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佛缘盛世耀明章 > 第184章 月圆之夜.古井之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4章 月圆之夜.古井之秘

次日月圆之夜,天地仿若被一层银白的薄纱所笼罩。

月华如水,温柔地倾洒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给世间万物都披上了梦幻的银装,连远处的山峦都像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左冯翊朱中迟神色凝重,脚步沉稳,每一步都坚定有力,踏出坚实的声响,那声音仿佛要穿透这寂静的黑夜。

他陪同子墨匆匆前行,子墨的眼神中透着决绝与探寻的渴望。

含笑、金童、玉女、黑牛及张恒紧紧跟在身后,一行人宛如一条黑色的长龙,向着前朝王莽旧居大同庐府邸赶去,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好似被黑夜吞噬的先行者,每一步都迈向未知的神秘。

远远望去,长安东市那大同庐府邸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气势恢宏,占地极为广阔,足足有几十亩之多,尽显汉代王府的磅礴气派。

府邸正门高大巍峨,好似一座不可逾越的巨门,门檐之上雕刻着古朴且神秘的兽纹。

那些兽纹历经岁月无情的侵蚀,失去了往昔的光泽,却反而增添了几分沧桑与厚重,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人不禁想象它们曾经的精致与辉煌,每一道纹路里似乎都藏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踏入府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进院落前庭。

左右各有几间厢房,房门紧闭,子墨下意识地伸出手,轻轻触碰其中一扇门,指尖触碰到冰冷的门板,门缝中似乎透着丝丝寒意,像是岁月的叹息。

这里曾经是门客侍从的居所,如今却一片死寂,寂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往昔的热闹与喧嚣都被封存在了这紧闭的房门之后。

子墨缓缓踱步,鞋底与地面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处角落,试图寻找曾经的痕迹。

再往里走,宽敞的正厅出现在眼前。厅前两根巨大的石柱,稳稳地撑起那雕梁画栋,只是如今梁上的彩绘已然褪色,变得斑驳不堪,木质结构也因年久失修而显得摇摇欲坠,偶尔有几片木屑随着微风飘落,尽显破败之态,似乎在向世人展示着历史的兴衰变迁。

穿过正厅,来到后院,这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本应是曲径通幽、花香四溢的美景,可如今却是杂草丛生。

荒草肆意生长,有的甚至高过了人的膝盖,子墨拨开一丛荒草,草叶划过手臂,带来一阵轻微的刺痛,荒芜之感扑面而来。

池塘之中,荷叶枯败,残梗断茎在月光下投下诡异的影子,随着微风轻轻晃动,仿佛是潜伏着的鬼怪,随时准备向人扑来。

往昔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十几年无人居住打理,整个府邸空旷而又荒凉,静谧得让人毛骨悚然,阴森恐怖的气氛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之中,仿佛有一双双无形的眼睛在暗处窥视着众人,让人脊背发凉。

众人在朱中迟的引领下,小心翼翼地来到了后院一处古井上方。月光精准地落在这古井地面的青石之上,青石被月光照得发亮,仿佛在召唤着什么。

古井在月色的笼罩下,显得格外的神秘和静谧,仿佛通往另一个神秘世界的入口。

子墨的目光紧紧盯着古井,神色愈发凝重,他蹲下身子,手指轻轻抚摸着古井边缘,似乎能感受到古井之下隐藏着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心跳也不自觉地加快。

不多时,古井中开始传来阵阵隆隆声响,那声音沉闷而又诡异,仿佛是从九幽地狱深处传来,让人不寒而栗。

子墨见状,立刻盘膝坐于古井对面的一处凉亭之中,双腿交叉,双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神色庄重,口中念念有词,开启了秘咒。

他的嘴唇快速地开合,每一个音节都像是蕴含着无尽的力量,随后,他缓缓闭上双眼,将六识关闭,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与他隔绝开来。

刹那间,只见他的神识缓缓出窍,化作一道虚幻的光影,向着古井飘然而去。进入古井后,子墨便觉一股非常奇怪的旋转气流扑面而来,那气流不断向下流动,仿佛有着无尽的吸力。

子墨的原神根本无法抗拒,被这股气流吸引着,如离弦之箭般向深不见底的黑洞方向飞射而去。

他只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无比轻盈,时间仿佛失去了概念,也不知过了多久,约莫一炷香的时间,终于来到了一处空旷的世界,只见星空闪烁,浩瀚无垠,四周一片寂静,唯有星光闪烁,那璀璨的星光仿佛是宇宙的眼睛,注视着他的到来。

突然,一个空灵的声音在空荡的星空中悠悠响起:

“佛子,这里是漏天洞,也叫忘川河,用你所处的时代的话来说,是这太阳系的中心,也是这地球的中心,更是这华夏的中心之处。贫道终是把你等来了啊!”

