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眼已至十一月初四,这一天,李治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就是前往许州和郑州的郊外狩猎。

他觉得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从繁忙的政务中暂时解脱出来,放松一下身心,还能借此机会亲自去看看这两地郊外的民生状况。

在出发前,内侍省的官员们就已经将一切都准备妥当。

他们精心准备了御驾和众多随从,以确保皇帝的出行安全和舒适。

同时,兵部也迅速调派了一批训练有素的护卫,提前通知许州和郑州的地方官做好沿途的安保工作和接待安排。

李治特别叮嘱,不需要过于铺张,只需确保沿途道路通畅无阻,并安排好临时歇息的驿站即可。

清晨,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在大地上,李治的御驾便从长安启程,一路向东疾驰而去。

车轮滚滚,马蹄声响彻云霄,这支队伍宛如一条长龙,穿越了山川河流,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许州郊外的驿站。

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清晨,李治精神焕发地带着随从们前往郊外的猎场。

地方官们深知皇帝此次出行的重要性,早早地就在猎场周边安排了大量的人手。

他们不仅要防止无关人员闯入猎场,还要提前清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确保皇帝的安全。

当李治骑着马缓缓进入猎场时,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随从们则按照规制,有条不紊地分散在周围,既不会打扰到李治的狩猎兴致,又能在第一时间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他并没有刻意去追求猎物的数量,而是偶尔射出几箭,射中几只野兔或者野鸡。

更多的时候,他只是勒住马缰,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周围田地里庄稼的生长情况。

他转过头,微笑着向随行的地方官问:

“这一带的农户收成如何呢?他们过冬的粮草是否充足呢?”

地方官见状,连忙恭敬地回答:

“回圣人,今年的秋收情况非常好,农户们都已经备足了过冬的粮食。而且,官府也储存了大量的储备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确保能够及时接济有需要的百姓。”

李治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他又将目光投向远处的村落,关切地问:

“村里的水井和房屋状况如何?可不能让百姓们在冬天里挨冻受饿啊。”

地方官赶忙回答:

“回圣人,这些我们都已经检查过了。对于那些破损的房屋,我们已经安排人前去帮忙修补,确保村民们能够安全过冬。至于水井,也都已经清理过了,可以正常取水使用。”

在许州尽情狩猎了大半天后,时间已近下午,李治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郑州的郊外。

郑州的猎场比其他地方更为宽阔,视野开阔,让人心情愉悦。李治兴致勃勃地拉弓射箭,箭无虚发,很快就收获了几只肥壮的鹿。

他心情大好,特意吩咐人将鹿肉分给随行的护卫和当地负责接待的小吏:

“大家跟着我跑了一整天,也辛苦了,这点鹿肉就分着尝尝吧。”

众人见状,心中一阵感动,纷纷跪地谢恩。他们都觉得李治虽然贵为天子,但却没有忘记他们这些小人物的辛勤付出,这份关怀让他们倍感温暖。

十一月初四这一天,李治在两地的郊外尽情狩猎,直到尽兴后才收兵回营。他没有过多停留,第二天便启程返回长安。

然而,李治刚刚回到长安还没来得及休息,转眼间就到了十二月初二己卯日。

这一天,他突然又下了一道圣旨:即刻出发,返回东都洛阳。

旨意一下达,整个宫廷都像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忙碌的身影在宫廷的各个角落穿梭。

内侍省的官员们忙碌地打包着长安行宫的物品,他们格外小心地整理着重要的奏折和御用之物,将它们分门别类地装入精美的箱子里,确保这些珍贵的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损坏。

兵部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再次调派了一批精锐的护卫,以确保皇帝的安全。

同时,他们还通知了沿途的州县,要求他们做好充分的接驾准备。

由于这次的行程比去狩猎时更远,所以必须提前安排好每一站的歇息和粮草供应,以确保皇帝和随行人员的舒适与安全。

户部则与洛阳的留守官员进行紧密对接,让他们提前清理东都皇宫和合璧宫的住处,确保皇帝抵达后能够直接入住,无需再为住宿问题烦恼。

终于,出发的日子到了。长安城外,寒风凛冽,刺骨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人们的脸颊。然而,李治却毫不畏惧这严寒,他身披一件厚实的披风,毅然登上了御驾。

随行的宰相们看着李治单薄的身影,心中不禁担忧起来。

他们担心李治在路上会着凉,于是提议放慢速度,多歇几站。然而,李治却坚定地摇了摇头:

“不用,按正常速度走就行。东都还有一些紧急的政务等着我去处理,不能耽误时间。”

于是,御驾在寒风中缓缓启动,一路向西而去。

沿途的州县官员们早已在城外恭候多时,他们恭敬地递上本地的政务简报,并简单汇报了几句当地的近况。

李治坐在御驾中,认真倾听着官员们的汇报,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

李治端坐在马车之中,案几上堆满了厚厚的简报,他一边翻阅着这些文件,一边倾听着官员们的汇报。

遇到需要特别关注的事情,李治会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在一旁的纸张上迅速记录下来,以便回到东都后能够妥善安排处理。

就这样,马车缓缓前行,一路风尘仆仆。

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在十二月初二这一天抵达了东都洛阳。

洛阳城门外,留守的官员们早已列队等候多时。

当李治的御驾缓缓停下时,他们纷纷跪地行礼,恭迎圣驾。

李治下了马车,他的步伐稳健而从容,并没有过多地与官员们寒暄,而是直奔主题地问道:“合璧宫的维护情况如何?之前安排的绿化工程进度怎样了?”

官员们显然对李治的问题早有准备,其中一人赶忙上前回话道:“回陛下,合璧宫一切都安好如初,后院的草木长势喜人,绿意盎然。宫里也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随时都可以入住。”

李治微微颔首,表示同意,然后沉稳地吩咐:

“将从长安带来的奏折先送至合璧宫,下午我会在那里处理。另外,派人去查看一下那些被举荐的人才名单,看看汇总情况如何,明日让吏部的官员前来汇报。”

官员们齐声应诺,领命而去。李治随后登上马车,朝着合璧宫的方向徐徐前行。

尽管一路风尘仆仆,身体略感疲惫,但他心中明白,东都还有许多事务等待着他去处理。

李治坐在车中,闭目养神,脑海中却不断闪过各种政务和民生问题。

他深知,无论是狩猎时对民生的考察,还是在两都之间往返处理政务,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大唐的长治久安,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