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了安秋的话,纷纷点头。
安冬首先表态:“安秋姐,你就放心吧。”
“我是铁定要跟着小小姐的,永无二心。”
安冬想起紫宝儿那精致的小脸,心头一片豪迈。
以后,她安冬,就是紫家小小姐的终极保镖了!
有了安冬的珠玉在前,其他人也纷纷表忠心。
“咱们是下人没错,但是有心,不盲。”
“且看咱们的行动。”
话说十分,不如行动一分!
下人们的所言所行,紫家人并不知道。
即便是知道了,也不会太过在意。
卖身契在他们手中,不忠,发卖就是。
反正签的都是死契,属于私有财产,即使打杀,官府也不会过多干涉。
顾辞换好衣裳,稍微梳洗,又去看了紫宝儿。
发现小已经闺女躺在炕上,小手小脚摊开,打起了小呼噜。
她坐在炕沿上,看着小闺女稚嫩的小脸,心下泛酸。
父母无能,小闺女才会如此劳心劳力。
竟然那么早,就考虑好以后要走的路。
“阿娘。”杨盼盼推门进来。
顾辞赶紧起身。
“嘘,小声点,宝儿睡着了。”
杨盼盼捂住嘴巴,瓮声瓮气地小声说道:“阿娘,咱们晚上吃面条?”
“那么多人,能煮的过来吗?”顾辞皱眉。
“可是,馒头不多,现蒸也来不及。”
“行,那就吃打卤面,让安秋她们三个帮忙。”
“你带带她们,以后也可以省些事。”
“还有啊,以后不管做什么饭,都要顿顿有馒头。”
杨盼盼一愣,立马又反应过来:“知道了,阿娘。”
这是怕安冬那个小丫鬟吃不饱饭呐!
紫宝儿由于中午在镇上没有休息,这一觉睡的舒服极了,睁开眼,天都蒙蒙黑的。
她开始在炕上鼓涌。
一会儿摸摸崽崽,一会儿又捅捅冥凰。
顾辞在堂屋听到动静,过来一看,闺女正睁着大眼睛看着她呐。
“醒啦!”
“阿娘,肚肚饿啦。”
“马上就能吃晚食了。”
顾辞边说话边把紫宝儿抱起来。
“吃什么?”
“打卤面。”
紫宝儿眼睛晶晶亮:“宝儿要吃鸡蛋卤。”
“知道,”顾辞无奈,“你大嫂嫂会做的。”
她也不知道小闺女到底随了谁,就是不爱吃肉。
不吃肉还能长的这般胖,哦不,这般圆润,也是没谁了吧!
“阿娘,你是不是在想,宝儿不吃肉咋还这么胖?”
顾辞惊呆了,手上的动作一僵,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小闺女。
紫宝儿一看顾辞的表情就知道自己猜中了。
她一脸控诉地看着顾辞。
她还是不是团宠崽崽了?
怀疑自己失宠的紫宝儿在心里暗自盘算着,既然阿娘都觉得她是个胖崽,那待会儿晚食还是少吃些吧。
坐到饭桌上,捧着自己喜欢的鸡蛋卤面,紫宝儿吃的小脑袋就没抬起过。
她的饭,从来都是杨盼盼单独做的。
面条也煮的很烂糊。
虽然,她喜欢吃有劲道的食物,但不是现在。
待发现已经吃第二碗时,紫宝儿心中突然冒出一阵悔意。
顾辞看着她突然不吃了,柔声问道:“怎么了?”
其他人也都抬眼看着她。
紫宝儿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太好吃了。”
众人好笑,太好吃不好吗,还叹什么气?
“吃的时候特别带劲,吃完就后悔了。”
“后悔啥?”坐在孩子那桌的小五不解地问道。
吃个饭有啥子好后悔的?
紫宝儿摸着自己鼓出来的小肚子,又深深叹气。
是胖了呢!
顾辞看到她的小动作,心里发笑。
“宝儿才多大点,不吃饭怎么长大个儿?”
对呀?
身高一直都是紫宝儿的硬伤。
与其担心长胖,不如使劲儿长高!
个子高了,抽条了,自然而然就会瘦下来。
紫宝儿小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阿娘说得对。”
紫宝儿埋头把碗里的面条吃干净。
他们还是在饭厅吃饭。
顾辞怕新买的下人们放不开,把他们安排在饭厅隔壁的侧屋。
安秋和安夏端过来的面条和卤,都是用的大盆。
“吃吧,夫人说,管够。”
安秋又拿回来一竹篮馒头,特意放到安冬面前。
安冬高兴地立马拿过一个,咬了一大口。
哇,香甜软糯的。
她还从未吃过这般好吃的馒头。
“夫人特意吩咐大少夫人,以后每顿饭都要有大白馒头。”
安秋说的时候,眼睛还是看着安冬。
安冬明白,这是夫人在照顾她这个大胃王呐。
心下感动不已。
“趁热吃,”安夏也说道,“主子们和咱们吃的是同样的饭菜。”
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又让众人湿了眼眶。
安东也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大口。
“以后谁要是做了对不起主家的事,俺揍死他!”
“对,揍死他。”安冬挥舞着小拳头,绝对支持。
男版安东和女版安冬还对了个眼神,交换了联手揍人的决心。
……
时间过得飞快。
眨眼间,紫大山接任镇守已经十多天了。
北元镇现在完全在紫大山的掌控之下,天高皇帝远,朝堂上的那些人都知道北地重要,但却是实打实地看不上北地。
凌天又彻底放权于紫大山。
所以,紫大山在处理公务的时候游刃有余。
现在也用不着天天坐镇镇守府,偶尔还能回到梧桐村住上一晚。
今天的梧桐村特别热闹,一大早,大家伙儿都等候在村口梧桐树下。
昨儿个晚上就约好,今明两天,紫家的马车、牛车,还有赵光耀家的牛车,一起出动。
带大家伙儿去镇上,购买年货。
大后天就过年了。
紫家不但自个儿的年货早已准备好,还给在紫家做工的所有人都准备了节礼。
两斤精面,五斤糙米,两斤肥肉膘子。
美其名曰:员工福利。
这不,赵光耀又拿起了他心爱的大喇叭:“梧桐村全体村民请注意。”
“紫家给大家伙儿准备了节礼,一家一户过来一个人。”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杨家村和王家村。
紫宝儿也给王胜利和杨满春每人配了一个大喇叭。
只不过他们的说辞和赵光耀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