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531章 顺势而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慈烺刚刚下旨,又将反对的奏疏留中,摆明了是铁定了心要破祖制,然而朱之瑜这番话,无异于当众扇了皇帝和整个勋贵集团一记响亮的耳光。

更是将内阁得罪了个底朝天,要知道,不光讲本是内阁审核的,吴牲更是身兼翰林院教习,有直接的管教之责,现在出了这等事,吴牲都要气炸了。

现在的朝堂是什么样,谁人不知,陛下权柄滔天,皇权再一次达到了顶峰,和皇帝对着干,必然没有好下场,就是之前上疏的,也都是言辞婉转,何曾像现在这般,句句如刀。

朱慈烺的目光缓缓扫过跪伏在地的朱之瑜,扫过脸色各异的阁臣和院士,最后停留在暖阁窗外那片明媚却显得有些刺眼的阳光上。

过了仿佛一个世纪那么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冰冷:

“朱编修,好一番‘肺腑之言’,好一个‘史鉴煌煌’。”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冰珠砸在地上:“你眼中,朕的联姻之举,便是重蹈武帝覆辙的前兆了?”

他身体微微前倾,无形的威压瞬间弥漫开来:“朕登基以来,整军经武,革除积弊,所求者,无非大明中兴,驱逐鞑虏。”

“是,朕此意就是联姻勋贵,但亦是维系国本,安定人心之举,朕褫夺北地所有勋贵爵位,是为弊除累政,革新爵制。”

“意在激励尚武,重振武勋之风,扬大明军威,早日光复河山,朕,是不想再出一个成国公那样的奸佞,亦是向勋臣表明,朕对勋臣并无成见。”

“然今日所见,皆为不解朕意的反对之声,你今日借讲史之名,行攻讦之实,扰乱经筵,妄测圣意,朕痛心疾首。”

“这。。。”听到朱慈烺的解释,朱之瑜有些语塞,是啊,朱慈烺虽联姻,但前提是他之前对勋贵也是太狠,不光宗室,勋臣也全都撸了。

此举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而且有效的遏制了宗室勋贵的特权敛财,现在,稍稍释放善意,安抚勋臣,似乎也说得过去。

毕竟,被逼的狗急跳墙的成国公前鉴就在眼前,若是现在山东河南前线的两个国公或是其他勋臣再次被建奴策反,清军骑兵跨过北方天险,后果不堪设想啊。。。

一瞬间,朱之瑜就冷汗连连,瞬间认识到了自己站的高度不够,看待此事确实欠妥。

“臣惶恐,未能从全局考虑,所见偏颇,请陛下治罪。”朱之瑜请完罪又接着道:“然外戚之鉴,臣认为还是不可不防。”

“臣请陛下下旨,入宫后妃之勋臣家族,不得有人掌京畿兵权,以为定制,不若,必有祸患滋生,以后若有皇嗣,难免有人滋生恶念,请陛下应允。”

‘嘶。。。’大殿内,闻听朱之瑜之言,吸气声连连,不少人倒是有些佩服朱之瑜的坚持了,好一个顽固分子啊,这是公然把勋贵当贼防啊。

“你好大的胆子,朕已释明缘由,非朕喜恶,实乃为国,你竟还如此擅加揣测?国朝立嗣,自有典度,岂容权柄可左右?”

“勋臣浴血,为国征战,若是如此,岂不寒了勋臣和武将之心?那朕此举,意义何在?岂非画蛇添足,平添烦恼?”朱慈烺也是气的拍案而起,斥责喝问。

“有陛下今日之言,臣以为,勋臣自当明白陛下的拳拳爱意,但防微杜渐,消除弊患乃臣子本责,若是勋臣记恨,臣愿一力承担,与陛下无关。”

“若是陛下不答应,臣相信,万千臣僚皆不放心,还请陛下顺众意,对勋臣外戚加以制约,方可安人心,若是陛下不允,臣愿请辞,以明公心谏治。”朱之瑜却是并不妥协。

如此行事,本为文臣常用之道,更有死谏者,但妙宇朝实属别开生面,头一遭。

朱慈烺的大权独断,这是第二次有人力争,不过还好,不是像上次孔氏案一般,满朝反对。

这次倒不如上次激烈,现在,只朱之瑜一人态度强硬,诤谏不屈。

朱慈烺气结,跌坐龙椅,无语的拍了拍额头,颇为无奈。

“陛下,编修朱之瑜圣前出言无状,臣请陛下廷杖惩戒,以为戒之。”吴牲出言建议,看似落井下石,实则是保全之策。

“陛下息怒!”樊一蘅和侯恂几乎同时起身,躬身劝道。

侯恂更是急道:“朱编修年轻气盛,读史入魔,一时失言,绝非有意冒犯天威,请陛下念其一片赤诚,宽宥其罪。”他怕其他翰林皆被牵连,里面可还有自己的儿子呢。

朱慈烺没有再说话,大殿陷入沉重的沉寂当中,不少人为朱之瑜捏了一把汗,如此执拗,岂非逼陛下降雷霆之钧,以正皇权?

你一个小小的新科翰林编修,也敢以请辞相要?你当你是内阁大学士啊,以辞职逼迫,分量实在太轻了,不知陛下会如何惩处。

实则,朱慈烺现在并未如表面般生气,朱之瑜的谏言,其实也算可行,基本杜绝了此事的隐患,但自己此举本意就是安抚勋臣,不能就此顺势答应。

不然这安抚的举动就失去了意义,自己就算答应,也一定是最后迫不得已,众意难违,不得不答应,如此,既圆了安抚勋臣的目的,联姻勋臣,又杜绝了隐患。

此乃两全其美的事情,只是,正如朱之瑜所言,若是如此,那这得罪勋臣的恶名,就被他担下了,以后不好混啊。

“朱之瑜,朕记得,崇祯十一年,朝中数名大臣保举,着你直接应礼部试,得恩贡,后朝廷又数次征召,你却皆辞而不至,何以又在妙宇朝大比?”

“回陛下,崇祯朝满朝趋炎附会之辈,无治国之能,有负社稷,臣不愿与之为伍,然今鞑虏入侵,臣亦不愿汉家江山再次易主,家国为先,遂臣出仕,欲佐圣君,朔本清源,匡扶社稷。”

“呵呵,你的意思是,这满朝文武,皆是佞臣,非你斧正不可?”朱慈烺气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