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普贤女转身离开大营,脸色苍白。

回到皇宫后,她立刻召来萧干,厉声问道:“军中士气如此低落,你为何不向朕禀报?”

萧干跪在地上,头埋得低低的,“太后,臣……臣也是昨日才发现。士兵们连日吃不饱,又听闻梁山军的劝降条件,难免心生动摇。臣已严惩了几名散布谣言的士兵,可还是止不住……”

“严惩有什么用?”萧普贤女打断他,“没有粮食,士兵们如何有心思打仗?你立刻去粮仓清点,看看还能支撑多久!”

萧干领命而去,很快便带回了坏消息:“太后,粮仓的存粮加上从百姓手中征集的,最多只能支撑十日。若耶律得重将军不能按时带回武清的粮草,恐怕……”

萧普贤女坐在御座上,面色惨白,双手微微颤抖。

十日!

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

她原本还寄希望于耶律得重能夺取武清粮草,可如今看来,就算能顺利带回,也只是暂缓燃眉之急,析津府的困境,终究难以化解。

接二连三的大战,已经让析津府透支了元气!

更让她忧心的是,当日午后,内侍禀报,说文官们近期频繁私下聚会,甚至有人偷偷通过城墙的缝隙,与城外的梁山军传递消息。

“太后,萧干昨日深夜派人出城,与梁山军的使者见面,具体谈了什么,属下还不清楚。”

萧普贤女闭上眼,心中满是无力感。

她知道,文官们早已对辽国失去信心,如今不过是在为自己寻找后路。

可她身为辽国太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无能为力。

十月三十日午后,萧普贤女在城墙上散步,试图平复心中的焦虑。

但是,漫天风沙之下,萧普贤女放眼所见,皆是意志消沉的兵丁,双眼空洞的百姓。

就在这时,她看到耶律宗雷提着食盒,沿着阶梯上得城墙来,耶律得重出兵后,耶律宗雷便以“护卫皇宫安全”为由,留在了太后身边。

“太后,天气秋凉,末将让家中为您炖了些姜汤,您趁热喝吧。”耶律宗雷将食盒递到内侍手中,躬身行礼。

萧普贤女看着他,“你父亲率军去了武清,你不担心他吗?”

耶律宗雷抬起头,眼神清澈,“家父是老将,定会平安得胜归来。只是……末将担心的是城中的百姓和兵卒。”

他顿了顿,鼓起勇气说道:“太后,如今百姓们已经厌战,只盼着能安稳度日;士兵们也不愿再战,若不是为了家人,恐怕早已投降。梁山军又承诺不伤百姓、善待降兵,您为何还要苦苦支撑呢?若继续抵抗,只会让更多人丧命,这难道是您想看到的吗?”

萧普贤女脸色一沉,语气冰冷,“你一个武夫,如何懂得国政大事。我乃辽国太后,岂能轻易向草莽之辈投降?若我降了,如何面对辽国的列祖列宗?如何对得起那些为辽国战死的将士?”

耶律宗雷却没有退缩,继续说道:“太后,列祖列宗若泉下有知,想必也不愿看到此情此景。投降并非耻辱,保全百姓与皇室血脉,才是最重要的。梁山军并非草莽之辈,比咱们辽国的官员更得民心。若能和谈,不仅百姓能安居乐业,皇室也能得到善待,这难道不比玉石俱焚更好吗?”

萧普贤女被她说得哑口无言,心中的防线渐渐松动。

她看着耶律宗雷坚定的眼神,又想起昨日在禁军营中看到的景象,想起文官们的私下串联,想起百姓们的请愿书,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你退下吧。”萧普贤女挥了挥手,语气中多了一分丧气。

耶律宗雷知道,太后的心思已有所动摇,便不再多言,躬身退了出去。

当晚,萧普贤女回到御书房,从书架的格子里取出一份劝降文书,这是几日前乐和射入城中的,她一直藏在这里,不愿面对。

“保百姓平安,存辽国宗庙”十个字格外醒目。

她反复读着这两句话,彻夜难眠。

天快亮时,她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心,若耶律得重不能从武清带回粮草,或是武清之战失利,她便同意与梁山军和谈。

她知道,这是保全析津府唯一的办法,也是她身为太后,能为百姓做的最后一件事。

与此同时,城外梁山军的中军大营内,灯火通明。

姜齐正拿着斥候送来的情报,与云天彪、林冲等将领商议对策。

“耶律得重率领五千兵马,昨日已抵达武清城外三十里处,看其行军路线,是想趁夜突袭武清粮仓。”姜齐将情报递给众人,“武清是我军的粮草重地,若有闪失,不仅会影响我军的补给,还会让萧普贤女重拾信心,不利于后续和谈。”

林冲在武清严阵以待,斥候一时一报,耶律得重的军队行进缓慢,士兵们士气低落,不少人甚至趁机逃了,显然是对此次出征信心不足。

“看来耶律得重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林冲扶着城墙,对身边的耶律余睹,笑道,“此次武清之行,定能顺利完成任务,为和谈铺平道路。”

斥候见到林冲,连忙上前:“林帅,耶律得重的军队已在城外扎营,看样子今日午后就会发起进攻。”

“传我命令,火炮瞄准辽军的营寨外围,不得伤及士兵,若有辽军使者前来,立刻带至帐中。”

布置完毕后,林冲站在高地上,望着远处辽军的营寨,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知道,耶律得重此次出兵,不过是为了向萧普贤女交差,只要自己展现出足够的实力,再派人劝降,耶律得重定会识时务,主动退兵。

而此时的析津府皇宫内,萧普贤女正焦急地等待着武清的消息。

她派出去的斥候还未传回消息,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耶律得重,你一定要顺利拿下武清,带回粮草,给析津府一线生机。”

可她不知道的是,武清之战的结果,早已注定。

这场看似紧张的战役,不过是促成析津府和平的最后一块拼图,而她心中的执念,也终将在和平的曙光中,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