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晓明听完这番话,沉默了许久,望着荒芜的平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大军又走了四五日,终于抵达河间郡。

总算在郡城外围,看到了一些稀稀拉拉的简陋茅草屋。

不少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人,远远望见大队羯人骑兵卷着烟尘奔来,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有的慌慌张张缩回那四面漏风的破屋里,有的干脆连屋子也不要了,拖家带口,像受惊的兔子般向着荒野深处没命逃窜。

看那容貌,分明都是汉人百姓。

李晓明慈悲心肠的人,直看得心头一酸,立刻传下严令:各部军卒,不得惊扰百姓,违令者军法处置!

队伍行至城下,早有河间郡的羯人郡守,领着一帮同样深目卷发的属官将领,诚惶诚恐地跪在道旁,迎接石勒车驾。

石勒这才慢悠悠地钻出他那“移动行宫”,象征性地问了郡守几句城防军务,便下令大军入城驻扎歇息。

一进城门,景象顿时不同。

街道两旁,屋舍虽说不上雕梁画栋,却也高大齐整,像模像样。

街面上行走营生之人,清一色都是深眼窝、白皮肤、一头卷曲头发的羯人,穿着也比城外那些汉民体面得多。

李晓明看在眼里,心中暗叹:石勒啊石勒,

你说你按张宾那套《辛亥制度》治国,推行什么胡汉平等,

只怕是嘴上说得好听的空话罢了!

眼前这活生生的景象,汉民被赶到城外住破茅屋,连城门都进不来,

这就是你说的“国人(胡人)百姓(汉人)一体”?

他心里憋得难受,仗着这些时日深得石勒的荣宠,他忍不住策马凑到石勒车驾旁,

将一路所见城外汉民的凄惨状况,以及城内外的巨大差别,一股脑儿禀报了上去,

最后还特意强调:“王上,此地的汉民百姓,可不像冀南邵续那边,被煽动作乱。

他们只是本分求活,正而八经的是王上的子民,不该遭此苛待,连个遮风挡雨的屋子都没有啊!”

石勒听完,脸色一沉,显然动了怒。

他立刻将那穿着厚实锦袍夹衣、脑满肠肥的郡守召到面前,

厉声质问道:“孤早有严令在先!国人(胡人)与百姓(汉人)皆为子民,一体对待!

严禁国人欺压百姓!

为何你河间郡的百姓,只能住在城外漏风的破屋里挨冻受饿?

莫非是故意藐视孤的禁令?!”

那郡守吓得一个哆嗦,额头冒汗,却还强自狡辩:“启禀……启禀王上,绝无此事!绝无此事啊!

河间郡上下,国人百姓相处和睦,绝无欺压!

那些百姓住在城外,纯粹是……是图个种地方便!真是没有区别对待之事!”

石勒冷笑一声,声音更厉:“放屁!当孤眼瞎不成?

城外百姓住的是漏风漏雨的破屋,寒冬腊月,身上麻布片子连胳膊腿都遮不全!

城内的国人却住高屋大宅,穿得暖暖和和!这还不是区别?这还不是欺压?

你当孤是三岁小儿好糊弄吗?!”

郡守被骂得面如土色,冷汗涔涔,低头弯腰,再不敢强辩一句。

石勒余怒未消,继续下令:“从明日起!立刻将城外所有百姓,悉数迁入城内安置!

城中房屋若是不够住,就动用驻军,伐木取土,帮百姓盖新屋!

打开郡府库房,取出麻布,分发给百姓,让他们赶制冬衣御寒!

孤的大军刚刚在厌次城大胜,缴获甚丰,铜钱布匹堆积如山,不日便调拨一些过来,补你的亏空!”

郡守哪敢说半个不字,点头如捣蒜,连声应道:“是是是!王上仁德!

明日……明日下官就亲自督办,定将百姓安置妥当!”

石勒这才挥挥手,像赶苍蝇一样让他退下。

待那郡守连滚带爬地走了,石勒才转向李晓明,脸上又恢复了和煦笑容,问道:“陈卿,如此处置,你可还满意?”

李晓明心中虽然知道这事未必能成,但见石勒如此“从善如流”,心中还是十分感动的,

他深深作揖道:“王上真乃千古圣明之主!

若是我大赵国各处官吏,皆能如王上这般体恤民情,善待百姓,何愁天下不定,万民不归心啊!”

石勒闻言,展颜大悦,拍着李晓明的肩头笑道:“哈哈!说得好!孤与陈卿君臣同心,何愁大事不成?

待将来我大赵一统天下之日,自然要让我大赵的国人百姓,人人有屋住,人人有衣穿,

此乃应有之义,不在话下!”

李晓明偷偷抬眼,观察着石勒的表情,见他似乎情真意切,不似作伪,

心中不禁更加困惑:既然您老人家如此“爱民如子”,

为何当初在厌次城,又会听信徐光那厮的毒计,差点就要下令屠戮满城汉民呢?

他暗自摇头,这石勒的心思,时而清明如镜,时而又昏聩不明,真真是复杂难测……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石勒和李晓明便看到那郡守果然带着几个属官,亲自出城去了。

远远望去,似乎是在招呼那些惊慌的汉民进城。

还有一些羯人士兵,不知从哪儿弄来了泥巴和草杆,稀稀拉拉地在城中空地上忙活,

像是在搅拌泥灰,准备加盖房屋的样子。

石勒和李晓明见此情景,都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于是不再耽搁,传令三军,浩浩荡荡地离开河间郡,继续向更北边的彰武郡进发。

只是他们前脚刚走,后脚那郡守就立刻打道回府,钻进他那暖和的官衙里烤火去了。

那些“干活”的羯兵,也纷纷把手中的泥铲、草耙一扔,嘻嘻哈哈地一哄而散,各自回营睡大觉去了。

而那些刚刚怀着忐忑心情搬进城里,还没来得及看清“新家”模样的汉民百姓,

又被提着棍棒、凶神恶煞的羯人,连打带骂地重新赶出了城门,回到了他们那四面透风的破茅屋中。

寒风卷着枯叶,吹过空荡荡的“安置点”,只剩下几堆未干的烂泥巴,像是无声的嘲笑。

石勒的大军又向北行进了三天,终于抵达冀州最北端的彰武郡。

早有守将率领一队人马出城迎接。

那守将长得虎背熊腰,满脸横肉,活脱脱一个缩小版的石虎。

石勒钻出马车,抬眼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石虎的长子,现任冀州刺史的石邃!

石勒没好气地问道:“征北将军孔苌何在?为何是你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