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川听完后点了点头,继续睁着大眼睛瞅着那些新奇的建筑。
牛车在寨子口停下,赶车的大叔淳朴地笑了笑,帮着他们把带来的大包小包卸下来。
然后姜宁便领着一行人,往寨子深处走去。
她指着前方半山腰上,一栋格外显眼的木楼,笑着说。
“看到没?那里就是我家了,走,咱们进去吧。”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周安的心跳没来由地快了几拍。
就要见到未来的岳父岳母了,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他活了两辈子,上辈子孤身一人。
这辈子好不容易有了牵挂,对这份感情看得比什么都重。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又伸手拉了拉身上那件,特意换上的新衣裳的衣角。
身旁的姜宁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局促。
她的小手悄悄伸过来,轻轻地握住了他有些僵硬的大手。
她的手心温暖又柔软。
“别怕,”
她侧过头,冲他俏皮地眨了眨眼。
“我阿爹阿妈人很好的,待人最和气了,你不用这样。”
手心的温度和她话语里的轻松,让周安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些。
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反手将她的小手握得更紧了些。
跟着姜宁,一行人终于走到了她家门前。
这房子,比远处看着更加气派。
这是一栋纯木头搭建的吊脚楼,足足有三层高。
飞檐翘角,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整栋楼被数十根粗壮的木柱,稳稳地架在倾斜的山坡上。
底下完全架空,离地面足有一人多高。
“哇!”
周刚和周川几个小子,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
仰着脖子,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姜宁姐,你家房子怎么长腿了!”周川脱口而出。
童言无忌的话,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姜宁指着那架空的第一层,笑着解释:
“这下面是为了防潮的,咱们这儿湿气重,东西放地上容易坏。
你看,这些木柱子把房子撑起来,底下既能放些柴火杂物,人住在上面也不会被地上的湿气侵扰。”
她又指了指二楼的窗户和门廊。
“我们一家人平时就住在第二层,吃饭睡觉都在上面。”
“那第三层呢?”周刚迫不及待地追问。
“第三层是阁楼,专门放粮食的,像稻谷、玉米啊,还有我们自己做的腊肉、腌菜,都存在上面,干燥又通风。”
周安静静地听着,心里对这苗寨人民的智慧多了几分敬佩。
他们因地制宜,用最朴素的材料和方法,解决了最实际的居住问题。
这栋三层的吊脚楼,通体是深褐色的木头。
在岁月的侵蚀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窗棂和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虽然简单,却透着一股子生机勃勃的劲儿。
这房子,漂亮,扎实,一看就是殷实人家。
姜宁领着他们走到吊脚楼下,仰头朝着二楼的窗户喊了一声。
“阿爹!阿妈!我回来啦!”
清脆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带着归家的雀跃。
话音刚落,楼上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木质的楼梯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很快,几个人影就出现在了眼前。
走在最前面的男人约莫四十来岁,身板结实,肩膀宽阔。
他穿着一身朴素的靛蓝色布衣,虽然简单,但洗得干干净净。
古铜色的脸庞上,眉毛浓黑。
五官轮廓分明,透着一股山里人特有的硬朗。
他应该就是姜宁的父亲,姜长顺。
他身边的妇人脸上挂着温和的笑,那笑容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她看起来和姜长宁有几分相像,眉眼弯弯,气质温柔,想必就是姜宁的母亲林惠兰了。
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两个孩子。
一个少年,瞧着有十六七岁的模样。
身形清瘦,眉宇间带着几分少年人的英气,正好奇地打量着周安一行人。
他就是姜宁的弟弟,姜凡。
另一个则是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扎着两条乌黑的麻花辫。
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灵动又可爱。
小丫头正是姜宁的妹妹姜瑶。
她一看见姜宁,眼睛瞬间就亮了。
像只快乐的小鸟,飞快地从爹妈身后挤了出来。
“阿姐!”
姜瑶一下子扑进姜宁的怀里,小脑袋在姜宁身上蹭来蹭去。
“你走了好久,我好想你啊,你终于回来了!”
姜宁笑着抱住她,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头。
“阿姐也想你。”
周安看着眼前这温馨的一幕,心里的紧张感又冒了出来。
他连忙上前一步,对着两位长辈,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叔叔好,阿姨好。”
他又对着姜凡和姜瑶点了点头。
“弟弟妹妹好。”
他的声音有些发紧,但态度诚恳至极。
楼上的姜长顺和林惠兰,从周安一行人出现开始,目光就落在了他身上。
眼前的年轻人,个子很高,身板挺直,皮肤是健康的麦色。
虽然衣裳普通,但整个人收拾得干干净净,透着一股利落劲儿。
尤其是那双眼睛,沉稳又清亮,没有半点浮躁之气。
林惠兰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她语气里满是亲切。
“这应该就是小安了吧?快,快上来,别在下头站着了。”
她热情地招呼着,“一路坐车辛苦了,饭都做好了,就等你们呢!”
姜长顺没有说话,只是对着周安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他的表情虽然不像妻子那样热情外露,但也没有丝毫挑剔或者不满,只是平静地审视着。
“走,咱们上去。”
姜宁拉着周安的手,另一只手牵着妹妹,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上了二楼。
将带来的大包小包在廊下放好,周安便跟着进了屋。
二楼是待客和起居的地方,空间很大,打扫得一尘不染。
屋子正中摆着一张厚实的方木桌,桌上已经摆满了菜肴。
林惠兰一边解下围裙,一边招呼着大家落座。
“小宁上次寄信回来,说了你们出发的日子,我估摸着你们差不多就是今天到。”
她笑呵呵地把最后一道汤端上桌,继续说道。
“也不知道合不合你们的口味,先尝尝,不够我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