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 第五百九十六章 返回洛阳,举荐人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百九十六章 返回洛阳,举荐人才

七月初二癸卯日,阳光明媚,李治结束了在外的行程,终于踏上了返回东都洛阳的归途。

在此之前,东都的留守官员们早已得到消息,并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们不仅将合璧宫及皇宫各处清理得一尘不染,还仔细核对了积压的奏折和政务简报,以确保皇帝回来后能够迅速而顺畅地衔接各项事务。

此外,官员们还精心安排了御驾返程的迎接事宜。

虽然无需过于铺张,但他们还是在城门处安排了一批官员等候,准备向李治递上一份近期东都政务的简要报告。

当李治的御驾抵达洛阳城门时,留守官员们按照规制上前迎接。

他们向李治行礼后,简要汇报了这几日东都的民生和治安情况。

李治接过政务摘要,随手翻了两页,然后问:

“农户们秋收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有没有地方报告缺水的情况?”

官员们连忙回答:

“回陛下,各地都在积极检修灌溉渠道,目前尚未收到缺水的报告。臣等已经安排专人密切关注秋收前的农事,如有任何情况,定会及时上报。”

李治微微颔首,表示明白,他没有过多停留,迅速登上马车,直奔合璧宫而去。

抵达目的地后,他稍作休整,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处理那些积压已久的奏折。

这些奏折堆积如山,涉及到国家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李治深知这些奏折的重要性,它们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他不敢有丝毫怠慢,全神贯注地阅读每一份奏折,并在上面批注自己的意见和决策。

经过一整天的努力,李治终于完成了对所有积压奏折的批阅。

他感到有些疲惫,但同时也感到一种满足感。

通过他的努力,政务得以顺利进行,国家的各项事务都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然而,李治的忙碌并没有就此结束。

他刚刚回到洛阳,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时间就已经悄然流逝到了八月初六丙戌日。这一天,李治又下达了一道新的旨意。

这道旨意的内容是要求各州举荐两类人才:

一是孝行特别显着者,二是累世同居、能激励风俗者。李治在旨意中明确规定了举荐的标准:

对于孝行者,必须有具体的事迹作为证明,比如赡养孤寡老人、为亲人守孝等;

而对于累世同居者,则要求家族和睦,没有纷争,并且能够为当地树立良好的榜样。

此外,李治还特别强调,各州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举荐工作,并将举荐名单和相关事迹材料汇总至吏部。

同时,他严厉警告各州官员,不得虚报或遗漏任何一个符合条件的人才。

这道旨意一经下发,各州官员们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纷纷召集下属,传达皇帝的旨意,并开始着手寻找符合条件的人才。

一时间,各地都掀起了一股举荐人才的热潮。

负责举荐事务的官员们深知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个举荐的机会。

首先,他们会在本地的显眼位置张贴告示,详细说明举荐的条件和流程。

这些条件包括品德高尚、才华出众、有特殊技能或成就等方面。

同时,他们也会鼓励当地的乡绅、里正等有影响力的人物积极推荐身边符合条件的人。

接下来,官员们会深入乡村进行走访,亲自去核实被推荐人的事迹。

例如,在冀州,有一个名叫张阿婆的妇人,她的故事引起了官员们的注意。

据说,张阿婆独自赡养瘫痪的婆婆已经长达二十年之久,而且她还经常帮助邻里照顾孤寡老人,这种孝行令人钦佩。

为了确认这一事迹的真实性,官员们亲自上门拜访了张阿婆。

他们与张阿婆交谈,了解她的生活情况和日常行为。

通过与邻居们的交流,他们也证实了张阿婆的孝行确实如传闻中所说。

于是,官员们毫不犹豫地将张阿婆纳入了孝行举荐名单。

在豫州,还有一个家族引起了官员们的关注。这个家族已经七代同居,家族内的成员们相互帮助、和睦相处,从未因为财产问题发生过争执。

为了深入了解这个家族的情况,官员们查看了他们的家族族谱,并询问了周围的邻居。

经过一番调查,官员们确认这个家族确实符合累世同居的举荐条件,于是将其列为举荐对象。

在这段时间里,有些普通百姓对举荐的具体流程并不是很清楚,于是便有人亲自找上门来询问相关事宜。

其中一个人问:

“官爷啊,我邻居家的儿子多年来一直悉心照料着生病的父母,这种情况能不能被举荐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官员表现得非常耐心,详细地解释:

“只要有具体的事迹作为依据,都是可以被推荐的。您可以帮他把相关的材料整理好,然后交到州府这里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的人们担心举荐的名额会比较少,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可能无法得到推荐的机会。

针对这种担忧,官员也及时进行了安抚。他告诉大家:

“陛下已经明确表示过了,只要是符合条件的人,都不会受到名额的限制。关键在于我们要选出那些真正能够起到激励社会风俗作用的人。”

各州的举荐材料如雪花般陆续飘至吏部,堆积如山。

吏部官员们忙碌而有序地将这些材料按照“孝行”和“累世同居”这两大类进行分类整理。

他们仔细地核对每一份材料中的事迹真实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于那些材料不全或事迹存疑的案例,毫不犹豫地予以剔除。

在紧张的整理过程中,吏部尚书亲自向李治汇报工作进度:

“圣人,目前已有二十余州提交了举荐材料。在孝行类中,举荐者们的事迹多令人感动,展现出了深厚的孝道精神;而累世同居类中,也有不少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家族的和睦与团结。”

李治微微点头,表示满意。他叮嘱吏部尚书:

“审核工作一定要严格把关,绝不能让那些不实之人混入其中。只有确保每一个被举荐者都真正符合条件,我们才能给予他们应有的表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励更多人去践行孝悌之道、维护家庭和睦,还能让各地的百姓都知道朝廷对这些品德的重视,从而带动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