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 第539章 这老头儿居然转性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39章 这老头儿居然转性了?

于佳佳关掉录音笔,缓缓说道:“这是一个盲童在暴雨中触摸井盖时录下的声音。对于我们来说,那只是一个普通的井盖,但对于他来说,那是连接着城市血脉的神经,是能够传递恐惧和不安的生命。”

她顿了顿,又拿起那块老地砖:“这块砖,是从老城区拆迁时捡回来的。它在这里默默无闻地躺了几十年,见证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承载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它不仅仅是一块砖,它是历史,是记忆,是城市的根。”

最后,她指了指那张“城市痛觉分布图”:“这张图,是我们工作室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走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采集到的各种声音和震动数据。

我们用技术手段,将这些数据可视化,试图找到城市最脆弱、最敏感的地方。我们发现,那些被忽视的角落,那些被遗忘的声音,才是城市真正的痛点。”

于佳佳看向白烨,”

她提高了声音,语气铿锵有力:“如果您的父亲也曾趴在铁轨上,听远方列车的声音,您还会觉得,这是迷信吗?是反智吗?”

白烨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嘴唇微微颤抖,说不出话来。

他的父亲,的确是一名铁路工人,当年为了保障铁路安全,经常趴在铁轨上,用耳朵听着远方列车的声音,判断是否有异常。

于佳佳的这句话,仿佛一把尖刀,狠狠地刺中了他的内心深处,让他无地自容。

而此刻,在听证会的旁听席上,一个穿着朴素的老人,正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他就是赵工,那个守护着城市节奏的沉默传承者。

他今天被邀请作为“市民代表”,列席听证会。

但他并没有发言,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着于佳佳的讲述,看着白烨的表情变化。

散会后,赵工默默地离开了会场。

在走廊里,他拦住了市规划院的副总工陈砚田。

“陈工,等一下。”赵工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陈砚田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恭敬地问道:“赵工,您有什么事吗?”

赵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手绘草图,递给陈砚田:“你们新城区的丙三段,下面要新增一条备用管线,我知道。”

陈砚田点了点头:“是的,这是为了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赵工指着图纸上的一条红线,说道:“这条管线的走向,会切断主震的传导路径。”

陈砚田脸色一变:“您是说……”

赵工点了点头:“你们改了设计。”

陈砚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上面要效率,要进度,不能总留着那些‘会响的路’。老城区那些东西,早该拆了。”

赵工沉默了片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沙袋,往图纸上撒了一把黄沙。

“明天早上,让施工队在这儿停五分钟。”

第二天清晨,新城区的施工现场。

挖掘机轰鸣着,尘土飞扬。

工人们忙碌地穿梭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突然,施工队长接到了一个电话。

“什么?停工五分钟?为什么?”他一脸疑惑地问道。

电话那头传来陈砚田严肃的声音:“按我说的做,一分钟都不能少!”

施工队长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按照指示,让所有工人暂停了作业。

赵工独自一人站在预定的开挖点,拄着拐杖,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弯下腰,用拐杖轻轻地扫了三下地面。

就在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周边楼宇的玻璃幕墙,竟然同步产生了微幅的共振,发出嗡嗡的声响。

监控录像显示,整片区域的地基,都出现了短暂的反向波动。

“这……这是怎么回事?”施工队长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感到不可思议。

很快,地质专家赶到了现场,进行了紧急复测。

经过详细的分析,他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片区域的地底下,存在着一个未知的应力缓冲层。

如果强行施工,可能会导致连锁沉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工程被迫延期,原设计也被彻底作废。

陈砚田看着专家们提交的报告,苦笑着摇了摇头:“我们以为在改造城市,其实是城市在挑人选。”

一个月后,一篇署名为白烨的长文,悄然出现在一家并不起眼的学术期刊上——《论倾听的伦理》。

林小满抱着电脑,冲进于佳佳的办公室,兴奋地喊道:“佳佳姐,你快看!白烨那个老顽固,竟然认怂了!”

于佳佳接过电脑,仔细地阅读着文章,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文章中,白烨一改往日的尖锐和犀利,用温和而理性的笔调,探讨了“倾听”的重要性,承认了自己在“城市感知”问题上的偏见,并呼吁社会各界,应该更加重视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尊重那些被遗忘的记忆。

“看来,这位白先生,终于开始学会倾听了。”于佳佳喃喃自语道。

这时,她的手机响了起来,是陈砚田打来的。

“于佳佳女士,您好。我想请您帮个忙……”陈砚田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犹豫。

“陈工,您请说。”于佳佳平静地回答道。

“是这样的,我们最近在老城区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陈砚田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有些老房子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些有规律的裂纹,就像……就像某种乐谱。”

于佳佳的心跳突然加速,一种莫名的预感涌上心头。

“乐谱?”她轻声重复着,

“是的,乐谱。”陈砚田肯定地回答道,“而且,这些乐谱似乎还在不断变化……”

一个月后,一篇名为《论倾听的伦理》的雄文,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在学术圈炸开了锅。

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杠精”之王——白烨。

谁能想到,这老头儿居然转性了?

文章里,他痛心疾首地承认自己“曾以理性之名,屏蔽了千万种真实”,简直是大型“真香”现场。

更骚的是,他还提议设立“城市沉默纪念日”,每年清明,全城静音,让大家“原地复活”,重新感受城市的心跳,这波操作,简直666!

文章结尾那句“有些传统不死,因为它从未真正老去——它只是等着,被人再次听懂”,更是骚断腿,直接封神。

那天傍晚,于佳佳、林小满、吴小雨,三个妞儿并肩走过步行街东口,高跟鞋踩得地面“咚咚”响,如同踩在某些人的心巴上。

神奇的是,路过的井盖竟然也跟着轻颤了三下,像是某种心有灵犀的回应。

远处,赵工还是那副老样子,拄着他的宝贝拐杖,像个老树桩似的立在巷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深藏功与名。

微风吹过,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光影斑驳,一如七年前那个春天的悸动——城市的心跳,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