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水之败的阴影尚未从长安上空散去,帝国西陲的吐蕃已然蠢蠢欲动。
贞小兕知道,更严峻的考验即将来临。
那日,她在翰林院帮忙整理旧档,再次翻阅到关于金城公主的记录。
景龙四年,唐中宗将雍王守礼之女金城公主收为养女,隆重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两国一度以翁婿相称,关系和睦。
然而,和平的表象之下是利益的博弈。吐蕃人以给金城公主提供“汤沐邑”(私人领地)为名,重金贿赂了时任鄯州都督杨矩,最终骗取了水草丰美、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河西九曲之地。
贞德本叔叔把粘豆包塞进嘴里,含含糊糊地跟贞小兕念叨:“这杨都督的事儿啊,就跟俺们屯子老王家二小子似的——给人说媒时把自家宅基地当嫁妆送出去了,回头发现亲家搁那儿修碉堡,肠子悔青了也得硬挺着!”
景云元年那会儿,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和亲。
叔父叼着旱烟杆跟贞小兕比划:“你瞅瞅,押个嫁妆队愣能把国防线押出去三百里!吐蕃使臣扯着嗓子喊‘这疙瘩给公主洗胭脂盒够敞亮’,他杨大将军脑门一热,哎妈呀直接给人画地图上了!”
叔父的烟灰簌簌落下,“史官憋半天就写‘吐蕃赂矩’四个字,我寻思哪是金银的事儿,而是边关呆久了,看吐蕃人递奶茶都觉着比长安的香!”
待到开元元年任陇右节度使,杨矩站在城楼上看见九曲草原跑的全是吐蕃战马。
叔父跟贞小兕分析着:“这不完犊子了嘛!当年觉得送的是块擦脸毛巾,结果人家拿来当捆仙绳!”
她发现叔父的档案里“悔惧自杀”四字被朱笔圈出,旁边添了行歪歪扭扭的独属于叔父的东北口味批注:“但凡当年验收嫁妆时辰多带两队兵马,也不至于现在搁这表演胸口碎横刀。”
“最逗乐的是这老哥的脾气。”贞叔叔把档案卷成筒状敲案沿,“护送公主时能在冰碴子里啃干粮,转头让吐蕃人两句好话忽悠瘸了;抹脖子时挺干脆,偏不敢活着擦屁股。这不就跟咱屯张铁匠似的?打菜刀时吹毛断发,媳妇跟人跑了他蹲门槛磨刀——光磨不砍!”
“战略性欺骗。”小兕子轻抚着卷宗上的文字,心想:
九曲地易主那年,长安牡丹正盛。杨都督擦横刀那晚,指定想起带公主过九曲河谷的清晨。露水把鸾镜打模糊了,把羊皮地图也洇软乎了,结果他这辈子就卡在这湿漉漉的早晨再没出来……
这属于印象管理策略中极其高明也极其危险的一种,通过展示友好、合理的诉求,比如给公主领地,完美掩盖了其扩张地盘、获取战略优势的真实意图。杨矩的贪婪或短视,让帝国失去了黄河天险的一道重要屏障。
开元元年十二月,吐蕃遣使至长安,言辞恭顺,再次请求和盟。
次年五月,吐蕃国相坌达延甚至主动致信唐朝宰相,请求先行派遣熟悉边境的老臣解琬前往河源勘定边界,显得诚意十足。
然而,已被重新起用、深知吐蕃秉性的解琬,却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他立刻上书玄宗,尖锐地指出:“吐蕃必阴怀叵测,请陛下预屯重兵于秦、渭等州,以防不测!”
