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平凡人生之金钱系统 > 第395章 考试准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窗外的蝉鸣被玻璃滤去大半,只剩下一种闷热的、持续不断的嗡嗡声,像是在为这个漫长的夏日午后打着节拍。沈伊沐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的不是小说,也不是漫画,而是一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四级词汇手册。书页的边缘因为频繁的翻动,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由指尖带来的油光。

距离四级考试,正好还剩一个星期。

这个时间点,对于大多数备考者来说,是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是足以让人焦虑到失眠的倒计时。但对于沈伊沐,这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闪电战”的冲锋号角。她不是那种从大一开学就抱着单词书啃的“持久战”选手,她更像一个潜伏在丛林中的狙击手,耐心等待,只为在最关键的时刻,打出致命一击。

她的室友,那个习惯于每天清晨在阳台上朗读英语文章的女孩,曾好意地提醒她:“现在才开始,会不会太晚了?很多人准备了好几个月呢。”

沈伊沐只是笑了笑,眼神里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透着一股近乎冷酷的专注。“不晚,”她轻声说,“对我来说,战线拉得太长,反而会消磨掉所有的锐气。一个星期,足够了。”

这不是自负,而是她对自己学习方法的绝对信任。她深知自己的大脑像一块高效的海绵,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能在短时间内吸收惊人的信息量。而此刻,就是她要拧干这块海绵,榨出所有潜能的时刻。

她合上词汇手册,闭上眼睛。整个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下来。书桌上的台灯洒下暖黄色的光晕,将她小小的身影笼罩在一片宁静的领域里。她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地睁开眼,目光如炬。

战斗,开始了。

她的第一个目标,是那本厚厚的词汇手册。她没有选择从A到Z的顺序背诵,那是一种低效且容易让人疲倦的方式。她拿出一叠五颜六色的便利贴,开始对单词进行“分门别类”。红色的,标记高频核心词;蓝色的,标记熟词僻义;黄色的,标记形近词和易混淆词。很快,那本枯燥的词汇手册就被她“肢解”成了一张张色彩鲜明、逻辑清晰的“作战地图”。

她像一位将军审视着沙盘,将词汇按照词根、词缀、场景重新组合。她发现,当单词不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彼此关联、可以互相解释的“战友”时,记忆的效率呈几何级数增长。一个下午,她就攻克了别人需要一周才能啃完的高频词汇部分。她的笔尖在草稿纸上飞速划过,写下的不是简单的中文释义,而是由这个词衍生出的短语、例句,甚至是她自己编造的、便于记忆的荒诞小故事。

夜幕降临,室友们陆续回来,房间里充满了说笑和外卖的香气。沈伊沐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形的结界之中。她戴上耳机,里面播放的不是舒缓的音乐,而是提前下载好的历年真题听力。她把听力当成背景音,让耳朵习惯那种语速和腔调,同时,她的眼睛依然在那些彩色的便利贴上逡巡。她的大脑就像一台精密的中央处理器,同时处理着视觉和听觉输入的信息,并行不悖。

第二天,她转向了阅读和完形填空。她没有急于做题,而是先花了半天时间,系统地梳理了所有的语法点。主谓宾、定状补,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各种从句……这些曾经让她头疼的规则,此刻在她脑中被串联成一张清晰的知识网络。她明白了,阅读的本质,就是快速地在长难句中拆解出这张网络的主干和枝叶。

她开始刷题,但不是盲目地追求数量。每做完一篇阅读,她都会花比做题更长的时间去分析。为什么选这个答案?其他三个选项错在哪里?是偷换了概念,还是以偏概全?她把每一道错题都当成一次宝贵的“情报”,仔细剖析出题人的思路和陷阱。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避坑指南”。

时间以小时为单位飞速流逝。她的生活被简化到了极致。吃饭时,她在脑海里默背作文模板;走路时,她在心里构思着听力对话的走向;甚至睡前刷牙的几分钟,她都会在镜子前用英语自言自语,练习口语的流利度。整个世界都被她过滤掉了,只剩下英语,以及那个即将到来的考试日期。

她的室友们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敬佩,再到最后的习以为常。她们不再在她面前大声喧哗,只是会默默地在她桌上放一杯温水,或者一个水果。她们知道,这个平时看起来温和随和的女孩,此刻正全身心地投入一场属于她自己的战争,不容打扰。

考试前一天晚上,她没有再刷题,也没有再背单词。她只是把所有的笔记、错题集、便利贴平铺在床上,像一位将军最后一次检阅他的部队。她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那些五颜六色的标记,心中涌起的不是紧张,而是一种奇异的平静。她知道,该做的,她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是等待上战场的那一刻。

她睡得很好,一夜无梦。

考试当天,阳光明媚。沈伊沐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场,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她看着窗外人来人往,深呼吸,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既紧张又期待的气息。当监考老师分发试卷的那一刻,她的心跳骤然加速,但那不是恐惧,而是一种猎手即将捕获猎物时的兴奋。

听力部分,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语速和口音,此刻变得无比清晰。她仿佛能听出每一个单词背后的情绪和意图。阅读部分,那些曾经让她望而生畏的长难句,在她眼中就像被拆解的积木,结构分明,一目了然。写作和翻译,她将自己总结的模板和句式灵活运用,行文流畅,用词精准。

当铃声响起,宣布考试结束时,沈伊沐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感到的不是解脱后的疲惫,而是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她走出考场,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是等待。她把所有的备考资料都收了起来,重新拿起了她心爱的小说,开始补上这一个星期错过的娱乐和睡眠。生活似乎又回到了正轨,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她的眼神里,多了一份从容和自信。

查分的那天晚上,她像往常一样,在宿舍里看着书。室友们围在一台电脑前,紧张地刷新着网页。忽然,一个室友发出一声尖叫:“出来了!出来了!”

整个宿舍瞬间沸腾起来。沈伊沐的心跳也漏了一拍,但她依然保持着表面的平静。她走到电脑前,输入自己的考号和姓名。网页缓冲的几秒钟,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当那个数字最终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时,整个宿舍都安静了。

那是一个高得有些离谱的分数,不仅远远超过了及格线,甚至达到了许多优秀学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室友们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纷纷向她道贺。她们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不可思议和崇拜。那个只准备了一个星期,却创造了奇迹的女孩。

沈伊沐看着屏幕上的分数,脸上并没有露出狂喜的表情。她只是微微地笑了,那笑容里,有欣慰,有释然,但更多的是一种“果然如此”的笃定。

她想起了那个星期,那些被台灯照亮的夜晚,那些写满字迹的草稿纸,那些五颜六色的便利贴。那不是一场赌博,而是一次精准的、基于自我认知的全力以赴。她用最短的时间,点燃了自己所有的能量,最终,照亮了前方的路。

她关掉网页,转身回到自己的书桌前。窗外,夜色温柔,星光璀璨。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四级”,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已经证明了一件事:只要找对方法,并为之付出全部的努力,一个星期,足以创造奇迹。而她,沈伊沐,就是那个创造奇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