随着这声音的出现,星空中骤然炸裂开了一个巨大的洞口,洞口外阳光明媚,蓝天白云,与这黑暗的星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格外诡异,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此交汇。

子墨赶紧整了整衣衫,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施礼而言道:

“敢问你是那位前辈道友?本尊受布道者之命来这东汉护法,今日在前朝王莾旧居中,通过其古井的通道而来探研其实相,请道友如实相告。”

“佛子,我是镇守这宇宙布道者留下的唯一结界通道的通灵子,这里是凡人或因缘牵引唯一可以避免隔阴之迷,不喝猛婆汤,让其还能够保持前世记忆的灵魂穿梭于混沌世界之中的唯一通道。”

子墨听通灵子这么一说,心中猛地一震,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前朝皇帝王莽的身影,难道这王莽就是通过这条通道穿越而来的吗?当下便开口问道:

“通灵子道友,难道前朝皇帝王莽就是通过这条通道穿越而来的吗?”

通灵子语气悲悯,心中似有万千世界的流转,缓缓开口,声如洪钟又不失柔和:

“佛子,王莽此乃布道者所择,降世为这世间创生之机缘。

然其行其德,如土地尽归国有,禁买卖而定王田,此等急切之举,恰似逆水行舟,与当时社会之生产力、经济之结构背道而驰,不合天道之常轨。

世间诸般变化,皆有其序,土地制度之变,理当如春风化雨,徐徐浸润,以顺应社会各阶层之利与需,方可和谐共生,才能符合道的规则。

而王莽之策,却似狂风骤雨,强行打破平衡,令众多农人失其土地自主之权,仿若大厦倾颓,根基动摇,社会遂陷入动荡不安。

此中种种,显然偏离人族正常历史之轨迹,究其根源,恐为外界因素所扰。

诸多迹象表明,其于穿越之前,其灵智并未通达,受现代社会政策之影响颇深,此干扰之源也。

自王莽登基之后,所作所为,皆背离布道者所定之天道,犹如混沌初开时的无序,不仅搅乱银河系与太阳系之运转,更将蓝星地球应有的发展规律彻底打乱。

故而,布道者以不可思议之神通,用那曼德拉效应,抹去大部分历史之痕迹,然虽尽力为之,却仍难免留下诸多破绽,此乃世间之遗憾,亦是因果之体现。 ”

子墨想起了王莽的种种改革举措,以及王莽登基以后在全国通缉刘秀等一系列事件……。

再联想到自己同样是一位穿越者,并且还能从现代社会搬运一些物品来到这东汉时代,心中不禁担忧起来,他皱着眉头,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自己的行为是否也会像王莽一样打乱这个世界应有的样子呢?

特别是自己是否也会像王莽一样,把带回一些超越东汉这个时代的东西留下来做为历史证据,比如王莽的游标卡尺等……。

自己准备在大汉司隶七郡的经济特区改革和建设是否也会同王莾一样,偏离正常的历史轨迹,给有序的历史发展带来偏差。

想到此处,子墨忧心忡忡地问道:

“通灵子道友,本尊也是这穿越之身,同样也受制于这隔阴之迷的限制,灵智也还是没有通达,在这东汉如何做才算符合布道者的要求呢?”

“哈哈哈,佛子,看来这隔阴之迷着实厉害,怎么连你的舍利子(松果体)也没能让你保持原来的知见和觉性?”

通灵子见子墨一脸迷茫,轻轻摆了摆手,继续说道:

“佛子也别太过执着于布道者的想法,一切皆顺随其心,起心动念皆保持觉知,慈悲喜舍,金刚手段皆为众生而愿,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今天佛子有此一念,皆是功德和智慧。”

子墨并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对于通灵子的这番话,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他低下头,眉头紧锁,脑海中不断回荡着通灵子的话语。

通灵子见子墨还在纠结,于是接着说道:

“佛子,你所在的人族世界,要想解除全部九重封印,包括你自己的四重封印,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族必须要承受偿还他们在上一次文明中犯下所有的业力因果,人族才能升级灵性,回归到下一个阶段的文明升级。”

“人族九重封印?上一次文明犯下的因果定律?”

