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它的平和 > 第2025章 年11月18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至今记得毕业聚餐那天的啤酒泡沫,沾在玻璃杯壁上,像极了我们这群人悬而未决的未来。班长举着杯子喊“前程似锦”,声音里带着哭腔,我跟着起哄,仰头灌下一大口,麦芽的苦涩呛得我鼻子发酸。那天晚上,宿舍楼下的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阿凯搂着我的肩膀说要去深圳闯一闯,磊子拍着胸脯保证以后回青岛开海鲜大排档,我含糊着说要去北京,做真正的设计。没人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就像没人能说清此刻的分别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只是用力拥抱,拍着对方的后背,仿佛这样就能把彼此的勇气都传递过去。

坐上去北京的火车时,天刚蒙蒙亮。我背着一个巨大的登山包,里面塞着几件换洗衣物、一台用了四年的笔记本电脑,还有老妈连夜烙的韭菜盒子。火车缓缓开动,窗外的景色一点点往后退,熟悉的城市轮廓渐渐模糊,我突然有点慌,掏出手机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手指在拨号键上悬了半天,又默默缩了回来。我怕一听到老妈的声音,就忍不住掉眼泪,更怕自己会动摇——来北京是我坚持了好久的决定,高中时在杂志上看到那些设计展的照片,就暗下决心要去这座城市,让自己的设计被更多人看到。

到北京的时候是中午,地铁里人潮汹涌,每个人都步履匆匆,脸上带着我读不懂的疲惫和坚定。我按照提前查好的路线,转了三趟地铁,终于到了预定的出租屋。那是一间位于老小区六楼的次卧,没有电梯,楼道里堆着杂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房东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领着我打开房门时,我心里凉了半截:房间小得可怜,放下一张床和一张书桌就没了余地,窗户对着另一栋楼的墙壁,几乎没什么光线。阿姨看出我的失落,叹着气说:“小伙子,在北京打拼都这样,先凑活住,等以后混好了再换大的。”我点点头,掏出钱包付了押金和房租,看着手里剩下的钱,突然意识到,梦想这东西,原来需要这么多现实的成本来支撑。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投简历、面试、被拒绝,循环往复。我每天抱着笔记本电脑,在出租屋里修改作品集,改到眼睛发酸,就去楼下的小卖部买一瓶冰镇可乐,坐在台阶上喝。看着小区里来来往往的人,有下班回家的上班族,有带着孩子遛弯的老人,有和我一样背着包奔波的年轻人,心里既有孤独,又有一丝莫名的笃定——总有人能留下来,为什么不能是我?

有一次去面试,面试官看着我的作品集,皱着眉头说:“你的想法太稚嫩了,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攥着衣角,想为自己辩解,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沉默。走出写字楼的时候,外面下着瓢泼大雨,我没带伞,只能抱着笔记本电脑在雨里奔跑。雨水打湿了我的头发和衣服,冰凉地贴在皮肤上,心里的委屈一下子涌了上来。我蹲在路边,看着来往的车辆溅起的水花,突然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做设计。那天晚上,我在出租屋里吃了一桶泡面,对着电脑屏幕发呆,直到凌晨,还是忍不住打开作品集,一点点修改那些被否定的地方。我想起高中时在画室里熬夜画画的日子,想起老妈说“只要你喜欢,就去做”的语气,想起自己来北京时的初心,心里的火苗又悄悄燃了起来。