可惜,这番忠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或者说,朝廷刚刚经历东北惨败,尚未来得及在西线做出充分部署。
八月二十日,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率领十万铁骑,如潮水般攻入临洮,兵锋直指兰州,其前锋甚至深入至渭源,劫掠了大批唐朝牧场的优良战马,凯旋而归。
消息传回,长安朝堂一片哗然,气氛凝重到了极点。东北新败,西线又告急,巨大的耻辱感和危机感笼罩着帝国的心脏。
然而,满朝文武,竟一时无人敢主动请缨,挂帅西征。失败的阴影,让将领们变得谨慎,甚至怯懦。
小兕子知道,历史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她想起了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理论”——
一个人对自身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薛讷刚刚经历惨败,他的军事能力,至少是面对契丹时受到重创,自我效能感无疑降到了谷底。
但如果他能够正确归因(比如认识到自己轻敌,或者环境的影响,而非单纯的能力问题),并深刻吸取教训,这种失败的经历反而可能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让他在面对新的、不同的挑战时,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和更谨慎的谋划。
更重要的是,朝廷需要他。他的经验,是此刻稀缺的资源。
机会在一个夜晚悄然降临。
小兕子因在鸿胪寺整理吐蕃相关的文书档案,工作至深夜,恰逢即将赴陇右前线的监军李琰——一位相对开明、愿意听取意见的宗室官员——前来查阅旧档,了解吐蕃风土人情。
李琰眉头紧锁,面带忧色,显然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毫无把握。小兕子斟酌片刻,鼓起勇气,上前奉茶,并低声道:“李监军,卑职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李琰抬眼看了看这个平日里沉静少言、却偶尔眼神中透出不凡智慧的少女译语人,摆了摆手:“此处无人,但说无妨。”
小兕子深吸一口气,组织着语言,尽量不让自己的话显得过于惊世骇俗:
“卑职愚见,薛讷将军刚经滦水之败,其痛必深,其反省必切。且薛将军早年曾在西线与吐蕃交手,熟悉其战法战术,知其彪悍,亦知其短长。此刻启用他,或能收知耻后勇之效。”
李琰沉吟道:“你所言不无道理。但圣上……以及朝中诸公,会放心再次启用一个刚刚导致六万大军覆没的将领吗?”
小兕子运用“损失规避”理论解释道:“监军明鉴。人在面临巨大损失和不确定性时,往往宁愿选择已知的、即使有风险的人选,而非完全未知的新人。薛将军之败,其因已明,其过已罚。而吐蕃之患,迫在眉睫,朝廷……其实选择不多。” 她顿了顿,补充道,“况且,失败若处理得当,可成为更宝贵的经验。薛将军此刻用兵,必比以往更加谨慎周密。”
李琰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重新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少女,觉得她的话语虽有些名词新奇,但逻辑清晰,直指核心。他缓缓点头:“你所言,甚是有理。我此番前去,定会尽力周旋,助薛将军重振旗鼓。”
就在此时,一个令人震惊的补充消息传来:前鄯州都督杨矩,因当年收受吐蕃贿赂、致使朝廷失去河西九曲之地,如今面对吐蕃大举入侵,悔惧交加,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于家中自尽身亡。
小兕子听闻后,默然良久。
她用“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这一悲剧——
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比如受贿失地)与自身的价值观(比如忠君爱国)或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就像引狼入室)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痛苦和不适。
为了减少这种失调,个体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如改变态度,但他无法改变既成事实,或采取行为(如自我惩罚)来寻求解脱。
杨矩的选择,是后者最彻底的形式。
前线战云密布。
十月,吐蕃军队凭借河西九曲的基地,再次大举入侵,兵锋直指渭源。
初二日,被激怒的唐玄宗下诏,宣称欲御驾亲征,并调集四方兵马十余万,战马四万匹,摆出决一死战的姿态。
就在这个紧张万分的时刻,贞小兕被指派前往中书省递送鸿胪寺关于吐蕃习俗的汇总文书。她恰好听到几位官员,包括即将出发的李琰,在廊下低声议论——
一位兵部官员忧心忡忡:“吐蕃兵锋正盛,且据有河西九曲地利,补给便利,骑兵纵横。薛讷虽复起,终究是新败之将,士气、威信皆受损,恐难当此擎天之任啊。”
李琰叹息一声,道出最大的担忧:“最可虑者,正是河西九曲。此地水草丰美,地势复杂,我军长途跋涉,补给艰难,吐蕃却以此为跳板,进可攻退可守,如鱼得水。正面决战,我军胜算几何?”
小兕子心中一动。
她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但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
她回想起现代军事地理和心理学的一些结合点,谨慎地靠近,向李琰行礼后,低声道:
“李监军,卑职或有一得之愚,关于河西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