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九月,秋阳初升,斜斜地照在大雁塔上,将塔身染成温润的琥珀色。
朱雀广场上,十二座青铜仙鹤灯台昂首向天,鹤喙中吐出的青烟袅袅升腾,如流云萦绕,将\"仁政颂\"三个鎏金大字映得霞光流转,恍若云霞飞动。
忽有一阵穿堂风掠过,灯台上的烛火摇曳,鎏金字影便在青砖地面上扭曲成诡谲的纹路,恰似这盛世之下暗潮汹涌的局势。
太常恒荣立于高台之上,一袭素袍在风中猎猎作响,雪白长须随着微风轻轻飘动,宛如冬日未化的霜雪。
他苍老的手掌紧握着犀角杯,杯中竹叶青泛起细密涟漪,倒映着台下数百束发学子的身影。
这位三朝元老望着眼前的景象,浑浊的瞳孔里映着此起彼伏的冠带,思绪却飘回先帝托孤之时——原来这看似风雅的诗会,早在御笔钦点的那一刻,便成了各方势力角力的棋盘。
这场由大汉皇帝钦点、广陵王刘荆督办的诗韵雅集,表面上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盛会,实则暗潮涌动。
高台之下,广陵王刘荆半倚在雕花王座上,玄色锦袍上的金线蟠龙在阳光下若隐若现,腰间嵌着七颗墨玉的蹀躞带泛着冷光。
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最末端的玉珏,鹰隼般的目光扫视全场,最终落在两个人身上:
身着月白锦袍的诸葛继亮,腰间金丝软鞭若隐若现;
素衣简行的荀贤,袖口《论语》刺绣在阳光下微微发亮。
刘荆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指甲深深掐进王座扶手上的螭纹——这二人,便是他此番要招揽的关键人物。
\"此次诗会分三关遴选!\"
恒荣广袖一挥,震得青玉案上的鎏金沙漏发出轻响,细沙开始缓缓流淌。
他朗声道:
\"首关以'仁德'为题,限时半柱香,择三十篇入内;
次关现场命题,由三位考官盲选十篇;
最终夺得前三甲者,将由大汉皇帝御赐太学院祭酒之荣誉,前十名亦可得明年太学院深造之资格。\"
话音未落,人群中已响起窃窃私语。
阴丰斜倚在紫檀雕花椅上,金丝绣着饕餮纹的袖口随意一扫,案几上的宣纸便如雪片般飘落。
他腰间羊脂玉佩撞在鎏金腰带上,发出清脆刺耳的声响,更添几分骄横。
\"不过是酸儒卖弄,且看谁能入本世子法眼。\"
他抓起酒盏一饮而尽,琥珀色的酒液顺着嘴角流下,在蟒纹锦袍上晕开深色痕迹。
考场内,墨香与龙涎香交织成雾。琅琊诸葛继亮身着月白锦袍,发间玉冠镶嵌的祖母绿在烛光下泛着冷光。
他提笔时,玄色暗纹袖口滑落,露出腕间缠绕的金丝软鞭——那是诸葛家子弟暗藏的防身之物。
狼毫在澄心纸上如龙游浅底,写下\"德润苍生泽\"五字时,朱雀广场的秋阳突然被云层遮蔽,他特意瞥了眼邻座的颖川荀贤,余光却瞥见广陵王刘荆身侧的侍从将一枚刻着蟠龙暗纹的青铜令牌轻轻搁在案几边缘。
那令牌流转的幽光与刘荆摩挲玉珏的动作形成微妙呼应,像极了暗夜中悄然亮起的信号。
诸葛继亮垂眸掩住眼底的笑意,腕间金丝软鞭无意识地轻叩砚台,发出三长两短的脆响。
这声响混在收卷的嘈杂声中,却让刘荆摩挲玉珏的手指骤然停顿——正是诸葛家秘传的应答暗号。
只见那素衣青年正用镇纸将竹简压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袖口《论语》刺绣随着书写的动作微微起伏,倒像是书页在风中翻动。
\"时间到!\"