三个月后,我终于收到了一家小型设计公司的录用通知。虽然薪资不高,加班是常态,但我还是兴奋得一晚上没睡。上班第一天,我提前半小时到了公司,把工位收拾得干干净净,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主管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说话干脆利落,她扔给我一个项目,说:“一周内出三个方案,加油。”我点点头,心里既紧张又期待。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住在了公司,白天跟着前辈学习,晚上自己查资料、画草图,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第二天一早请教。有一次加班到凌晨两点,公司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窗外的北京灯火通明,我看着电脑屏幕上渐渐成型的方案,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我一记耳光。我的第一个方案被客户全盘否定,理由是“没有亮点,不够吸引人”。主管把我叫到办公室,没有批评我,只是说:“做设计不是自嗨,要考虑客户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坚持,你再想想。”我回到工位,看着被打回来的方案,心里特别沮丧。同事小林看出我的失落,递过来一杯热咖啡,说:“别灰心,我刚来的时候,方案被打回来十几次呢。”她指着自己电脑上的作品,说:“你看这个,改了八遍才通过。”我看着她屏幕上那些精致的设计,又看了看自己的方案,突然明白了问题所在——我太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忽略了客户的核心需求。那天下午,我重新梳理了客户的要求,走访了他们的门店,和店员聊天,了解产品的特点,然后推翻重来,重新设计方案。这一次,我改了五遍,提交的时候,心里依然没底。没想到客户看完方案后,当场拍板:“就这个,有感觉!”那一刻,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走出客户公司的时候,阳光正好,我忍不住给老妈打了个电话,声音哽咽地说:“妈,我成功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在公司里慢慢站稳了脚跟,做的项目越来越多,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我换了一间大一点的出租屋,有了阳台,能看到一点阳光。周末的时候,我会去798艺术区逛一逛,看看展览,汲取灵感,有时候也会约上朋友一起吃饭、打球。北京的生活依然忙碌,加班还是常态,但我不再觉得孤独,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也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就在我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平稳走下去的时候,我遇到了苏晓。她是我们公司新合作项目的对接人,第一次见面是在会议室里,她穿着白色的衬衫,扎着马尾,说话条理清晰,眼睛亮晶晶的。我记得那天我正在讲解方案,她突然举手提问,问题精准又犀利,一下子就问到了关键点上。我愣了一下,然后认真地回答了她的问题,她点点头,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容。那一刻,我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

项目合作的日子里,我们经常一起开会、讨论方案,有时候会加班到很晚。她是个很认真的人,对工作要求很高,有时候会因为一个细节和我争论半天,但每次争论过后,方案都会变得更完善。有一次加班到深夜,外面下起了大雨,我看着她焦虑地看着窗外,问:“没带伞?”她点点头,说:“本来以为能早点回去,没想着带。”我说:“我送你吧,我带了伞。”我们共用一把伞,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雨水打湿了我的半边肩膀,我却一点都不觉得冷。路上,她和我聊起自己的经历,说她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却一直对设计感兴趣,所以才争取到了这个对接项目。我说:“那我们算是同行啊。”她笑了,说:“算是吧,以后请多指教。”

从那以后,我们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有时候加班晚了,我会送她回家;周末的时候,会约着一起去看展览、逛书店。我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的爱好,都喜欢看老电影,都喜欢吃辣,都对未来有着小小的憧憬。我越来越喜欢和她在一起的感觉,和她聊天的时候,我会忘记工作的压力,忘记生活的疲惫。我开始期待每一次和她见面,会提前想好要聊什么,会精心打扮自己,会在她朋友圈点赞评论,小心翼翼地靠近。

然而我却不敢表白。我害怕被拒绝,害怕破坏现在的关系,更害怕自己给不了她幸福。那时候的我,虽然工作稳定了,但在北京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没有太多的积蓄,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好,配不上她。有一次,我们一起去逛商场,她在一家首饰店门口停下,看着橱窗里的项链,眼神里带着向往。我看着她的侧脸,心里酸酸的,想说“我买给你”,却又说不出口。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要努力奋斗的决心,我想给她一个安稳的未来,想让她不用再挤地铁,不用再为生活奔波。

