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敕乐歌 > 第434章 智取豪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雍王府内,奉明太公的请求言毕,空气有片刻凝滞。

赵莽指节轻叩扶手,目光深邃地看着奉明太公,缓缓开口:“仅此而已么?”

奉明太公瞬间了然,这位雍王殿下并非仅是慷慨,更是要一份明确的回报。他神色不变,坦然道:“殿下若有需老夫效劳之处,只要不违背道义本心,老夫定义不容辞。”

“哈哈!好!要得就是你这句话!”赵莽闻言大笑,不再多言,当即取过案上凤笔,铺开锦帛,挥毫疾书,最后拿起一方沉甸甸的金印重重一盖,将手令递给奉明太公,“喏,希望对道长有用。”

“就是不知本王这将军令,在那暗牢之前,管不管用了!”

“多谢殿下!”奉明太公接过手令,入手沉甸,其上蕴含的雍王威压与官方印信做不得假,“殿下放心,承诺之事,老夫铭记于心。”

“好!放心,自然不会让道长难做!”赵莽大手一挥,显得极为爽快。

奉明太公不再耽搁,离开王府后,径直前往郑家。

郑隆对于他的再次到来似乎毫不意外,表面客气地将人迎入客厅,暗中早已命人通知了李、蓝两家主事。

寒暄刚落,奉明太公便开门见山:“郑家主,实不相瞒,今日前来,仍为之前误会,尚有一事相求,还望郑家广开恩典。”

郑隆故作疑惑:“哦?奉明道长,方才人不是已经提走了么?难道还有什么遗漏?”

“非是那女娃。”奉明太公摇头,神色凝重,“此前她欲救之人,乃是我符道门之大恩人,亦是青阳道之高徒!他不知何故流落至此,我既与青阳道有袍泽之谊,身为长辈,绝不能坐视不管,理应寻回,加以照拂。”

“青阳道?”郑隆面色微微一变,眼底闪过一丝惊悸。

青阳道一门五元神,尤其是执牛耳的三判道长和那位拥有神火本源的烛火,在天人不出的年代,堪称世间顶尖的存在,其威名即便远在南疆,他也如雷贯耳。

若真同时惹怒了青阳道和符道门,别说他郑家,就算三大家族绑在一起也不够看!

他态度立刻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连忙拱手,语气带上了几分惶恐:“失敬!失敬!竟是青阳道高徒!老夫管教无方,犬子竟闯下如此大祸,实在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恰在此时,李儋与蓝磐也“恰好”赶到,一番虚情假意的寒暄与“久仰大名”之后,郑隆急忙将奉明太公所言低声告知二人。

三人凑在一处,飞快地以眼神和极低的声音交换了意见。

形势比人强,青阳道的名头足以压垮他们任何侥幸心理。很快,三人脸上堆满笑容,齐齐转向奉明太公。

郑隆更是将姿态放得极低,连连赔罪:“误会!全是天大的误会!都怪我那不成器的逆子!奉明道长放心,人这就放!立刻放!”

既然决定交好,他当即不再犹豫,立刻吩咐下去:“快去暗牢!将那位……那位青阳道的道友请出来,务必礼遇!”

蓝磐此时笑着开口,语气却带着一丝不容错辨的暗示:“奉明道长,此事既是一场误会,解开便好。至于那暗牢之地……”他话语未尽,意思却很明显。

奉明太公自然明白,淡然道:“蓝家主放心,今日老夫只为寻人,其他一概不知,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他并不想节外生枝,去捅那个马蜂窝。

李儋则更关心雍王的态度,试探着问:“那雍王殿下那边……”

奉明太公神色不变,指尖在袖中轻轻拂过那卷锦帛,淡然道:“雍王殿下心怀边关大局,只望各方能相安无事,共御外侮。至于些许微末小节,”他目光若有深意地扫过三人,“殿下日理万机,想必也无暇过多深究。只要不损及天堑关防务,不触犯大宋律法根基,些许旧例,存在便也存在了。”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点明了雍王知晓此事且持有默许(或至少是暂时不予追究)的态度,借势压人;又暗示了雍王的底线——天堑关防务和大宋律法根基不可动摇。

同时,“些许旧例,存在便也存在了”一句,更是给了三大家族一个台阶,表明只要不过分,不闹到明面上,暗牢这类“旧例”并非不能暂时容忍。

三人都是人精,立刻听懂了话中深意。

郑隆连忙笑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天堑关安危乃头等大事,我等岂敢怠慢?定当尽心竭力,辅佐雍王殿下,守好南疆门户!”

蓝磐紧绷的脸色也稍稍缓和,只要暗牢不曝光,一切都好说:“奉明道长所言极是,雍王殿下高瞻远瞩,我等佩服。”

李儋心中虽仍有疑虑——雍王借此机会将手伸了进来,日后是福是祸犹未可知——但眼下局面已是最好,也只得拱手道:“有雍王殿下主持大局,有奉明道长这等高人从中斡旋,实乃天堑关之幸。我等自当谨守本分。”

奉明太公将雍王手令取出,递了过去:“雍王殿下已知晓此事,这是他的手令,三位请过目。”

三人接过手令仔细查看,上面雍王的印信和隐隐透出的威压做不得假,心中更是凛然。

这时,两名郑家护卫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一个人走了进来。

那人虽已换上了一身干净衣裳,但面色苍白如纸,瘦骨嶙峋,眼神空洞涣散,仿佛一具失去灵魂的躯壳,正是敕乐。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亲眼看到他被折磨成这般模样,奉明太公心中仍是一揪,怒火暗生,但面上却不露分毫。

“人既已接到,多谢三位家主深明大义。今日之情,老夫记下了。告辞!”奉明太公上前接过敕乐,略一拱手,不再多言,带着人转身离去。

三人抬头相送。

很快,等送走奉明太公,客厅内一时寂静。

郑隆、李儋、蓝磐三人看着那卷雍王手令,面色各异。

“雍王此举……仅是顺手为之,还是另有所图?”郑隆打破沉默,声音低沉。

蓝磐眼神阴鸷:“手令是真,态度却是暧昧。他借奉明之手既警告了我们,又卖了符道门和青阳道天大的人情,自己却未直接出面,好深的心机!南蛮战事未平,他确实不敢轻易动我们,但这根刺,算是埋下了。”

李儋点头表示同意:“目前来看,互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维持现状,就是对大家最好的结果。”

郑隆叹了口气∶“眼下之计,唯有更加谨慎。暗牢之事,近期务必收敛。雍王……他既然暗示了底线,我们便不能越界。至少在明面上,大家能摘干净的就摘干净点,至少表面上过的去就行。”

三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暂时的危机似乎度过,但雍王借符道门之手递出的这份“警告”,就像无形的枷锁,悄然套在了他们脖子上。

往日的“自在”,只怕要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