子墨听得一头雾水,眼中满是疑惑,直接向通灵子问道:

“请道友仔细为我讲解一下关于这人族九重封印之谜和关于上次文明的事情?”

通灵子感慨了一下之后说道:

“这说来话长,在上古文明时期,蓝星地球是太阳系这个中千世界的中心,布道者用地水火风四大护法托起了这颗星球,并布置了由九大恒星守护的宇宙规矩法阵,阻挡了太阳系外任何物质和非物质的物种对这颗蓝星地球的伤害。

并且创造了山川,河流,大海,森林做为修行能量源泉,使地球成为了一座灵性修练的风水宝地。那时候,人族的寿命久远,通常近乎永恒,直至修练达成九大功能,便可飞升上一层级目标为终。

当时人族具有九大神通;

一是寿命恒长,这是基于当时地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稳定的宇宙能量场,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是修行天眼通,可见一切虚空万物,因为那时人类的灵性高度发达,感官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三是修行天耳通,可听整个中千世界之万物声音,同样是由于灵性的开启,使得人类能够捕捉到更细微的能量波动,从而感知到万物之声;

四是修行天嗅通,可以闻到任何世界的气息,这种超凡的嗅觉能力也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灵性基础之上;

五是修行天舌通,可以辨别任何事物的味道,这与当时人类对物质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感知能力密切相关;

六是修行天心通,可以同任何动植物进行语言交流沟通,因为在那个时代,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灵性的相通使得交流成为可能;

七是修天意通,可以同任何物质交换能量,这体现了当时人类对宇宙能量的掌控和运用能力;

八是修行天尽通,可以使用宇宙空间之中的一切能量进行练化为本体或者法器使用,上天入地,遨游环宇,过去未来随念而至,这是人类灵性和能力达到极高境界的表现;

九是天若通,恒贯三千大世界,大自圆满,通透触法,照见自性光明无染,飞升至大光明境界,这是人类修行的终极目标。”

“原来人族上古文明时期是一个修真的世界?”

子墨发出一声感叹,他的眼神中满是惊讶与向往,仿佛看到了那个神秘而强大的上古时代。

通灵子接着言道:

“是啊,宇宙布道者把这颗蓝星地球选定为众生人间修练的道场。

那时候,人,神,妖,兽,魔,鬼共混居同一个空间维度,六方众生往往为了争夺某些能量之地的所有权,经常进行双方血腥的拼杀。

就拿昆仑山来说,传说中那是一处汇聚了大量天地灵气的能量宝地,各方势力为了争夺昆仑山的控制权,展开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使得原本祥和的人间变得乌烟瘴气,生灵涂炭,业力遍布整个法界,打乱三界秩序。

布道者最后只好把六方众生业力归类,创造了六道轮回和结界来重新定义规则,重新开启你们人族的文明发展历程。”

子墨听到这里,心中暗自思忖,山海经里的故事或许真的是真实的记载。

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也可能与上古时期息息相关。

那时候的人族意念强大,仅靠意念便可沟通交流,根本不需要文字。

由于人族世界每个时期的文明发展程度不同,人类的潜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九大灵性的开掘程度不一样,所以才会有三星堆这样充满神秘色彩的文明遗迹存在于后世。

想到这里,子墨想弄清楚上古文明的传承是怎么断代的原因,于是又问道:

“通灵子道友,我们人族的文明是什么时候断代的呢?”

“夏,商,周,秦四个朝代更替中,布道者逐步封印了人族九大灵识,人族逐渐退回到原始起步时代。

以秦始皇为例,他奉布道者指令,焚毁了最后残存在人间的各种被污染的,传承灵性修练的各种秘籍,关闭了这条通道。”

子墨暗思:从历史角度来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焚书之举被后世诟病。但从更高层面来看,这很可能是布道者为了控制人族的有序发展进程,避免人类过早地开启灵性而做出的安排。

通灵之继续说道:“始皇帝的陵墓保存了一部分上古文明时期的文物和珍贵的史料,这些东西被妥善保存,只有在人族灵性成长起来以后,才能重见天日,也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

这就好比一颗种子,只有在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才能发芽生长。”

子墨心里清楚,秦始皇绝非简单的历史人物,他是大能创世者之一,拥有大智慧。

历史上关于焚书坑儒的说法,背后肯定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个巨大漏洞。于是又问道:

“通灵子道友,人族什么时候才能解除这九重封印呢?”

