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暖暖而生 > 第232章 擦肩而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月廿六,长安城垣在晨光中投下巨大的阴影,朱雀大街上车马粼粼。

陈行宁勒马回头,身后是秦云飞,三十六名卢氏子弟,一辆拉着林贵、强哥儿和两个侍女的马车,最后还有两辆装满行李的板车组成的队伍。

他未作过多停留,只朝送行的同窗与卢府管事略一拱手,便扬鞭催马,领着这支队伍踏上了南下的官道。

马蹄踏碎春泥,扬起一道尘烟,将巍峨的长安城渐渐抛在身后。

一路风尘,陈行宁一行人于四月初抵达广丰县境。

县令于大人早已得了消息,率县衙大小官吏在城门外官道上恭候,远远望见那队显赫的人马,于县令几乎立马上前迎接。

“见过陈大人!”于县令一拱手,他心中明镜似的,眼前这位陈行宁虽与自己同为县令,却是新科进士,天子钦点的门生,前程如锦,岂是他这等苦熬资历、由县丞一步步爬上来的“地头蛇”可比?

更遑论他身后那三十多名卢氏子弟,个个气度不凡,显见是卢氏一门倾力支持的精英。

他于某人“沾亲带故”也算半个卢氏门生,此刻更是半点不敢怠慢,既是给陈行宁面子,也是给卢氏里子。

陈行宁翻身下马,拱手行礼:“下官见过于大人!感谢大人曾经照拂,日后也还请于大人多多关照。”态度温和,并无半分倨傲,毕竟从官职上来说于县令已是中县县令,而他才是下县县令,于理于情他都该拜见一番。

这让于县令心头稍安,连忙引众人入城安顿,一番应酬后,陈行宁并未休息,而是直奔城外山中的老君观。

观主归恒道长是他旧识,他的首徒云海道长早些时日随林暖下了江南,也不知道这会如何了。

观内清幽,茶香袅袅,归恒道长捻须含笑,正与陈行宁寒暄叙旧,一派仙风道骨。

陈行宁并没有隐瞒,而是将江南瘟疫肆虐的消息和盘托出,并且暂时没有明确消息,老道长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哐当!”一声脆响,归恒道长手中那只茶盏脱手跌落,他慌忙用手扶了一把,滚烫的茶水溅红了他的手指,他却浑然不觉。

那素来乐观的脸上皱纹深刻如刀刻“海哥儿……我的海哥儿!”

老道长猛地站起身,紧紧抓住陈行宁的手臂,“知远老弟,贫道不跟你客气……贫道要随你去江南!”一向超脱的方外之人,此刻只是一个忧心如焚的师父。

陈行宁看着老道长眼中几乎要溢出的担忧,感受着他指尖的力道,心中恻然,他略一沉吟,郑重颔首答应。

离开道观,陈行宁又马不停蹄地回到了五井村。

他的归来,让小小的村庄沸腾了。

当年无家可归的青年,如今已是天子门生、朝廷命官,衣锦还乡。

陈行宁先郑重地向村中祠堂和村学捐了二十两纹银,感念“当年若非乡亲们收留照拂,行宁焉有今日?此乃一点心意,望能稍助村中。”

村学里,朗朗书声依旧。

当年的周童生,如今也已是周秀才了。虽然名次不高,但他和他的亲人也很意足了!

更是将户籍迁到了五井村,三个儿子都在村学开蒙,真正在这里扎下了根。

陈行宁与周秀才促膝长谈,看着简陋却整洁的学堂,心中感慨,或许这五井村真有些文脉灵秀之气?

他将林大伯和林四叔的田亩纳入了自己新科进士的免赋名额之内,这是他能给予的最直接的回报。

他又仔细考教了林满、林才兄弟的功课,见二人根基扎实,便鼓励道:“今岁童生试,你二人可去试试身手。”

听闻陈行宁即将赴任江南越州,不少村民心思活络起来,纷纷登门,言辞恳切,希望能随行南下去谋个差事或前程。

陈行宁温和地婉拒了“诸位乡亲厚爱,行宁铭感五内。然江南情势叵测,此去凶险难料,岂能带乡亲们涉险?再者,”他顿了顿“江南一事还需阿暖安排,且我此行队伍已然不小,若再添人,恐过于招摇,于行程、于安全皆非上策。”他言辞恳切,没有半分新贵骄矜,仿佛还是当年那个温和的村学先生。

