给我了!”
周瑜又说道:“将军可决意否?”再逼一句。
孙权拔剑斫案,剁去一角,向众宣言道:“诸将吏如再言迎操,可视此案!”
张昭等在侧,并皆失色,周瑜乃辞去。当由鲁肃见周瑜,具述诸葛亮求援情事,周瑜即令鲁肃邀请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相见,寒暄已毕,谈及军事,诸葛亮笑语道:“一傅众咻,恐孙将军尚有疑虑,应该替他剖解,使知操军虚实,了然无疑,方可成事。”周瑜闻言称善。
待与诸葛亮别后,日已垂暮,吃过夜餐,周瑜乃复入见孙权道:“诸人劝将军迎操,无非因操虚张声势,说有八十万众,所以惊惶;其实操军断无此数,操所得北方兵士,不过十五六万,且久战成疲,至若荆州降兵,至多不过七八万,尚怀疑贰,试想以疲兵疑卒,沿江东来,人数虽多,实不足惧;瑜得精兵五万,便可制操了。”
孙权起身,拍着周瑜的背,说道:“周公瑾,你说到这个地步,非常合我的心意。张昭、秦松等人,各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怀有私心,非常使我失望。只有你与鲁肃和我的看法相同,这是上天派你们两个人来辅佐我。五万精兵一时难以集结,已挑选了三万人,战船、粮草及武器装备都已备齐,你和鲁肃、程普率兵先行,我当继续调集人马,多运辎重、粮草,作为你的后援。你能战胜曹军,就当机立断;如果失利,就退到我这里来,我当与曹操决一胜负,更无他疑。”至是始决计主战了。周瑜乃告退。
翌日即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三万,前往会合刘备,并力敌抗曹操。
程普在诸将中,年齿最长,却反而为周瑜副将,未免感到怏怏不乐;及见周瑜调署人马,井井有条,才为叹服。
周瑜见诸葛亮智出己上,欲招与同事,特向孙权陈明,令诸葛瑾留诸葛亮仕吴。孙权当然告于诸葛瑾,诸葛瑾奉命留诸葛亮,诸葛亮反邀诸葛瑾同行,诸葛瑾乃返报道:“瑾弟亮已委质刘氏,义无二心,弟不留吴,亦犹瑾不往刘;且彼此既合力拒操,也不必计及亲疏了。”
孙权因复告周瑜,周瑜便与诸葛亮同行,辞过孙权,联樯西进,行至樊口,刘备已守候多日,既见东吴水军,便使糜竺犒军致意。
周瑜语糜竺道:“我本欲见刘豫州,共议良策,只因身统大军,不便轻离;若刘豫州肯屈驾来临,深慰所望。”
糜竺应声还报,刘备即单舸往会,问周瑜带得若干兵马,周瑜答称三万人,刘备尚嫌太少,周瑜微笑道:“兵不在多,恃在将才;刘豫州但看瑜破操便了!”自负语。
刘备赞了数语,当即辞回,自去安排将士,助周瑜攻打曹操。
周瑜统军再进,舟抵赤壁,与曹操军队前驱相遇,两下交锋,曹操军队败退,周瑜收军结营,屯驻南岸;曹操亦驻军北岸,夹岸相持。
惟曹操军队之中多是北人,不服南方水土,动辄呕吐,筋疲力软,未堪争锋,所以逗留不战;周瑜亦未得胜算,静觇敌变。
转眼间已阅旬余,曹操见江中波浪,时作时止,舟军一经颠簸,便患晕眩,因此想出一法,把各舰连环锁住,免得动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谓此为庞统献计,亦是附会。
吴将黄盖,探知曹军动静,便向周瑜献计道:“寇众我寡,难与久持,操军方钩连船舰,首尾相衔,但教用火一烧,不怕不走。”
周瑜微笑道:“我亦早有此意,但操军沿江巡弋,恐不容我舰过去,如何纵火?”
黄盖跃起道:“何勿用诈降计!”
周瑜鼓掌道:“此计非公复不行,可先使人献书曹操,操若中计,便可成功。”
(黄盖字公复)
黄盖奉令修书,交与周瑜阅过,待至夜静,乃派人送去。
是夜寒月横空,水天一色,曹操对月感怀,与将佐痛饮数杯。乘着三分酒兴,出寨登舰,眺览夜景,忽然看见乌鹊一丛,向南飞去,不由的取过一槊,横搁船头,信口作歌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杜康作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皎皎明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迭言忧字,便是不吉之兆。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歌方罢唱,蓦然有军吏进入报告,谓东吴有人献书,曹操即将吴使召见,由吴使呈上书信,就阅灯下。书中系吴将黄盖署名,但见纸上写着:
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当知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唯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志在择主,乞保吴民。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因事变化,效命在近。书不尽言。此书本《吴志·周瑜传》。
曹操看了又看,回环数次,方问吴使道:“汝由黄盖遣来,莫非诈降不成?”