梁天敲响铜锣,惊飞檐下白鸽。
阴丰踱步到收卷处,突然抓起一卷,大笑道:
\"'仁政如美酒,喝了不犯愁'?这等俚俗之语也配参赛?\"
被羞辱的学子脸色涨红,诸葛继亮抱臂冷笑,锦袍下摆掠过青砖的轨迹,竟在地面拖出类似北斗七星的图案。
刘荆眯起眼睛,指尖重重按在王座螭纹的第七颗星位,嘴角的弧度愈发深邃。腕间金丝软鞭随着动作轻响,似有不满之意。
看台上,莫娜公主站在班昭身边,紧张地握紧了缀满珠饰的裙摆,绿松石耳坠随着她急促的呼吸微微晃动。
她望着端坐广陵王身侧的子墨,见他正用茶盖轻轻拂去浮沫,玄色锦袍上的暗云纹随着动作若隐若现。
公主忽然想起月前日宫宴上,子墨挥毫写下\"民为邦本\"时,笔尖墨水飞溅在青砖上,竟像极了此刻广场上未干的墨渍。
转眼间,诗会进入第二关盲选,场地设在大雁塔二层。
大汉常山三公之二的苏叶、张道林,以及太学院东观楼院首曹大家三位考官背对考生而坐。
灯罩里,三十篇诗作的投影映在素绢上,宛如浮动的墨影。
\"此文虽用典精当,却失了质朴。\"
曹大家银簪轻点某处,珍珠步摇随之轻颤。
张道林突然抚掌赞道:
\"此句'民安即是江山骨',当入佳篇!\"
众人望去,正是荀贤的字迹,力透纸背,倒像是从竹简上拓印下来的古篆。
当诸葛继亮的\"九霄鹤唳响晴空\"映入眼帘时,苏叶的山羊胡激动得颤抖,竟将手中茶盏打翻在地。
茶水在青砖上蜿蜒成溪,倒映着素绢上的诗句,倒像是真有白鹤从墨痕中振翅欲飞。
此时,刘荆将一枚缠着金丝的玉简悄悄塞给贴身侍卫。玉简上\"龙隐浅渊待云起\"的刻痕,与诸葛继亮诗中暗含的治世抱负遥相呼应。
班昭握着团扇的手微微收紧,目光在\"治世安邦凭大略\"七字上停留许久,似有所思。
最终十篇佳作被挑出,作者们鱼贯而入。
阴丰盯着诸葛继亮腰间古玉,阴阳怪气道:
\"听闻琅琊诸葛氏藏书万卷,莫不是从故纸堆里抄的?\"
他内心对广陵王器重诸葛继亮一事的嫉妒之意溢于言表。
诸葛继亮踏前一步,锦袍下摆扫过青砖,带起一阵劲风,朗声道:
\"阴世子若不信,大可当场命题!\"
他周身散发的气势惊得梁天后退半步,而荀贤则不动声色地将袖中竹简握得更紧——那是他为应对刁难连夜准备的二十首诗作。
塔下广场,巴蜀唐氏的唐文用蜀锦帕子反复擦拭额头冷汗。
当广陵王刘荆宣布以\"东、风、雄、隆\"为韵脚作七律时,他的笔在宣纸上洇出墨团。
反观诸葛继亮,却将狼毫重重拍在案上,月白锦袍鼓胀如帆,朗声道:
\"看我先声夺人!\"
随即运笔如飞,口中吟道:
\"九霄鹤唳响晴空,仁政如风化雨东。治世安邦凭大略,巍巍华夏展雄风......\"
尾音未落,广场上已响起阵阵喝彩。
荀贤低头沉吟,素衣下摆被风吹起,露出绣着\"克己复礼\"的内衬,提笔写下:
\"阡陌桑麻沐惠风,粮仓岁岁贮粮隆......\"
唐文咬着笔杆憋出
\"万国衣冠拜帝宫\",
却见诸葛继亮抱臂冷笑,金丝软鞭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最终,琅琊诸葛继亮、颖川荀贤、巴蜀唐文三人脱颖而出,分获诗会前三名。三位才子的诗作被高悬于塔前。
苏叶抚须点评道:
\"唐公子气势有余,然'仁风远播九州隆'犯了重字之忌。\"
张道林指着诸葛继亮的诗赞道:
\"此治世安邦凭大略',当得起雄浑二字!\"
而荀贤的\"黎庶欢歌盛世隆\",则让曹大家击节赞叹:
\"将仁德具象化,妙极!\"
阴丰端坐在镶金檀木椅上,蟒纹锦袍袖口缀着的东珠随着动作轻晃。