村民们虽失望,却也理解,更感念他的坦诚与不忘本。

队伍中的秦云飞,也抽空回了趟家,得知妻儿已随一丰回江南,秦乐也追去了,索性我只能忧在心间。

在广丰县停留了五日,处理完各项事务,陈行宁便率队继续南下。

四月十六日,行至合安县境,远远便望见旌旗招展,一队更为庞大的车马仪仗停在官道驿站旁——正是赴任江南东道提督的卢清哲一行。

卢清哲身着绯色官袍,气度沉凝威严。他的护卫皆是精锐,甲胄鲜明,远非陈行宁的队伍可比。

提督之位,统辖一道军政,仅在刺史之下,实为封疆大吏,足见康圣帝对其的倚重与赋予的平乱重任。

此番在合安,卢清哲便是要先行接见所有赴任江南东道的官员,统一部署。

陈行宁肃整衣冠,上前恭敬拜谒,两人在驿站内密谈良久,卢清哲神色严峻,将江南一些情况告知,并面授机宜。

陈行宁凝神静听,心头愈发沉重,事态紧急,他不敢耽搁,次日清晨便向卢清哲辞行,率队先行渡江。

大江横亘,烟波浩渺,渡船破开浑浊的江水,缓缓驶向对岸。

陈行宁独立船头,扶着冰冷的木质栏杆,任凭江风吹拂起他的衣袂。他极目远眺,那片被薄雾笼罩的土地,便是阿暖无数次向他描绘过的江南了。

“阿暖说,江南很美,诗情画意……”他低声自语,眼前仿佛浮现出阿暖笑语嫣然的模样,说着小桥流水、烟雨楼台、十里荷花。

但此刻映入他眼帘的,除了春日应有的葱茏水色,似乎还隐隐笼罩着一股沉寂之感。

对岸的轮廓在雾气中逐渐清晰,岸边的垂柳依旧袅娜,偶有水鸟掠过江面,留下一串涟漪,诗情画意犹在,只是留恋景致的人少了。

陈行宁的手,探了探晨间江上的薄雾,那冰冷的触感,提醒着他此行的使命,江南的“美”,正等待着他们去驱散阴霾,重新擦亮。

船,靠岸了。

陈行宁扶着渡船栏杆,心潮起伏地踏上江南土地时,他全然不知,就在昨日,他魂牵梦绕的阿暖,正带着林家的亲眷,悄然登上了北去的客船。

两支队伍,一支代表着朝廷新锐南下赴任,一支承载着丧亲之痛北归故里,虽同处一县,却如同两条短暂交汇又迅速分离的溪流,在喧闹的官驿码头擦肩而过,未曾照面。

陈行宁南渡,心念江南的阿暖;林暖北行,亦不知心心念念的陈先生已近在咫尺,这阴差阳错的错过……

三日后,风尘仆仆的陈行宁一行抵达广丰县城北门。

远远便见城门处旌旗微展,数位身着官袍之人已在等候。为首一人,年约四旬,面容儒雅,蓄着精心打理的美髯,正是即将离任的越州县县令祝长青,他身侧是同样即将高升的卢光,以及张县丞、吴县尉等一干僚属。

陈行宁连忙下马,快步上前,躬身行礼:“下官陈行宁,见过祝大人、卢大人及诸位同僚。”

祝长青朗声一笑,上前虚扶,眼中满是长辈看子侄般的欣赏:“快快免礼!早听小暖那丫头念叨了多少回,言其未婚夫婿陈知远如何光风霁月,才学过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仪表堂堂,气度沉稳!”他语气热络,毫不掩饰对陈行宁的好感。

卢光也含笑点头,目光温和中带着期许。

陈行宁恭敬道:“大人谬赞,行宁愧不敢当。”

“欸!”祝长青一摆手,佯作不悦“贤侄此言差矣!你与小暖既有婚约,我托大,你当唤我一声‘祝世叔’才是正理!”他指了指卢光,“至于卢大人,更是小暖的义父,自然也是你的义父,自家人面前,何必拘泥官场俗礼?”

