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州省委机关会议室内灯火通明,挂钟已指向晚八点,却无人有离席之意。今夜,是省委书记李一凡调任后,首次以正式名义召开省委财经委员会专题扩大会议,主题直指当前地产与金融交错的风险点——恒达地产系问题。
长桌一端,李一凡身穿深灰西装,脸色凝重。身后站着省办公厅秘书长何建军,正低声与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核对汇总材料。文件堆积如山,横跨房地产调控、土地供给机制、地方债务管理三大板块。岭州这座号称“南国经济龙头”的省份,正站在一道危险分水岭上。
“各位,”李一凡终于开口,语调沉稳有力,“恒达系问题,不是一家企业的波动,而是一条隐藏极深、关联甚广的系统性风险链。再不管,就是经济塌方、财政出血、群众维权三线合围。”
话音落下,台下座次整齐,却气氛骤凝。副省长郑玉梅忍不住微微皱眉,目光扫过财政厅、住建厅、银保监局几位厅长面色——果然不妙。
财政厅厅长赵彬举手请示:“书记,根据目前统计,恒达系在岭州辖内持有土地项目57个,已建未售项目34个,累计贷款余额超过2600亿。如果启动全面排查,是否……”
“不是‘是否’,是‘必须’。”李一凡打断他,“全省各级金融系统、土地管理、住房建设、信访维稳、纪委监察,一体联动。我不希望看到谁出现在工作群里发‘请假申请’或者搞文字游戏。”
会场一片死寂,空气仿佛凝固。
“从今晚起,成立‘岭州金融安全工作专班’,我亲自挂帅。副书记陈绍东任常务副组长,住建厅、财政厅、银保监、纪委监察、公安、网信办统筹抽调骨干力量,三天内完成架构组建,七天内完成初步调查提纲,十五天出首份风险评估报告。”李一凡的语速不快,却字字铿锵。
“此外,我今天第一次,正式提出‘岭州新三保’:保金融、保民生、保转型。”
这一刻,所有人的笔几乎同时停住。
“‘保金融’,就是稳定金融系统,精准拆弹,遏制连锁反应;‘保民生’,就是保交楼、保就业、保生活,让老百姓不是去维权,是去过日子;‘保转型’,就是借这次震荡清洗虚高杠杆、僵尸项目和不合规链条,推动岭州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赵彬咬了咬牙,点头:“明白,书记。”
李一凡继续道:“这不是口号,是行动。今晚的会议纪要将对外公布,我会在下周岭州市主会场召开一次公开座谈会,听取百姓意见,约谈恒达涉及项目负责人,并公布第一批被问责名单。”
他顿了顿:“我希望大家明白一点,这是岭州危机,也是岭州机遇。”
副秘书长轻咳一声,将打印好的《新三保行动纲要(草案)》分发下去。纸张翻动声中,众人第一眼看到的是红头文件右上角盖着的“岭州省委财经委员会”。
厅长们的心脏都狠狠跳了一下。
这不是提议,是定调。
“书记。”陈绍东终于发声,语气依旧含蓄,却难掩不满,“目前地产链条上涉及太多金融机构,贸然动手,会不会……带来过度恐慌?”
“所以我们要讲方法。以审慎稳妥为原则,以信息公开为武器,以各级干部责任制为保障。”李一凡直视他,“不怕你不同意,就怕你不落实。”
会议持续至深夜。李一凡结束发言后,没有立刻离席,而是走到会议室侧门外的吸烟区。正厅级干部只能抽“会后烟”,但他今晚破例,点燃了一支中华,站在夜风中沉思良久。
脚步声由远及近,是省纪委书记易启明。他沉声道:“书记,纪委组已经开始接触恒达系相关招投标合同,涉及一部分省住建系统干部。”
李一凡点头:“放手查。涉及人名,一律匿名汇报,等我签字后再发通报。我要的是精准,不是乱枪打鸟。”
“明白。”
回程途中,李一凡坐在黑色公务车后座,翻着秘书递来的人民日报岭州版。头版头条已是今晚发布的“新三保行动部署”。他却更关注角落里一条小新闻:“岭南大学与中央公务员学院联合调研组即将来岭州,开展金融与城市治理创新案例分析。”
这正是他提前布置的“舆论稳压器”。
调研组名单中,赫然在列的是中办政策研究室副局级干部,以及大夏吏部青年司长的研究助理。这些人白天讲课,晚上汇报,信息层层上传,是中央观察岭州金融局势的另一个“回声管道”。
回到省委小楼时,已是凌晨两点。
秘书低声道:“书记,刚刚接到通知,四九城要求您明天下午参加一场远程座谈,主题是南方经济稳定工作汇报,金融口为重点。”
李一凡淡淡道:“不是来听故事的吧?”
秘书苦笑:“可能是来挑错的。”
“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沉住气,把招布好、把话说清。”他望向窗外黑夜,“岭州不怕风暴,但怕自乱阵脚。”
夜色沉沉,岭州这艘巨轮,在他掌舵下,正逐步驶入风口浪尖。而从今天起,南中国的改革实验,就从这座省委小楼开始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