通灵子答:

“下元九紫离火运时,华夏开启引领解除第一个封印的时代,生命的恒远,人族开始升维灵性,硅基生命的出现解除了人族对物质欲望带来的依赖和争斗。

子墨喑咐:如今,我们已经来到了2025年,正是下元九紫离火运的开启之年,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应运而生。从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这正是硅基生命崛起的开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十年以后,人类永生或许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幻,大量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也会成为现实。

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将让人们不再有生活的压力和烦恼,身心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精神世界的完美将成为人类的主要目标,这正是一个非常适合人族潜心修行发展的世界。

看来这宇宙天地法则和秩序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子墨听完通灵子的话以后,终于通透了这宇宙世界的真相和本质。他也想到自己穿越到东汉这个时代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只能按照后世史书记载的大概内容去融合历史走向,并且绝不能让其发生偏差和出现漏洞。

这时候,通灵子看见子墨的表情,知道他完全理解了自己所说的内容,言道:

“佛子,我们今天在这里有缘见面,也是一种天意,你在这司隶七郡的改革和建设,九幽玄帝是你最大的障碍,他目前已经解除了布道者的第一重封印,有了一个分身。

解除第二道封印的能量晶石在秦岭深处的洞穴里。

你可率北斗奎心中的天枢星张道林,天玑星苏叶,天权星米灵前去制止。

在这个时代,宇宙布道者是决不会允许九幽玄帝的存在,这也是我们相遇的意义所在。”

“布道者为何不动用其它大能者或者更简单的手段解决九幽玄帝之祸呢?”

“因果循环,业力纠缠,解铃还需系铃人,你当年和蚩尤之间的因缘还必须由你自己去了结,这也是你有机会穿越而来这东汉时代的因缘之一。”

子墨深施一礼,恭恭敬敬地说道:

“今日承蒙道友解惑,子墨感激不尽。既已明了,便不再过多叨扰。”

通灵子微微颔首,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说道:

“佛子,今日一会,缘分已尽,此次你离开后,我便会关闭这个时空通道。”

子墨再次谢过,随后他的神识缓缓从这片神秘的星空抽离,化作光影,朝着古井的方向飘然而回。

原神回到肉身,子墨缓缓睁开双眼,眼神中透着复杂的神色。众人围拢过来,金童一脸好奇地问道:

“义父,你在那古井之下究竟看到了什么?”

子墨只是轻轻摇了摇头,没有作答。而是转头向朱中迟言道:“朱大人,本司隶刚才已经用神识与守护在这里的仙人沟通过了,此处古井乃是通往另外一个时空的通道。

所以每逢月圆之时,通道开启才会发出声响,如今这个通道已经关闭,守护之神也已经离开。

大家听听,那隆隆的声响再也不会出现。一切皆如往惜。”

众人这时候才反应过来,果真那奇怪的声音消失殆尽。

“司隶大人真乃神通广大,老夫佩服!”

左冯诩朱中迟满脸惊异后转而显示出由衷的佩服神情,赶紧双抱拳拱手行礼。

月光依旧如水般洒落在众人身上,大同庐府邸的阴森之感却似乎更浓了几分 。

子墨对着身边的张恒言道:

“张祭酒,你今后在安排建设东市贸易市场的时候,在此处古井之地建一座纪念碑塔,刻上通灵子仙翁的名号以此纪念其功德。”

张恒立即上前领命:

“请王爷放心,属下定当安排妥当。”

子墨带着众人离开了大同庐府邸,月色依旧,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悠长。一路上,子墨沉默不语,脑海中反复思索着与通灵子的对话。

他深知,未来的路充满荆棘,九幽玄帝的威胁如高悬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回到府邸后,子墨屏退众人,独自在庭院中踱步。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乎在诉说着他心中的忧虑。他明白,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个人的使命,更是关乎整个时代走向、人族命运的重任。而那秦岭深处的洞穴,隐藏着解除九幽玄帝第二道封印的能量晶石,也藏着他即将面对的巨大挑战。

他暗暗下定决心,明日便召集张道林、苏叶和米灵,商议前往秦岭之事。他们将如何在那未知的洞穴中,阻止九幽玄帝获取能量晶石?又会在秦岭深处遭遇怎样的艰难险阻?

这些问题在子墨心中盘旋,而他也清楚,答案即将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中揭晓 ,一切仿佛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场关系到东汉乃至整个人族未来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