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 第456章 真正的传承,从来不需要认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6章 真正的传承,从来不需要认证

“咚咚咚”,三声短促而有力,像是有急事。

秦峰打开门,一个穿着雨衣的身影站在门外。

雨水顺着雨衣滴答落下,在地上汇成一小滩水洼。

他递上一封信,信封上没有抬头,也没有落款,只写着一句话:

“下一场《静场》,我想让观众开场。”

字迹遒劲有力,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味道。

是郭德钢的笔迹,秦峰一眼就认了出来。

秦峰捏着信封,心里头五味杂陈。

他知道,老郭这是明白了。

德云社不再需要“守护传统”的姿态,因为他们已经看见,传统在观众席里活生生地呼吸。

他转过身,走到电脑前,对着还在噼里啪啦敲代码的姚小波说:“小波,把那台老家伙搬出来,最后用一次。”

姚小波愣了一下,抬头问道:“哪个老家伙?”

“就我妈留下的那台磁带机。”秦峰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磁带机是母亲留下的遗物,一台老旧的熊猫牌,带着浓浓的时代气息。

自从母亲去世后,就被秦峰小心翼翼地收藏了起来,几乎没怎么用过。

姚小波手脚麻利地把磁带机搬了出来,插上电源。

老旧的机器发出嗡嗡的声响,仿佛一个沉睡多年的老人在缓缓苏醒。

秦峰按下录音键,对着话筒,深吸一口气。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十秒钟后,他按下了停止键。

“这就完了。”秦峰淡淡一笑,“录的是空白底噪。”

他小心翼翼地将磁带取出,装进一个牛皮纸信封里,写上地址,寄往德云社后台。

信封里,他附上了一张便签,上面写着:“放你桌上,随你用。”

两天后,于佳佳来了。

她穿着一件卡其色的风衣,显得更加干练。

“这是白烨的新书稿,《听觉的伦理·终章》。”于佳佳将一本厚厚的书稿放在桌上,封面上印着烫金的大字。

“他想请你写个序。”于佳佳看着秦峰,眼神复杂。

秦峰拿起书稿,翻开目录。

“终章”里,白烨首次公开了他母亲为联络组“声纹中继点”的事情,并写道:“我们曾想用玻璃柜保护火,却忘了火最怕无风。”

秦峰沉默了。

他合上书稿,摇了摇头:“序就不用写了。”

“为什么?”于佳佳有些疑惑。

“序一写,就成了权威。”秦峰淡淡一笑,“这火,不是谁的。”

他拿起笔,在扉页的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

“吹火的人不用名字。”

于佳佳静静地看着他

“你……还会回来吗?”她轻声问道。

秦峰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

送走于佳佳后,姚小波带来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

“峰哥,出大事了!”姚小波的声音有些颤抖。

“什么事?”秦峰问道。

“我监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数据。”姚小波指着电脑屏幕,屏幕上显示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流。

“全国已经有217个家庭环境设备,包括电饭煲、空调、扫地机器人等等,因为预设音效或者机械震动,持续输出‘火种密钥’的变体。”

“更让人震惊的是,93%的用户毫不知情!”

秦峰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屏幕。

他没想到,这火种竟然已经以这种方式,渗透到了千家万户。

“还有更意外的。”姚小波继续说道,“沧州有个小学生,上传了一篇作文录音,背景里奶奶扫地的声音触发了系统自动匹配,结果……孩子在作文里写道:‘我家扫帚会唱歌,奶奶说那是老辈人留下的密码。’”

秦峰听完,愣在了原地。他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把这篇作文刻入‘火种年轮’数据库,编号‘无名001’。”他语气坚定地说道。

这一刻,他彻底明白了。

这火种,已经不再需要任何人的守护,它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人民的生活中,生根发芽,野蛮生长。

秦峰知道,自己该彻底隐退了。

他烧毁了所有纸质笔记,将最后一台私人服务器沉入南方的一个湖泊。

做完这一切,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归途中,他路过一家修车铺。

老板光着膀子,哼着小调,用扳手敲打着铁皮。

那节奏,正是“丙三调·转宫破”的变体。

秦峰停下脚步,驻足听了三分钟。

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灶台自己会唱歌》的黑胶唱片,塞进了老板的工具箱里。

然后,他转过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数月后,姚小波甩来一段录音,神秘兮兮地说:“峰哥,有情况!”录音里,甘肃静音亭深夜自动启动,像诈尸一样,怪渗人的。

喇叭没动静,但看亭人老陈的扫帚柄在铁架上“咚咚咚”轻碰了三下,像敲暗号。

一阵风吹过,亭子“吱呀”作响,跟扫帚声合奏了一段新调子,还挺带感的。

系统自动标记为“甲五·终章”,来源未知,妥妥的未解之谜。

秦峰听着,闭上眼,手指在桌上无意识地敲着,像是在解密摩斯密码。

良久,他删掉了手机里最后一个备份文件,比删除前任照片还干脆。

他心想:门没锁,是因为压根儿就没人想关;火不灭,是因为每个人都在烧,却没人觉得自己是风。

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这时,手机屏幕亮起,一个陌生号码……

“甘肃静音亭,诈尸了!”姚小波深夜打来电话,语气比见到贞子还惊悚。

“系统标记为‘甲五·终章’,但频谱比对失败——这不是我们存档的任何版本!”

