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夜,贾宝玉在鸿胪寺衙署的厢房里辗转反侧。
白日里刚接待了来自暹罗的使团,商谈两国通商事宜,此刻虽疲惫不堪,却难以入眠。
朦胧间,他做了一个极长的梦。
他先是翻开了一本书,书上写着《红楼梦》三个字,翻开之后,书里面的种种情节全部都从书里面跳跃出来,一一上演。
他自己也参与其中。
梦中,他是荣国府里的富贵闲人,不过却住在一个很是奢华的院子里面的一个小院里,哪个小院叫做“怡红院”,他在那里整日与姊妹们嬉戏玩闹。
林妹妹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娇弱表妹,两人说着些痴言痴语,为些小事拌嘴赌气。
梦中的情节光怪陆离:元春姐姐在宫中郁郁而终,迎春姐姐被父亲卖给孙家受尽折磨,探春妹妹远嫁异乡,惜春妹妹最终出家为尼......而最让他心痛的是,林妹妹泪尽而亡,魂归离恨天;他自己则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不!”宝玉从梦中惊醒,浑身冷汗涔涔。
窗外月色如水,衙署内一片寂静。
他扶着额头,梦中种种历历在目,真实得令人心悸。
“那真的是我吗?”宝玉喃喃自语,“那个整日厮混内帷、不思进取的纨绔子弟?”
他起身点亮烛火,在书案前坐下。
梦中那个贾宝玉,与他如今的境遇简直天壤之别。
如今的他,是鸿胪寺最年轻的少卿,负责接待各国使节,推动商贸往来。
而林妹妹,更是贵为郡主,执掌全国女子官学。
“莫非......”宝玉忽然萌生一个念头,“那本书是我写的?是上辈子的我,因为对林妹妹爱而不得,所以才编出那样悲惨的故事?”
这个想法让他不寒而栗。
若真是如此,他何其庆幸这辈子能够迷途知返!
想起当年与黛玉一同参加科举的情形,宝玉唇角泛起笑意。
那时他虽不及黛玉夺得榜首,却也名列二甲,让贾府上下大吃一惊。
更让众人意外的是,他主动请求到鸿胪寺任职,说要“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些年来,他凭借语言天赋和待人真诚,在外交事务上颇有建树。
最难得的是,他始终牢记幼时说过的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在各项女子运动中不遗余力。
次日一早,宝玉便去巾帼书院寻黛玉。
见到她正在指导学生研读海外典籍,神采飞扬的模样与梦中那个泪眼朦胧的林妹妹判若两人。
“宝二哥怎么来了?”黛玉见他神色有异,关切地问道。
宝玉将昨夜的梦娓娓道来,末了叹道:“若那真是我们的前世,我定要感谢上苍,给了我们重来一次的机会。”
黛玉听罢,沉吟良久,忽然笑道:“我倒觉得,那不是前世,而是另一种可能。若不是嬷嬷悉心教导,若不是朝廷开女子科举,若不是宝二哥你迷途知返......我们或许真会走上梦中的那条路。”
这话点醒了宝玉。
是啊,人生的岔路口,每一个选择都会引向不同的结局。
“说起来,还要多谢宝二哥昨日在暹罗使团面前为我们书院美言。”黛玉转移了话题,“听说他们愿意派女学生来书院交流?”
宝玉点头:“正是。我还向他们推荐了书院的医药科,希望他们能派医女来学习。”
这就是如今的贾宝玉——不再是那个只会在女儿堆里打转的公子哥,而是真正能为女子谋福祉的实干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宝玉越发积极地投入女子事业。
他利用鸿胪寺的便利,为书院引进了海外的书籍知识;在接待外国使节时,总不忘推介书院的成就;甚至亲自为书院的学生讲授外交礼仪。
最让人称道的是,在朝廷讨论是否允许女子参政时,宝玉是少数几个坚决支持的大臣之一。
“女子为何不能参政?”他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巾帼书院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林郡主管理全国女子官学,井井有条;原大人执掌书院产业,利润丰厚。这些难道不足以证明女子的能力?”
有保守派大臣反驳:“女子终究要相夫教子......”
宝玉当即打断:“所以下官的妻子如今也在书院任教,我们夫妻二人各自为朝廷效力,有何不可?”
这话引起一阵窃笑。
原来宝玉的妻子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在书院认识的宓龄的侄女。
二人志趣相投,婚后各自专注事业,成了京城有名的“模范夫妻”。
下朝后,十王爷拍着宝玉的肩笑道:“好你个宝玉!如今倒成了女子运动的急先锋了!”
宝玉正色道:“王爷说笑了。宝玉只是觉得,女子若有机会施展才华,绝不输男子。这不仅是帮她们,也是在帮我们自己——朝廷多了人才,国家才能更强盛。”
这番话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或许会显得虚伪。
但从宝玉口中说出,却格外真诚。
这日,宝玉陪同海外使节参观书院,正好遇见教习在教学生骑射。
但见那些女子纵马驰骋,箭无虚发,引得使节连连称赞。
“贾大人,”一位使节好奇地问,“贵国女子都能习武吗?”
宝玉自豪地道:“在我朝,女子可以自由选择想学的技艺。有爱武的如柳将军,也有爱文的如林郡主,更有爱医爱商者。重要的是,她们都有选择的权利。”
使节感慨道:“这般开明,实在令人敬佩。”
晚间,宝玉将这番对话告诉黛玉,黛玉笑道:“宝二哥如今说话,越来越有外交官的风范了。”
宝玉却道:“我不过是说了实话。说起来,我还要感谢林妹妹。”
“谢我什么?”
“若不是你当年在苏州办书院,让我看到女子的无限可能,我或许还在那个梦里徘徊。”宝玉诚恳地说,“是你让我明白,尊重女子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给她们施展的舞台。”
黛玉闻言,眼中泛起感动的泪光。
她想起梦中那个只会说“女儿是水做的”却无力改变任何事的宝玉,再看看眼前这个实干有为的贾大人,恍如隔世。
“宝二哥,”她轻声道,“你变了,也没变。变的是你的作为,不变的是你的本心。”
是啊,贾宝玉还是那个真心尊重女子的贾宝玉,只是如今的他,有了实现理想的能力和勇气。
“有时我在想,”宝玉忽然道,“若是梦中的那个我,看到如今的我们,不知会作何感想。”
黛玉微笑:“他一定会很欣慰。因为无论是梦中的宝玉,还是现在的宝玉,内心深处都希望女子能过得更好。”
暮色渐浓,书院灯火次第亮起。
在这片光明中,有一个男子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不是站在女子身后,而是与她们并肩前行。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不是谁拯救了谁,而是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贾宝玉真正的人生价值——不是在大观园里伤春悲秋,而是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为所有“水做的骨肉”争取应有的权利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