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985章 成立金融稳定工作专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85章 成立金融稳定工作专班

岭州省委常委会议室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李一凡端坐主位,面前的笔记本摊开着,他手指微动,轻敲桌面,仿佛在为这场历史性决定定节奏。

“同志们,昨晚财政、住建、金融三部门的通气会,我们已全面掌握了恒达系所牵涉的债务风险总盘子。”他的语气不快不慢,却压得人心头沉重,“我认为,当前岭州金融风险已从潜在走向显性,从个案走向系统,必须设立一个统筹调度、具备实权的专班机构。”

会场一片寂静。李一凡不等他人表态,直接翻开笔记,“我提议成立‘岭州省金融稳定工作专班’,归省委常委会直接领导,日常由省委书记负总责、常务副省长牵头运行。”

他扫视四周,眼神在副省长贾良峰与省金融办主任赵可之间略作停留。

“贾良峰同志负责专班日常调度,赵可兼任专班办公室主任。”李一凡补充道,“专班的工作目标只有一个:压降风险、拆解链条、清理虚假资产,防范金融系统性崩溃。”

这已经不是建议,而是宣布。众人意识到,岭州的金融格局,今夜将重写。

“书记,这项专班是否具备调阅、协调、督办的跨部门权限?”省纪委书记王世荣问得极为锋利。

李一凡目光如炬:“必须具备,省纪委监委、组织部、审计厅列入专班成员单位,保障权威,倒逼落实。”

组织部长卢世楷轻轻点头,虽未发言,但明显认同。

“那,是否涉及对银行体系的窗口指导?”省委副书记陈绍东眉头微蹙。

李一凡答得毫不犹豫:“当然包括。专班将约谈地方银行高管,提出具体授信结构调整建议。我们要保刚需,削杠杆,稳定楼市预期。”

这一连串重锤落地,让原本低调观望的常委们坐姿一正。几位副省长对视一眼,知道李一凡是真的动真格了。

晚上八点,省委办公厅连夜发出红头文件,《关于成立岭州省金融稳定工作专班的通知》。各厅局连夜调人筹备专班办公室设立,省委大院七号楼临时改造为专班驻地,连办公桌都是从财政厅紧急搬来的。

而此刻,在一间并不显眼的写字楼内,赵可正带队搭建“数据对接平台”。他背后的大屏上,已经列出恒达地产、嘉德信托、岭州农商行、天汇担保、众辉资本五家重点监测对象的资金流图谱。

“每笔转账、每项担保、每宗土地抵押,都要可视化呈现。”赵可用一种近乎苛刻的语气吩咐,“专班核心是数据,中枢要强。”

与此同时,纪委专班小组也悄然行动起来。几名纪检干部已带着保密授权进入建委和房地局资料室,封存大量涉恒达系的城改批文和金融审批记录。

在市委系统,李一凡亲自给岭州市委书记周远东打了一个电话。

“周书记,有关城中村项目的拆迁合同、评估报告,我要在明天下午前看到电子版,实在不行我派督导组去。”

对方声音一紧,连说三声“马上处理”。

更大范围的震动,还在扩散。

岭州省内七个地市金融办主任紧急赶赴省城,尚未踏入省委办公楼,就被统一安排在大院后院一栋老楼集中闭环办公。统一吃住、统一培训、统一备案。

“现在的岭州,谁还敢打马虎眼?”一名副处级干部在群里私下感叹,“书记是真的动了刀子。”

与此同时,李一凡亲自起草了一份《关于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防控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这份文件从银行授信结构、企业审计制度、土地出让监管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并要求专班系统化推进“白名单”制度:只有纳入白名单的项目,才可获批新融资。

而在这背后,李一凡已经让岳父林国栋派来的一位金融智囊,隐身进入专班,协助搭建系统性风险防范框架。这位智囊曾在金融稳定局供职多年,熟悉央行与银保监系统内部联动机制。

“岭州的金融改革,要成为全国的样板。”李一凡在一次内部碰头会上直言。

这并非夸口。他要用一个“非中央命令”的身份,推进一场比京津冀棚改更精准、比温州金融改革更底层的地方金融大整顿。

但变革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省内两家本地银行开始对恒达系项目抽贷,导致其在粤东、粤北项目全面停工,引发民工维权、供应商逼账。

新闻未披露,但专班已掌握。

李一凡当天即刻主持专班碰头会,紧急协调应急预付款用于保障民工工资支付,“要稳工地、稳人员、稳情绪。”

在会议室角落,一位省委政研室老干部望着白板上的问题清单,轻声说:“岭州,不一样了。”

夜色中,七号楼的灯光仍未熄灭。

而李一凡刚结束一天十场会议,走出楼道,望着远处高楼林立的金融街区,心中默念:岭州,不容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