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侯府小丫鬟 > 第427章 这杯,姐姐敬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月中旬,林岁安收到唐小月给她送来的信。

信上说,林晖已考中进士。

同时,元宵后便离京去了曹州的红藤,也回了京都。

红藤归家不久,便遣人来请林岁安去丰乐街上的见春楼相聚。

林岁安到时,雅间内的桌上已经备好了酒水佳肴。

红藤坐在桌旁等着。

见侍者带着林岁安过来,忙起身相迎。

林岁安瞧见红藤虽外出奔波近两月,人瘦了些,肤色也不似从前白皙。

但她脸上带笑,眉眼舒展,很不似因宝珍阁一事时好似藏着心事。

“姐姐可是有什么喜事?”林岁安问。

“自是有好事。”

红藤将侍者打发了出去,执壶给林岁安斟满了酒,又给自己倒上。

才笑着道:“姚尚书上了折子致仕,圣上推辞了一番便准了。朝中任命二爷为吏部尚书,制授告身都已经下发。你说,算不算好事?”

红藤端着酒盅,笑着同林岁安举杯。

“当初未事先告知你,便将你卷入其中,虽没遇见危险,也给你带去不少麻烦,此杯姐姐给你赔不是。”

林岁安忙端起酒盅,笑着道:“姐姐说什么呢,我本出身侯府,能给姐姐和侯府出几分力,本就应当,说什么谢不谢。”

两人碰了杯,将盅中酒水一饮而尽。

红藤又给林岁安和自己倒了一盅。

“这杯,姐姐还是敬你。谢谢你帮我,此事办成,老夫人不仅让我继续掌管大掌柜的信印。还给我、徐家,皆放了身契。此后,我便是顾红藤,不再是奴籍。”

不等林岁安举起酒盅,红藤便一饮而尽。

她冒着全家被姚家和宝珍阁打压报复,若是事不成便会被平宁侯府舍弃的风险,替老夫人和林牧在底下与宝珍阁周旋。

她一步步引导谣言的走向,叫百姓知晓,姚府因把控着平宁侯府二爷的晋升,连平宁侯府底下的首饰铺子占着理,都不敢与姚府庇佑的铺子争抢。

又派人将百姓间的言论扩大,直至满城皆知。

她小心翼翼按照林牧的计划走,如今总算得到了回报。

姚老尚书年过古稀仍不愿致仕,不仅盯着吏部尚书之位的几人着急,连皇帝对姚尚书也很是不满。

皇帝正值壮年,他逐渐提拔重用的,皆是年轻一辈。

姚尚书仗着自己是三朝元老,结合一帮老臣,反对皇帝想推行的新政。

皇帝要兴修水利,姚尚书说劳民伤财。

皇帝要调整赋税,轻减农税提高商税。要颁布方田均税法,定期丈量土地,分良、中、薄田,分别纳税。防止豪强隐瞒土地,逃避赋税。

......

好几样利国利民的政策出来,那帮老臣便没有不反对叫嚣两句的。

不是说劳民伤财,就是弹劾提出或是赞同此法的大臣。若实在寻不到错处,便说有违祖制,再将先皇搬出来遛一圈儿。

皇帝早就对那些保守的老臣十分不满,便私下召见了林牧,承诺若是林牧能寻了由头让姚尚书致仕,吏部尚书之位便是林牧的。

皇帝对平宁侯府还算满意,朝中能踏实办事的权贵少见,平宁侯府便是其中之一。

既然林牧想要吏部尚书之位,皇帝也愿意给,但上头的上官便要平宁侯府自己解决。

当然,若是林牧觉得姚尚书老了,再等几年也无妨,皇帝自会马上换人去办此事。

毕竟吏部尚书人选可不止林牧一人,且他的新政可不能再等几年。

红藤去平宁侯府与老夫人汇报铺子营收时,偶然说起林岁安的首饰被京都城中不少首饰铺子争相模仿一事。

林牧无意间听见,便生出了以小博大的想法。

他叫红藤查查有没有与姚府相关的铺子,红藤在京都城中混迹多年,不用查便报出了宝珍阁的名字。

而宝珍阁的东家,正是姚尚书大儿子妾室娘家兄弟。

而姚大公子是什么人?

姚尚书老年得子,姚尚书年逾古稀,而姚大公子如今才而立之年。

姚尚书先前与老妻生了三个姑娘,才得了这个大儿子,自是要星星不给月亮。

哪怕后来又与妻妾生了两个儿子,姚大公子在家中仍是最受宠的。

姚大公子房中养着五六房妾室,十几个丫鬟,外面还有好几个红颜。

更是时常出入勾栏赌馆,挥金如土,肆意潇洒。

说难听点,就是个声色犬马的酒囊饭袋。

宝珍阁便是姚大公子的钱袋子,不然姚府哪里经得起姚大公子那样的花销。

听闻宝珍阁被平宁侯府名下的产业压制,动了他的利益。他便敢去拦着林牧的马车,威胁林牧,叫平宁侯府管好下人。

平日里,林牧下朝是不走离着姚府近的那条路归家的。

那几日,他特意命车夫绕了路,在离着姚府近的那条路上逗留,便是好叫姚大公子遇见他。

他目的达成,回家便将此事说与老夫人。

老夫人‘大发雷霆’,命红藤即刻去给郑掌柜赔礼。

郑掌柜不接受,谣言便愈演愈烈,林牧便带着礼亲自去姚府登门致歉。

当然,他选在姚大公子难得在家的时候。且知道姚尚书每日午后要歇息一个时辰。

他算准了时辰,才大张旗鼓地上门。

姚大公子知晓后,果然叫门房等他爹醒了再去通传,也不请林牧进府,林牧便只好在门外等着。

林牧站在门外等了近一个时辰,才得以进姚府。

期间不少人瞧见此事。

姚尚书仗势欺人,因把持着林侍郎晋升随意欺压平宁侯府一事,便是跳进惠民河也洗不清了。

终于,此事传到了正义的言官手中。

姚尚书在年后再上朝时,便受到了无数的弹劾。

他终究年岁大了,精力不济。他大儿子时常闯祸惹事,他已习惯,也懒得管了。

反正只要他在尚书之位上一日,旁人便不敢欺辱他的好大儿。

哪知他心尖尖上的大儿子,给他闯下了这样的祸事。

流言如虎。

姚尚书知道时,已经晚了。

他不仅失去了对底下几位尚书人选的评判权,还差点儿晚节不保。

新派和老派在朝上吵得不可开交,终于有人说出,姚尚书年岁已高,该回去颐养天年,享清福才是。

皇帝为了保住姚尚书最后的颜面,私下召见他,叫他‘主动’致仕。

如今林牧官至尚书,红藤是最大的功臣。

老夫人和林牧给的那些赏赐先不说,最重要的是,以后她便不再是奴籍。

不仅仅是她,连着徐家都因红藤脱了籍。

先前还不满红藤一届女子,压着徐家儿郎不得出头的徐父,对红藤也言听计从了起来。

徐家,也彻底掌控在了红藤手中。