吴使极言黄盖诚意,曹操又说道:“黄盖如果愿降,当授高爵,我处不必答复,但烦汝口述便了。”
吴使自然归报,黄盖大喜,即转告周瑜,周瑜令黄盖预先筹备,待令乃发。
诈降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布置停当,专门等待周瑜号令。
周瑜却未敢遽发,只因隆冬时候,常有西北风,独独少东南风,曹操军队在北,非东南风如何纵火?所以迁延不决,特请诸葛亮秘密商议。
诸葛亮素来知晓天文,已根据冬至时节阳气上升的节气特征(对应《周易》“”复卦”理论),结合甲子日气象变化规律,推断出短暂的东南风可能会出现的现象。
于是诸葛亮便起座道:“亮不才,颇能祈风,当为君借助一帆,可好么?”风安可借?故先叙明来历。
周瑜大喜过望,便请诸葛亮择地设坛,自去祈祷。过了一日一夜,果然有东南风渐起,周瑜不胜诧异,使人视察诸葛亮,诸葛亮已轻舟一叶,自往樊口,回见刘备去了。
于是周瑜即刻下令,悉众夜发,使黄盖再致书曹操,说是待夜来降,但看船上有青龙幡,便是降船。
曹操得书后,尚信为真情,俟至黄昏,亲自率领将佐出营,眼巴巴的望黄盖来投降。这时智谋如曹操,也为所愚弄,可见行军不易。
约阅片时,星光闪烁,月色迷蒙,江中刮起一阵大风,扑面生寒,侵人肌骨;曹操尚不以为意。忽然看见对岸有许多的军舰,顺风前来,隐约有青龙旗飘动,曹操迎风开颜道:“黄盖果来降了!”
程昱、贾诩等在侧,齐声对曹操说道:“来船甚众,不可不防,且东南风刮得利害,倘彼因风纵火,如何抵敌?”
曹操闻言,方才省悟过来,不过已经迟了。传令各船将弁,小心戒备,且派巡船出去打探虚实。
号令才下,那敌船已经驶近,相距不过二里,霎时间火焰冲天,被狂风卷火过来,烧及曹军各舰,军士连忙援救,已是无及,但见得火趁风威,风助火势,烧了这船,延及那船,船又被铁环锁住,急切里无从奔避,再加上来船乘风突入,接连放火,不但北船被毁,甚至岸上的营寨,亦皆蔓延而烧。可怜曹操军士焦头烂额,扑通扑通的都投入水中。
曹操见不可支,还想从岸上逃走,幸亏张辽驾一小舟,上前去救曹操,曹操得跳入舟中,如飞遁去。
黄盖从火光中瞧着,连忙追赶曹操,不防一箭飞来,正中肩窝,翻身落水;后面便是韩当水军,黄盖在水中大呼求救,为韩当所闻,急令军士将黄盖捞起,拔箭易衣,送回大营医治。韩当代黄盖追杀曹操,曹操部下尚有残舰,随曹操遁走。
哪知东吴舟师,相继驶集,就是吴大都督周瑜,亦乘船擂鼓,从后追来,曹操军士十死七八,余亦多半受伤。
赤壁山成火焰国,扬子江作死人堆,曹操在水路中,逃了数十里,方敢登岸,百忙中寻得了一匹快马,扳鞍上坐,向北急奔;吴兵也上岸紧追,还亏曹操部下诸将陆续赶到,保护曹操身边,且战且走。
谁料刘备也遣到关羽、张飞、赵云诸将,沿路追截,杀开一重,又是一重,等到重围杀透,东方已明,检点残兵,不过数千骑了。
曹操拟奔南郡,就华容道小路进发行军,较为近便,偏偏疾风未息,暴雨又来,一阵淋沥,害得曹操等人拖水带泥,不堪狼狈,路上泥淤马足,壅滞难行,曹操令羸兵背着杂草一路填道路的泥,人马乃得过去;羸兵已经力尽疲乏,等到堑坑填满,不能再进,往往卧倒道路旁边。
曹操等只恐追兵又至,跃马前奔,也不管羸兵死活,蹀躞过去。(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有关公放曹操这一段,但是史传中并无其事,故亦从略。)
好多时才到南郡,曹操士兵已寥寥无几了。曹操仰天长叹道:“今日若郭奉孝犹存,当不使孤至此!”
说着复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诸将佐统皆惭沮,勉强安息一宵,越日由曹操升帐,命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留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出守襄阳,布置已毕,于是下坐跨马,自回许都。
这一番赤壁鏖兵,若非孙权刘备合力,周瑜诸葛亮并智,哪里杀得过曹军?可见得曹军一熸,乃有吴蜀,虽曰天命,亦赖人谋。有诗咏道:
一火延烧百里军,神州从此定三分;
老天有意存刘裔,权把东风借使君。
周瑜等追至南郡,曹仁已备好兵马,与周瑜对敌。欲知后来胜负,且至下章节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