他望着高台上谈笑风生的子墨,眼底闪过一丝嫉恨,却在瞥见对方腰间象征司隶校尉的獬豸玉佩时,指尖不自觉地蜷缩进袖中。
\"司隶大人主管司隶七郡,文治武功冠绝长安。\"
阴丰突然起身,声音甜腻得如同掺了蜜的毒酒,
\"今日诗会群贤毕至,若能得大人一首诗作墨宝,便是我等三生有幸。
方才三位才子虽已惊艳四座,但在大人面前,恐怕也只能算萤火比之皓月了!\"
说罢,他抬手示意梁天捧出澄心堂纸和狼毫,那殷切的模样仿佛子墨已然应允。
郭氏豪门世子郭璜半阖着眼睛,把玩着手中的羊脂玉扳指。听到阴丰的话,他唇角勾起一抹冷笑,暗忖这阴丰果然是草包,这般捧杀反倒容易惹人警惕。
他漫不经心地走到诸葛继亮身侧,低声道:
\"诸葛兄方才'九霄鹤唳'之句,当真有气吞山河之势。\"
说着,将一枚刻着郭氏族徽的青铜令牌塞进对方掌心,
\"近日府中得了些孤本典籍,若兄台愿拨冗一观......\"
话音未落,他瞥见荀贤投来的警惕目光,立刻笑着拍了拍诸葛继亮的肩膀,大声道:
\"改日定要向兄台讨教诗艺!\"
与此同时,楚王刘英斜倚在朱漆长榻上,身后站着三位来自雪域密城的僧人。雪城密城城主巴桑顿珠双手合十,铜铃手串随着动作发出细碎声响。
刘英用鎏金茶盏掩住嘴角,朝子墨的方向努了努嘴:
\"这位北海靖王倒是风头正劲。\"
巴桑顿珠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晦涩的光芒:
\"此人金色真气护身,气象万千,锋芒大盛,恐非你我能强求之人。\"
另外两位僧人对视一眼,悄悄结出一个手印,口中念念有词。
郭璜在人群中继续穿梭,不时与世家子弟低语。
当经过巴蜀唐氏的唐文身边时,他停了下来:
\"唐公子'万国衣冠'之句,尽显大国气象。\"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张烫金请帖,
“郭府近日有场文会,还望公子赏光。”
唐文受宠若惊,双手接过请帖,却没注意到广陵王刘荆眼底的余光。
子墨斜倚在广陵王身侧,玄色锦袍上的暗云纹随着呼吸起伏。
他自然明白阴丰的险恶用心——这捧杀之术,实则是想将他架在火上烤。
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苍龙剑,他垂眸思索片刻,沉声道:
\"阴世子谬赞,本司隶公务缠身,诗才早已荒废。\"
恒荣听了阴丰的话,若有所思,向身旁的苏叶、张道林、曹大家轻声言道:
“子墨若能压轴登场......\"
话音未落,苏叶已抚掌大笑:
\"前日在邓氏别院,老夫见他批注《心学》,字字珠玑。
若能借此盛会逼出他的诗作,必成千古绝唱!\"
张道林用狼毫蘸墨,在素绢上勾勒出\"道法自然\"四字,笔尖顿出凌厉锋芒:
\"小王爷久未展露诗才,此番定要让大汉的才子们见识见识。\"
\"小友莫要推辞!\"
恒荣拄着鸠杖颤巍巍起身,浑浊的眼中满是期待,
\"此次诗会旨在弘扬仁德,你身为朝廷重臣,更应以身作则!\"
苏叶捋着山羊胡恳切道:
\"前日见你批注《心学》,字字珠玑,定藏锦绣文章!\"
张道林甚至将狼毫直接递到他面前:
\"老夫听闻小王爷诗才在这大汉无人能及,今天莫让我等期盼之人失望啊!\"
子墨抬眸,扫过阴丰得意的嘴脸、郭璜不怀好意的笑容,以及几位大儒眼中的灼灼期盼。
他轻叹一声,起身时玄袍下摆扫过青砖:
\"既如此,本司隶便讨教一二。\"
莫娜公主呼吸急促,班昭低头掩住泛红的脸颊,淯阳公主攥着绣帕的手微微发抖。