他发来了一段录音,听得秦峰差点把枸杞茶喷出来。

录音里,先是“咚咚咚”三下轻响,像老式钟表报时,然后是“呜呜呜”的风声,像鬼哭狼嚎,最后居然接上一段跑调跑得没边的儿歌,堪比幼儿园汇演现场的惨状。

秦峰揉了揉太阳穴,没好气地说:“这哪是故障,分明是老陈的即兴表演!” 他想起陈伯——静音亭那个看亭人,一个话比扫帚毛还少的老兵,曾经说过:“我记不得调子了,但每天得敲三下,不然心慌。”

原来老兵哪是忘了,分明是自创!

他敲的不是“火种密钥”,是自己的心跳!

这边刚挂电话,那边于佳佳就风风火火地从北京赶过来,手里还挥舞着一份烫金的邀请函,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要去走红毯。

“文化部下属机构要启动‘民间声景复原工程’,要用人工智能还原‘火种密钥’标准版,向全国推广教学!” 她一屁股坐在秦峰对面,眼神里闪烁着“就等你这句话”的光芒,“他们想请你当顾问,至少…别让孩子们唱错。”

秦峰听完,差点把刚喝下去的枸杞茶又喷出来。

“错不错,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当年周德海敲三下,是为了传递消息;现在陈伯敲三下,是为了心里踏实——目的变了,调子当然该变。”他斜睨着于佳佳,反问:“你要复原的是火,还是灰?”

于佳佳被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最终只憋出一句:“你…你变了。”

秦峰没搭理她,直接给姚小波下令:“关闭所有远程监控权限,仅保留本地数据缓存。”说完,他收拾行囊,直奔甘肃民乐县,在静音亭外搭了个临时帐篷,过起了野人般的生活。

某夜,他潜伏到静音亭外,亲眼目睹了陈伯的“行为艺术”:老陈跟往常一样,慢悠悠地扫地,扫帚柄在铁架上轻碰三下,停顿,再碰两下——节奏明显不对!

可怪就怪在,当晚风拂过,锈迹斑斑的铁架嗡嗡作响,那“错”的节奏居然和地下残余的谐波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声,比原版还稳!

秦峰蹲在暗处,像一只蛰伏的猎豹,没出声,只是掏出手机录下全程,存入离线文档,命名:“丙三·活体变奏”。

他感觉自己像个考古学家,发现了失落的文明。

第二天,许嵩的母亲打来电话,声音低沉得像一口老井:“我昨儿把那口裂灶台彻底拆了,砖都扔了。可晚上煮粥,电饭煲‘叮’的一声,还是那个起调。” 她顿了顿,“我孙女听见,跟着哼起来,调子跟我娘哼的一模一样——可她从没见过我娘。”

秦峰一听,心里跟明镜似的:好家伙,声波记忆已经嵌入到生活器具的提示音里了,像水渗进土里,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

他安慰许母:“您不用留火,火自己会找路。”

挂了电话,秦峰仰头望着甘肃的星空,突然觉得这漫天繁星,就像散落在人间的火种,每一颗都在闪烁着微弱却坚韧的光芒。

这时,手机屏幕亮起,一条短信跳了出来:“峰哥,你最好看看这个……” 秦峰猛地坐直了身子,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甘肃的星空再美,也抵不过周公的召唤。

“峰哥,你最好看看这个……” 姚小波发来的截图,差点让他把刚做的美梦都给震碎了。

沧州那位写“扫帚密码”的小学生,居然被当地电视台采访了!

镜头里,小家伙一本正经地对着话筒说:“奶奶扫地的时候,地板会哼,我就学会了。”

好家伙,这剧情走向,比《乡村爱情》还魔幻!

更魔幻的还在后面。

节目播出后,全国各地像开了锅一样,各种“会唱歌的家务工具”视频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拖把碰门框,奏出的是一首《忐忑》;晾衣杆撞水管,敲打出的是一曲《命运交响曲》;甚至还有洗衣机脱水时的震动节奏,硬是被网友扒出来是《两只老虎》的变奏版……

秦峰看着这些视频,嘴角忍不住抽搐。

这届网友的脑洞,比黑洞还大啊!

他默默地删掉了姚小波发来的截图,心里却一片澄明:现在,已经没人再问“这到底是不是真的火种”了——因为他们已不再需要确认。

真正的传承,从来不需要认证。

它像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就散落到了天涯海角,落地生根,野蛮生长。

手机屏幕再次亮起,这次是于佳佳发来的消息:“老郭来电话了,语气不太对劲,让你做好心理准备。”

秦峰还没来得及回复,又一条短信蹦了出来,发信人是郭德纲,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张手写的节目单:《静场》今晚加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