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近来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儿子贾宝玉如今在鸿胪寺任职,儿媳宓氏在巾帼书院任教,小两口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可越是这般和美,王夫人越觉得不是滋味——在这个家里,她这个做母亲的,似乎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了。
这日,王夫人又独自在房里唉声叹气。
周瑞家的见状,凑上前低声道:“太太可是想念宝姑娘了?听说宝姑娘如今把薛家的生意打理得风生水起,真是个能干的。”
这话正说到了王夫人的心坎上。
她想起宝钗的稳重懂事,再对比儿媳宓氏的“不务正业”,一个念头悄然滋生:若是能让宝钗做了宝玉的平妻,以宝钗的才干,定能把持家务。
至于宓氏,既然她喜欢在外头抛头露面,就随她去好了。
于是,王夫人开始频频邀请宝钗过府叙话。
起初宝钗不疑有他,每次来都带着时新点心和布料,陪王夫人说些家常。
“好孩子,难为你还惦记着我。”王夫人拉着宝钗的手,“你哥哥近来可好?”
宝钗轻叹:“还是老样子。好在如今家里生意都上了正轨,他便是想胡闹,也闹不出大乱子。”
王夫人仔细观察宝钗,见她虽已年过二十,但容貌依旧秀丽,举止间更添了几分干练。越看越是满意。
然而次数多了,宝钗渐渐觉出不对。
王夫人总是话里话外打探她的婚事,又时常抱怨宓氏不顾家,还总说“若是你能常来陪我就好了”。
这日从贾府回来,宝钗独自在房中沉思。
莺儿端茶进来,见她神色不对,忙问:“姑娘怎么了?”
宝钗摇头:“我总觉得姨母近来有些奇怪。她......该不会是想让我......”
她没有说下去,但莺儿已经会意,惊道:“这怎么行!姑娘如今管着偌大家业,何苦去给人做平妻?”
宝钗蹙眉:“但愿是我想多了。”
然而王夫人的动作却越来越明显。
她开始在各种场合夸赞宝钗,甚至当着宓氏的面说:“若是宝玉能娶个像宝丫头这般能干的,我也就放心了。”
宓氏是个聪明人,闻言只是淡淡一笑:“母亲说的是。薛大姑娘确实能干,把薛家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话说得不卑不亢,既认可了宝钗的能力,又暗示了她已有自己的事业。
王夫人碰了个软钉子,心中更是不悦。
宝钗察觉后,便开始找借口推脱王夫人的邀约。
不是说生意忙,就是要出门查账。
王夫人接连碰壁,心中焦躁,竟想出一个昏招。
这日,她以赏菊为名,设宴邀请宝钗。
请柬上特意注明“只请自家亲戚,不必拘礼”。
宝钗本欲推辞,但薛姨妈劝道:“终究是亲戚,总不能太生分了。”
宴席设在贾府花园,果然只有王夫人、宝玉、宝钗和几个丫鬟。
酒过三巡,王夫人突然说头疼,要回去歇息,临走前对宝玉道:“你好生陪着宝丫头。”
宝玉不疑有他,继续与宝钗谈论近日见闻。
谁知不过一刻钟,王夫人身边的丫鬟匆匆来报:“二爷,太太突然晕倒了!”
宝玉大惊,急忙赶往王夫人住处。
宝钗本欲告辞,那丫鬟却道:“宝姑娘且稍坐,太太醒来可能要问话。”
谁知宝玉刚走,园门就被人从外面锁上了。
宝钗心知不妙,正要唤人,忽觉一阵头晕,浑身发热。
“这酒......”她扶着桌子,猛然醒悟,“酒里下了药!”
就在这时,宝玉折返回来:“母亲并无大碍,说是老毛病了......”他见宝钗面色潮红,步履不稳,急忙上前搀扶:“宝姐姐怎么了?”
宝钗强撑着推开他:“快......快出去......”
然而已经晚了。
王夫人带着一群丫鬟婆子闯进来,见状大声呵斥:“宝玉!你......你对宝丫头做了什么?”
宝玉这才明白中了圈套,气得脸色发白:“母亲!您这是做什么?”
王夫人哭天抢地:“我不过是让你陪宝丫头说说话,你竟......竟做出这等事!这要让宝丫头往后怎么见人?”
宝钗虽浑身难受,神智却还清醒。
她强撑着站直身子,冷声道:“姨母不必演戏了。这酒里的药,难道不是您下的?”
王夫人一愣,没料到宝钗会直接戳破。
宝钗继续道:“我敬您是长辈,一直给您留着脸面。没想到您竟使出这般下作手段!”
她转向宝玉,“宝兄弟,烦请你派人去书院,请林妹妹和宓妹妹过来。”
宝玉这才反应过来,急忙吩咐小厮去请人。
王夫人慌了神:“宝丫头,你......你这是要做什么?”
宝钗冷笑:“不做什么,只是请人来评评理。看看是哪个做母亲的,为了掌控儿子,不惜毁掉侄女的名节!”
这话说得极重,王夫人顿时面如土色。
不多时,黛玉和宓氏匆匆赶来。
同来的还有原红蕖——原来小厮机灵,知道这事非同小可,特意去请了原红蕖。
了解事情经过后,原红蕖面色铁青:“好个王夫人!竟用这等下三滥的手段!”
王夫人还要辩解,原红蕖直接打断:“不必说了!今日之事,若传出去,不仅宝丫头名节受损,就是宝玉的仕途也要受影响!你这是要毁了两个孩子吗?”
黛玉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宝钗,对王夫人道:“舅母,宝姐姐这些年不容易。薛家全靠她一人支撑,她若有个闪失,薛家就完了。您就忍心看着自己外甥女落入这般境地?”
宓氏也道:“母亲若是觉得媳妇哪里做得不好,直说便是,何苦牵连无辜?”
在众人连番质问下,王夫人终于崩溃大哭:“我......我只是想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在身边......”
原红蕖长叹一声:“您若是寂寞,大可以来书院走走,看看那些女子是如何活出精彩人生的。何苦非要抓着后辈不放?”
这场闹剧最终以王夫人认错收场。
但宝钗经此一事,彻底寒了心,自此再不上贾府的门。
反倒是宝玉和宓氏,因此事感情更深。
宝玉当着众人的面郑重承诺:“此生有夫人一人足矣,绝不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