就在子墨刚走到场子中央时,诸葛继亮抢先发难,金丝软鞭\"唰\"地缠上手腕,摆出随时出击的架势: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刘荆突然抬手轻叩王座扶手,三声响动恰好与诸葛继亮甩出软鞭的破空声重叠。
诸葛继亮旋身应对的瞬间,故意将腰间玉佩晃出一道弧线,那轨迹与刘荆此前在案几上划过的手势如出一辙。
子墨望着天边掠过的雁阵,心中冷笑:原以为点到为止,却不想这琅琊子弟如此狂妄。
他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朗声道: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对仗工整的下联一出,广场上顿时鸦雀无声,唯有雁塔风铃叮咚作响。
诸葛继亮瞳孔骤缩,猛地抽出金丝软鞭:
\"春风大雅能容物!\"
子墨神色自若,腰间苍龙剑随着转身发出清鸣:
\"秋水文章不染尘。\"
诸葛继亮额间青筋暴起,突然高声道: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上联不仅地名重复,更暗含天下通达之意,出得极为刁钻。
子墨微微眯眼,目光扫过长安城中纵横交错的街巷,脑海中飞速思索。片刻后,他朗声道: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下联以当铺相对,\"东西\"既指方位又指物品,与上联的\"南北\"相映成趣,工整又巧妙。
随着交锋愈发激烈,诸葛继亮又掷出
\"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的刁钻上联。
子墨垂眸思索,腕间竹简硌着手心——这是他平素积累的灵感,本不欲轻易示人。
但见他稍作沉吟,便朗声道:
\"二更鼓,两面锣,哐哐哐哐。\"
当这绝妙下联出口时,曹大家手中团扇\"啪嗒\"落地,张道林激动得将狼毫甩在案上。
诸葛继亮踉跄后退,月白锦袍沾满尘土,最终一口鲜血喷出,染红了大雁塔下的青石,好在书童及时上前搀扶才稳住心神。
荀贤见诸葛继亮落败,面色沉静如水,朝子墨深深一揖:
\"司隶大人对才卓绝,荀某心服口服。
然诗道浩瀚,敢请以'仁德济世'为题,我们七步成诗,望大人不吝赐教!
\"他话音刚落,阴丰便迫不及待地敲响铜锣,刺耳的声响惊起塔檐白鸽。
当荀贤邀子墨七步成诗时,刘荆向诸葛继亮投去意味深长的一瞥,掌心若隐若现的朱砂印记,正是诸葛家用于\"商量大事\"的标记。
诸葛继亮瞬间会意,低头整理袖口,将三道褶皱精准对齐,用只有两人能懂的方式回应这份招揽。
荀贤迈出第一步,素衣下摆扫过青砖,清朗之声随之而起:
\"圣德昭天地,慈心沐万邦。\"
第二步落下时,他望向广场上嬉闹的孩童,续道:
\"饥寒凭赈济,疾苦用心扛。\"
第三步,他的目光掠过几位鬓角斑白的大儒,
\"教化传千古,\"
第四步踏在阳光与阴影交界处,
\"仁风续八荒。\"
第五步,他抬手遥指巍峨的长安城,
\"巍巍华夏业,\"
第六步转身面向远方山峦,
\"永续太平章!\"
最后一步定音,全场寂静如夜。
苏叶的山羊胡剧烈颤抖,双手击节赞叹:
\"好一个'仁风续八荒'!既有济世胸怀,又含太平愿景,妙哉!\"
张道林更是激动地在宣纸上狂草:
\"荀氏之才,可安邦定国!\"
曹大家眼眶泛红,轻拭眼角:
\"此诗将仁德之重、治世之艰,尽融于字里行间。\"