接下来的几年,我更加努力地工作,除了完成公司的项目,还利用业余时间接私活,攒钱买房。有时候会加班到凌晨,累得倒头就睡,但一想到苏晓,想到我们的未来,我就充满了动力。苏晓好像看出了我的辛苦,经常会给我带早餐,在我加班的时候给我发信息,让我注意休息。有一次,我因为赶项目连续加班了一个星期,累得在工位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发现身上盖着一件外套,桌子上放着一杯热牛奶,旁边贴着一张便签:“别太累了,身体最重要。”字迹娟秀,是苏晓的笔迹。我拿着便签,心里暖暖的,眼眶一下子就湿了。

两年后,我终于攒够了首付,在北京五环外买了一套小两居。拿到房产证的那天,我第一时间给苏晓打了电话,说:“苏晓,我有房子了,你来看看?”她笑着说:“好啊。”那天,我带着她去了新房,虽然房子不大,还没装修,但她看着空荡荡的房间,眼睛里满是欢喜。她说:“真好,你终于有自己的家了。”我看着她,鼓起勇气说:“苏晓,我喜欢你很久了,从第一次在会议室见到你开始。我知道以前的我不够好,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想给你一个安稳的未来。现在,我有房子了,我想给你一个家,你愿意嫁给我吗?”

苏晓愣住了,眼睛里渐渐泛起了泪光。她看着我,看了很久,然后用力地点了点头,说:“我愿意。”那一刻,我激动得把她紧紧搂在怀里,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坚持、所有的等待,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

装修房子的时候,我们一起选材料、定风格,每天下班之后就去新房看看,想象着未来的生活。苏晓喜欢绿植,我们就在阳台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她喜欢做饭,我们就选了一个大一点的厨房;她喜欢看书,我们就打造了一个小小的书房。虽然装修的过程很辛苦,经常会因为意见不合而争论,但每次看到房子一点点变成我们喜欢的样子,心里就充满了幸福感。

婚礼办得很简单,没有豪华的场地,没有太多的宾客,只有双方的家人和亲近的朋友。那天,苏晓穿着洁白的婚纱,一步步向我走来,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我看着她,想起我们相遇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些一起奋斗的日子,想起自己来北京时的初心,突然觉得,原来我们奋力追求的,真的会向我们狂奔而来。

现在,我已经在北京定居五年了,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可爱的女儿,工作也越来越顺利,成为了公司的设计总监。有时候,我会带着苏晓和女儿去798艺术区,看着那些年轻设计师的作品,想起自己刚来北京时的样子;有时候,会和阿凯、磊子视频通话,他们也都在自己的城市站稳了脚跟,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有时候,会带着家人回老家,老妈看着孙女,笑得合不拢嘴,说:“当初让你别去那么远,现在看来,你的选择是对的。”

我常常会想起那些艰难的日子,想起在北京的出租屋里熬夜修改方案的自己,想起被客户否定时的沮丧,想起追求苏晓时的忐忑。但正是那些日子,让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成长,学会了珍惜。我知道,生活不会一直一帆风顺,未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我不再害怕,因为我有苏晓的陪伴,有家人的支持,有自己一直坚持的梦想。

那天晚上,我和苏晓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看着窗外的星空,女儿已经睡着了,呼吸均匀。苏晓靠在我的肩膀上,说:“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一起加班吗?那时候你还很青涩。”我笑了,说:“是啊,那时候我怎么也想不到,会和你走到一起,拥有现在的生活。”她抬头看着我,说:“其实我一直都相信你,相信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紧紧握住她的手,心里暖暖的。

原来,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奔跑,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追赶,途中会遇到风雨,会感到疲惫,会想要放弃。但只要我们不停下脚步,坚持下去,那些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梦想、爱情、幸福,终会穿过茫茫人海,向我们狂奔而来。而那些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会变成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从容、更加坚定地走下去。我看着身边熟睡的女儿,看着身边温柔的妻子,看着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家,心里充满了感激。感激那个曾经不放弃的自己,感激那些在我困难时伸出援手的人,更感激命运让我遇到了苏晓,让我拥有了这一切。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带着这份感恩和坚定,继续奋力奔跑,去迎接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