卢光也笑着接口:“正是此理。知远,往后私下里,便唤我义父即可。”

感受到两位的善意,陈行宁也不拘谨再次郑重行礼:“是!小侄见过祝世叔,见过义父!”

“这才对嘛!”祝长青与卢光相视一笑,一左一右,亲热地携着陈行宁的手臂,如同迎接自家归来的子侄般,将他引入越州城。

一路行来,祝长青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越州的风土人情、街市布局、衙署所在,卢光则不时补充几句。

这番景象落在街道两旁好奇观望的百姓眼中,自然明白:这便是新任县令,长的满周正的呢。

步入肃穆的县衙大堂,公事公办的气氛便取代了城门口的寒暄。

陈行宁面容一肃,先请出吏部文书,朗声宣读了对祝长青等人的新任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原越州县县令祝长青,勤勉王事,于江南疫患中恪尽职守,安定地方有功,着升两级,擢为临安府同知!……原越州县县丞卢光,才干卓着,抚民有方,着升两级,提任南嘉县县令!……原越州县县尉卢辉,忠勇可嘉,维持地方得力,着提任临安府尉!……原县丞张世怀,升一级,提任瑾州县令!原县尉吴有林,提任南嘉县县尉!……”

随着陈行宁清朗的声音回荡在公堂之上,被点名的官员们脸上难掩激动与欣喜,纷纷整理衣冠,朝着京城方向叩首谢恩:“臣等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卢光与吴有林虽同是赴任县令和县尉,但南嘉县乃富庶上县,其地位、赋税、人口远非如今的越州县可比。

越州在祝长青等人接手前不过是下县,经他们苦心经营,本已摸到中县门槛,奈何一场惨烈瘟疫,人口锐减,一切努力付诸东流,如今又跌回下县之列,当然其他地方也都不得好,到底家底在那。

冗长却必要的交接程序持续了整整半日。

陈行宁心无旁骛,将越州县的户籍、田亩、赋税、刑狱、仓廪等卷宗一一核对,与祝长青详细交割。

他心中虽如沸水般思念着林暖,恨不能立刻飞到她身边,但职责所在,他强压着心绪,将公务处理得一丝不苟。

终于,最后一份文书签押完毕。

陈行宁心中长舒一口气,正欲向卢光和祝长青告退,准备立刻带着秦云飞去林宅寻访阿暖。

就在这时,卢光猛地一拍额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哎呦!知远!你瞧我这记性!真是忙糊涂了!”

陈行宁心头一跳,他看向卢光:“义父,何事?”

卢光脸上满是歉意“小暖……小暖她前几日,已经带着林家的亲眷,启程回北地老家去了!你们……你们难道没在路上碰见?”

仿佛一道惊雷在耳边炸响!陈行宁的神色只剩下难以置信。

他喃喃道:“回北地了?……我们……我们……” 昨日和安县的喧嚣场景在脑中飞快闪过……原来咫尺便是天涯!

一股失落感瞬间淹没了他,他闭了闭眼,心间唯有无奈叹息:“果然……老天爷还要这般考验我么?” 重逢的喜悦还未升起,便被错过的遗憾狠狠浇灭。

他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义父,阿暖……阿暖她们为何在此时节匆匆北归?可是家中出了什么变故?” 他心中隐隐不安,若非大事,阿暖断不会在江南事务未了之时突然北返。

卢光看着他沉重地叹了口气,声音低沉下去:“唉……知远,节哀!是林家三叔没了,染上了瘟疫,没能救回来……”

“什么?!” 陈行宁如遭重锤,身形猛地一晃,他只觉得一股疼痛狠狠攫住了心脏!

三叔竟然……竟然就这样走了?倒在了这场该死的瘟疫里!

“三叔……三叔没了?” 他失声重复着,眼前仿佛浮现出林暖得知噩耗时的样子,骤然失去亲人,该是何等的心碎欲绝,肝肠寸断?强撑着料理后事,安抚亲人,又带着巨大的悲伤和疲惫踏上归乡之路……而自己,竟未能在她最需要依靠的时候,陪在她身边!

想到林暖独自承受的这一切,陈行宁的心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紧、揉搓,痛得无以复加。

那未能及时送达的思念,瞬间化作了满腔的疼惜,他站在那里,紧握的双拳微微颤抖,眼中是翻涌的痛楚与深深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