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召开前夕,董远方特意去了趟嵩州,走进了郑鸿斌教授的书房。
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类书籍,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董远方坐在书桌旁,将道口县近期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老师叙述着,从土地流转的推进困境,到基层干部执行政策时的偏差,再到老百姓从抵触到逐渐理解的转变,都讲得细致入微。
郑鸿斌教授一边挥毫泼墨,一边听着,待董远方说完,他放下毛笔,语重心长地说:
“人性,是最难改变的。”
笔尖在宣纸上留下最后一笔,他抬眼看向董远方:
“无论顶层设计的规划再美好,若是没有顾及到人性的问题,终究会被基层推三阻四。”
董远方正低头研着墨,闻言点点头,深表赞同。
墨条在砚台上研磨出细腻的墨汁,就像他此刻纷乱却在逐渐清晰的思绪。
“板子打在谁身上,谁才知道疼,”
郑教授继续说道:
“你犯了一个错误,以自己的党性和原则,去丈量别人的道德标准。”
董远方心中一震,确实如此,他一心想着道口县的脱贫摘帽,以为所有的基层干部都和他有着一样的觉悟和目标,现在看来,真是大错特错。
“老师,我确实低估了人性的决定作用。”
他诚恳地说。
郑鸿斌教授停下手中的动作,拿起自己心爱的玉石印签,在刚写好的字幅上重重按下。
印泥鲜红,与墨色的字迹相映成趣。
那字幅上写着 “花开见月,心静观云”,苍劲有力的笔锋下,流露出一种云淡风轻的惬意。
“你呀,给自己压力太大了,”
郑教授看着董远方,眼神中带着关切。
“圣人的标准,伟人的志向,反而让你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他一边说,一边和董远方一左一右,小心翼翼地把这幅字拿到窗边,让风轻轻吹过纸面,加速墨迹干涸。
“用惯了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这次牵扯到基层工作,可以适当从人性的角度去考虑。”
郑教授缓缓说道:
“现在各地推行干部队伍工资待遇改革,你们不妨趁着这个机会,也改改。”
郑教授曾是江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退休后仍常年关注华夏和江原省的政治经济问题,有些信息和政策,他参悟得比董远方更深,理解得也更透彻。
“老师,我明白了,”
董远方茅塞顿开,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之前总想着给予落实情况好的乡镇和村子奖励,却忽略了基层的实际情况。”
他小心翼翼地把晾干的字卷起来,心中已有了新的思路。
和老师一起吃完午饭,便匆匆赶回了道口县。
董远方担任道口县委书记以来,雷厉风行,光是处理过的正科级以上干部就有十来个了。
这几天下乡镇走访,更是揪出了一堆问题,尤其是万虎乡,竟敢压着提留款的优惠政策不向老百姓宣布,依他的性子,这乡党委、政府的一二把手怕是保不住乌纱帽了。
眼看民主生活会就要召开,从各乡镇赶来的干部们一个个都战战兢兢,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的。
他们生怕自己在会上被董书记严厉批评,更怕一不小心就被摘了乌纱帽,甚至有人私下嘀咕,担心会不会因为之前的糊涂账被查,最后落得个进去踩缝纫机的下场。
离会议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县委大会议室里就已经坐满了人。
大家交头接耳,压低声音打听着消息,互相交换着眼神和意见,暗地里一起为即将到来的 “暴风雨” 出着主意,试图能找到点儿应对的法子。
角落里,有人用胳膊肘碰了碰万虎乡党委书记张国庆,语气里带着几分责备:
“张书记、樊镇长,董书记下去走访,你们就没提前做些准备工作?”
张国庆苦着脸摇摇头,一脸无奈地回应道:
“我们原想着,董书记就是去看看那个老光棍,随便聊几句就完事了,谁知道村里人都跑去看热闹,结果硬生生变成了现场办公会,还有那爱挑事的,把提留款的事给抖了出来,这真是没辙了。”
其他人听了,也都唉声叹气起来。
“本来乡镇的日子就不好过,还指望能留点儿提留款,给大伙改善改善办公条件,发点儿福利,现在看来,是一点儿指望都没有了。”
有人唉声叹气地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脸上满是赞同和沮丧,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沉闷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