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 > 第518章 小花泪(1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月的风裹着桃花的甜香,漫过县城外的桃林。李小花站在老桃树下,米白色的风衣被风掀起边角,像只欲飞的蝶。她手里攥着本翻旧的《雷雨》剧本,指尖划过“蘩漪”两个字,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昨天传达室大爷说小郑接了纸条,笑得合不拢嘴,说“这小子嘴笨,心里亮堂着呢”。小花当时红了脸,低头快步走开,可脚步却轻快得像踩着云——原来被人认真对待的感觉,是这样的。

“等很久了?”小郑的声音从桃林深处传来,带着点气喘。他穿着件深蓝色的夹克,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拎着个竹篮,篮沿上搭着块格子布,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些什么。

小花转过身,看见他快步走来,额头上渗着薄汗,大概是跑着来的。“刚到。”她把剧本往身后藏了藏,脸上热烘烘的。

“给你的。”小郑把竹篮递过来,眼睛亮得像揉了星光,“我娘腌的桃花酱,说抹馒头好吃。还有……我从林业局借的相机,想给你拍几张照,这儿的花好看。”

竹篮里的玻璃罐里,粉色的桃花酱泛着光泽,甜香混着桃花的气息,往人心里钻。小花想起小时候,惠娥也给她做过桃花酱,用刚摘的桃花拌着白糖,封在罐子里,等过了梅雨季开封,香得能招来蜜蜂。

“你还会照相?”她接过竹篮,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像被烫了似的缩回来。

“瞎琢磨的。”小郑挠挠头,从竹篮里拿出相机,是台老式的海鸥牌,黑沉沉的,带着年代感,“以前跟我爹学过两招,你要是不嫌弃……”

“不嫌弃。”小花赶紧说,看着他笨拙地调试焦距,忽然觉得这人比初见时顺眼多了。他不再是那个闯了祸手足无措的司机,也不是那个硬塞钱的“肇事者”,只是个想对人好,却不知道怎么表达的老实人。

“往那边站站,”小郑后退两步,举起相机,“对,就靠着那棵树,笑一笑。”

小花依着他的话,靠在老桃树上,风拂过发梢,带来几片桃花瓣,粘在她的发间。她想起小马以前总说“你笑起来最好看”,可他从未认真看过她笑的样子;而眼前这个男人,举着相机的手有些抖,眼神却专注得像在看稀世珍宝。

“咔嚓”一声,快门响了。小郑放下相机,红着脸说:“拍得不好,回头洗出来给你。”

“没关系。”小花走到他身边,看着相机里的取景框,“我教你吧,拍人的时候,要顺着光……”

她踮起脚尖,手指点在相机的按钮上,声音轻得像耳语。小郑僵在原地,能闻到她发间的洗发水味,混着桃花香,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融融的。他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她,是在学校的植树活动上,她穿着件浅蓝色的衬衫,蹲在地上给树苗浇水,阳光落在她脸上,侧脸的轮廓比画上的人还好看。

“其实……”小郑忽然开口,声音有点发紧,“我早就认识你了。”

小花愣了一下:“什么时候?”

“三年前,你带学生来林业局参观,”他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你给学生们讲环保,说‘树是大地的头发,得好好护着’,我当时就站在门口,觉得……觉得你说得真好。”

小花的心跳漏了一拍。原来有些人的相遇,早就在不经意间埋下了伏笔。

俩人沿着桃林里的小径慢慢走,脚下的花瓣铺了层粉色的毯,踩上去软软的。小郑说起他小时候在乡下的事,说他爹是护林员,总带着他在山里转,教他认树,说“每棵树都有脾气,得顺着它”;小花也讲起自己的学生,说那个总逃课的男生最近进步了,作文里写“想考林业大学,回来种好多树”。

“你知道吗?”小郑忽然停下脚步,看着她,“我娘给我介绍那个经理的女儿,我根本没同意。我跟我娘说,我喜欢的人,得是心里有光的。”

小花的脸一下子红透了,低下头,看着地上的桃花瓣:“我……我以前受过伤。”

“我知道。”小郑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力量,“小马的事,我听梅花大嫂说了。但我不是他,我爹教我的,喜欢一个人,就得扛住事,不能让她受委屈。”

风穿过桃林,吹得花瓣簌簌落,像场粉色的雨。小花抬起头,看见小郑眼里的认真,忽然想起惠娥说的“过日子就像种庄稼,选对了人,再贫瘠的地也能长出好庄稼”。

“我给你读段《雷雨》吧?”她翻开剧本,找到蘩漪的台词,轻声念起来,“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不是!我是我自己!”

小郑静静地听着,阳光透过花瓣落在他脸上,忽明忽暗。等她念完,他忽然说:“我不喜欢蘩漪,太苦了。我喜欢四凤,心里亮堂。”

小花忍不住笑了,眼角的泪却跟着落下来,滴在剧本上,晕开小小的湿痕。这不是伤心的泪,是终于卸下防备的释然——原来被人看穿脆弱,被人小心翼翼地呵护,是这样的感觉。

“下周我休班,”小郑从口袋里掏出张纸条,上面写着几个地址,“我查了,这几个地方有好看的杏花,还有……还有你说的那种能入药的连翘,想带你去看看。”

纸条上的字歪歪扭扭的,却一笔一划写得认真。小花接过纸条,指尖触到他留在上面的温度,轻轻点了点头。

夕阳西下时,俩人往桃林外走。小郑想帮她拎竹篮,她没让,说“不沉”;他想扶她过那条小溪,她笑着说“我能走”,可脚步却放慢了,等着他跟上来。

走到桃林入口,小郑忽然从夹克口袋里掏出个东西,往她手里塞:“这个给你。”

是枚用桃木刻的小桃花,刀法不算精致,却能看出花的形态,花瓣上还刻着个小小的“郑”字。“我雕了三天,”他红着脸说,“听说桃木能辟邪,保你平平安安的。”

小花攥着那枚桃木花,掌心暖暖的。她想起环宇爹给她刻的桃木剑,说“能吓跑坏东西”;想起曹二蛋给她削的木簪,说“朴素的东西经戴”。原来这世上的真心,从来都藏在笨拙的细节里。

“我也有东西给你。”小花从包里拿出个笔记本,是她备课时用的,扉页上写着行字:“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这是我最喜欢的话。”她把笔记本递给他,“送给你。”

小郑接过笔记本,像捧着件宝贝,小心翼翼地放进内兜,拍了拍,生怕掉了。“我会好好收着。”他看着她,眼里的光比夕阳还亮。

分别时,小郑说:“我送你回家吧。”

“不用了,我骑车来的。”小花跨上自行车,回头对他笑了笑,“下周见。”

“下周见!”小郑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自行车消失在路的尽头,手里还攥着那枚桃木花的刻刀,上面沾着点木屑,像撒了把星星。

春风拂过桃林,花瓣漫天飞舞,落在他的肩头,也落在那条通往县城的小路上。小郑知道,从今天起,他的生活里,不再只有枯燥的报表和冰冷的方向盘,还有桃花的香,还有那个念《雷雨》时眼里有光的姑娘。

而小花骑着自行车,感受着风里的甜香,手里的桃木花硌着掌心,却暖得人心头发烫。她想起学生们说的“李老师笑起来像桃花”,忽然觉得,这个春天,好像比往年都要长,都要甜。

远处的黄土坡上,新绿正一点点漫上来,像铺了层柔软的毯子。小花知道,有些伤口已经结痂,有些希望正在发芽,而那些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