刘荆再次起身,亲自走到荀贤面前,有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荀公子大才,不知可愿与本王共图大业?\"
荀贤不卑不亢地行礼:\"
王爷抬爱,荀某惶恐。然此事事关重大,容荀某慎重考虑。
\"郭璜见状,立刻走上前,脸上堆满笑容:
\"荀公子何必急着做决定?郭府的大门永远为公子敞开。\"
他又转向诸葛继亮,
\"诸葛兄,咱们改日再好好聊聊?\"
诸葛继亮看了看刘荆,又看了看郭璜,嘴角微微上扬,不置可否。
子墨望着荀贤微微起伏的胸膛,心中暗自赞赏。
这位颖川才子不仅才思敏捷,更难得的是诗中那份心怀天下的赤诚。
他深吸一口气,迈出第一步,夕阳将他的影子拉长,与荀贤的诗作一同铺展在大雁塔下。
第二步落下时,他的目光扫过塔下熙熙攘攘的百姓,孩童嬉笑追逐,老者安详对弈,一幅盛世图景跃入眼帘。
第三步甫一踏定,子墨开口吟诵,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苍凉雄浑的声音在大雁塔下回荡,仿佛将众人带入了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乱世,又将对仁德治世的渴望尽数道尽。
荀贤面色骤变,手中竹简\"啪嗒\"坠地。他难以置信地望着子墨,七步之期竟只走三步荀贤面色骤变,手中竹简\"啪嗒\"坠地。
他难以置信地望着子墨,七步之期竟只走三步便成千古绝唱,这等才思,当真是旷古烁今!
苏叶手中的羊毫在宣纸上晕开墨团,曹大家用帕子捂住颤抖的唇,班昭的团扇停在半空,淯阳公主眼眶泛红,莫娜公主的绿松石项链随着急促的呼吸晃动。
恒荣突然踉跄起身,鸠杖撞在青玉案上发出巨响。
老人浑浊的泪水滚滚而下,沾湿了雪白长须:
“荀公子之诗,言大汉仁德治世之愿景,如明灯引航,心怀苍生,诚为佳作。
然司隶大人之诗,立意更甚,叹先辈以命血换得今日太平,救万民于水火,方有吾等仁德之盛世。此中深意,发人深省,实乃警醒吾辈,当珍惜来之不易之盛景,以先辈为范,弘仁德之道,兴大汉之业。
今得闻此二诗,实乃吾等之幸,大汉之幸也!”
\"此诗......此诗当刻于石碑,传之万代!陛下若见,必叹'吾朝有此子,如高祖得子房!'\"
他颤巍巍走向子墨,干枯的手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臂,仿佛握住了大汉文脉的传承。
楚王刘英看着这一幕,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身后的巴桑顿珠双手合十,低声念诵经文,眼中闪烁着危险而又惊诧的光芒。
就在方才,他身边的两位法王用黑渡密咒试探子墨的护身光罩,竟如泥牛入海,消散在子墨周身流转的七星天珠光晕中。而子墨本人却毫无察觉。
诗会散场时分,暮色给大雁塔镀上一层血色。
诸葛继亮在人群中与广陵王刘荆擦肩而过,袖中悄然多了一枚刻着\"子夜来府一聚\"的竹简。刘荆离去时故意放慢脚步,玄袍下摆扫过诸葛继亮脚边,带起一片枯叶,在地上划出蜿蜒的轨迹,恰似两人之间隐秘的盟约。
当晚,诸葛继亮独坐书房,摩挲着虎符上的纹路,想起白天诗会中与刘荆的种种默契暗语,嘴角不自觉上扬。
窗外秋风掠过屋檐,带着几分肃杀之气,他朝着广陵王刘荆的别院而去。却也昭示着一场足以撼动天下的棋局,正在缓缓拉开帷幕。而他,已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